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空灵的心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柴静,环境污染,雾霾
  • 发布时间:2015-12-23 17:02

  柴静在她的书《看见》中,有一章专门写遭受污染的山西老家。她劈头第一句就说,海子有句诗深得我心:“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她的理由是,自己从小没有见过小溪青山之类,基本上处处灰头土脸,但凡有一点诗意,全从天上来。

  七年前,柴静回故乡采访,问一个小女孩儿是否见过白云?小女孩儿摇头。再问见过蓝天吗?小女孩儿想了很久,说:“见过一点点蓝。”又问空气是什么味道的?小女孩儿用手扇着鼻子答:“臭的。”这是儿童的真实回答。当从天上来的诗意几乎全被蒙蔽,我们的儿童是否还会有眼睫上的灵感?

  我们在雾霾下的生活节奏没有变,很多人心底还缺少生态文明复苏的迹象。因为生活在雾霾下的人,先经历了惊慌,然后变成了认命。柴静曾经问一个焦化厂的人:“你不怕住在这儿的后果?”对方竟然说:“习惯了就好了,人的进化能力很强的。”“你的孩子将来怎么办?”柴静继续问。“管不了那么多。”那人回答说。

  “管不了那么多。”这是环境污染下的普遍心态。只要心态没有转变,就没有生态的转机。台湾散文家张晓风说,水永远是她的第一张诗笺。她回忆说,当她考取大学,第一次到外双溪,惊见山溪如翠,第一个冲动竟是换游泳衣去“泡水”,因为当时她不会游水,只能“泡水”。她又回想,幼时在圳水溪畔看书,不经意书掉到水里,往下游急跑,竟能把书从水的臂弯里拦截回来。不知从什么时候,给予张晓风那万千诗情的“水”,渐渐变得污浊起来。她慨叹:“现在我有书近万卷,但何处才有一条淙淙玉带供我坠书呢?”

  人们总是抱怨治理不够,但我们反观自己的内心态度,经常是惯性地得过且过。其实,那些看不顺眼的人、事、物,是非常霸道的,他们推着很多普通人就范——你所不愿意去看见和承认的部分,正悄悄地来到我们眼前。

  没有什么可以阻隔分离蓝天碧水与我们的心灵,大家唯一过不去的关就是,自然空明虽然好,但当不了钱花。造成这个问题的不是我们眼前的现象,而是人活在当下、急功近利的观念!由内而生的喜悦属于内心空灵的人,追逐金钱的快乐则从属内心实际的人。当然,心太实际与心太空灵,都有弊端。但是,心空灵应统领心实际。因为只有心空了,人的快乐才能长久。心实际的人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很多快乐,但随着时间的淘洗,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实际事物不存在了,快乐也就消失。

  面对环境变坏,身处雾霾中的人不应沉沦,而要回到内在,找到自己的心。这样,人才不是虚妄地活,而是自然地活。有一种心态叫空,它能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中心,并且让那个中心引领你。然后,会有一种光亮从这个中心散发出来,从你身上散发出来,使你与自然真正合二为一。

  文 付秀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