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9 14:03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究有效的预防策略,以为骨科临床降低术后感染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骨科2012年5 月至2014 年8 月行手术治疗的200 例切口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并以此为依据针对性提出防控措施。结果: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手术切口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结论: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通过加强临床医师技能水平、落实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综合评估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
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切口类型;无菌操作规程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61-6035(2014)11-0006-01
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一般多为开放性伤口,术后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诱发切口感染,从而降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为了能够进一步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推动临床工作平稳发展,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某院骨科收治的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危险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并详细讨论了防控策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骨科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200例切口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2例、女性88例,年龄25岁至65岁,平均年龄(38.5±1.5)岁。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病理学诊断需要实施骨科手术治疗者;②无精神障碍者;③无其他系统或器官性疾病者;④无重大感染性疾病者;⑤手术耐受性好者。
1.2 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恢复性分析方法,重点分析该院骨科收治的切口感染患者相关风险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2 结果
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手术切口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其中25~60岁者70例(35%)、>60岁者130例(65%);手术切口类型Ⅰ型50例(25%)、Ⅱ型70例(35%)、Ⅲ型80例(40%);手术部位位于胸部以上及上肢50例(25%)、腰腹部以下及下肢150例(75%);手术时间<90min者30例(15%)、91~180min者45例(22.5%)、>180min者125例(62.5%)。
3 讨论
目前骨科临床中所采取的手术治疗方式多以开放性外伤为主,其伤口具有创口污染严重、坏死或失活组织较多、清洁步骤较为繁琐等特点,术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相对较高[1]。而术后创口感染又是骨科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通常情况下患者均需要实施对症治疗,以保证手术治疗能够取得理想效果。然而,此治疗过程中患者不仅需要延长住院时间,承担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会增加其自身承受的痛苦程度,导致医患纠纷频发。因此,对骨科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临床防控措施对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研究中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的患者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Ⅲ型手术切口、腰腹部以下及下肢、手术时间在180min以上,可见患者年龄、手术切口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是其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本次研究所得论断也得到了盛希[2]等人(2014)临床研究证实。为此,本次研究在科学论断基础上提出了如下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措施以供骨科临床工作借鉴参考:
(1)强化骨科临床医师技能水平
通过本次及既有研究成果证实,手术时间越长,切口感染发生率也就越高。其主要原因在于手术时间较长的创口通常创伤面较大、损伤情况更为严重。此时手术时间的延长必然导致患者切口部位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随之延长,从而导致细菌、病毒、真菌等在创口部位定植,继而造成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提高。针对此种情况,需要医院及相关科室组织临床医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将最新、最前沿手术知识及技术传达给临床医师,从而提高其自身职业技能水平及手术效率,缩短手术及切口在危险环境下暴露时间,最终实现降低骨科患者术后感染率的目的。
(2)落实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无菌操作成为临床中降低术后感染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由于医护人员主观意识疏忽导致该项操作规程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患者在手术及术后临床护理过程中依然面对着较大的感染风险。为此,今后骨科临床工作需要落实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构建科学完善的监察机制并实施常态化抽检制度,针对骨科临床中经常出现的不遵守规章流程行为予以严肃处理,从主观思想上杜绝麻痹疏忽意识,为患者提供一个较为安全的就诊环境。同时也需要开展医护人员思想教育训培工作,向其灌输自身工作重要性及不良性为所造成的严重性后果,从思想上对其进行警醒,从而有效落实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将骨科临床工作纳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中。
(3)综合评估患者自身实际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老年患者手术创口感染几率明显大于中青年群体,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处于衰退状态,自身免疫能力逐渐下降或消失,从而无法有效面对外界病菌侵袭,继而诱发手术创口感染[3]。因此,针对骨科老年患者实际情况,在手术及术后临床护理过程中更应该加强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及体育锻炼干预护理,使得老年患者生命体征能够保持在较为理想的水平。综合评估患者自身实际情况是当前临床护理方案制定及实施的主要依据,将其充分落实到实际临床工作中对推动临床工作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在与既有研究成果相互印证后认定,年龄、手术切口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是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通过加强临床医师技能水平、落实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综合评估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对骨科临床工作开展及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及现实意义,其相应措施值得在今后骨科临床工作中得到推广与实施。
参考文献:
[1]项大业,连永生.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2(06):1150-1152.
[2]盛希,蒋维连,蒋丽.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2(17):4314-4316.
[3]匡春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对策及其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27):666-668.
黄三明 胡水根
(江西省宁都县人民医院 34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