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创新思维“正能量”课堂的应然诉求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语文,教学,创新
  • 发布时间:2014-12-03 08:24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上不断创新,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大胆探索,不断进取。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 语言运用

  1 激发积极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

  1.1 在主动参与中,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善于从文中提取出典型句式进行思维训练和表达训练,是老师的一项必备的基本功。

  1.2 在情感体验中,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因为爱某个教师而爱上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从而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学生有了强烈的悬念,便会积极主动地去解开悬念。这种迫切的心理状态,包含着浓厚的兴趣和创新意识,要把教学组织得始终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有信心去学习,儿童们往往对力所能及,又要开动脑筋克服困难的问题愿意自己想想或做一做。一旦当他们想出或做对的时候,就会体验到一种十分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又会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不断地去探索,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为了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还需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新颖性,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如结合教学内容,带学生到社会上去参观,或听听异国他乡的故事,使学生不仅认识身旁的事物,还可以了解许多身旁没有的东西,以扩大他们的眼界,充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很有帮助。

  2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学是教学生学。所以,不是为“教”而教,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学”去安排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才能切实地提高教学效率,到达教和学的高度统一,逐步“实现”自能读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 发现问题,展开自我与文本的深度对话。教师创造条件,创造情境,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思维态度,对所学内容作全面的、深入细致的、纵横联系的学习和探索。学生自学可分读、练、问三部。即独立阅读课文,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梳理难以理解的句子,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再就是提出在初读、精读,作预习时发现的疑难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随着学生与文本的深入交流,学生在获得阅读的满足时,常常会因为阅读经历等原因,对文本中的某种表达产生疑惑,同时因为疑惑而产生渴望。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让学生在强烈的阅读期待的支配下,带着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出奇制胜地撞击思维的火花,激发创新意识,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渴望。当学生通过努力找到了“另一村”时,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答案本身,更重要的是成功的喜悦,还有对学习的自信和对自己的肯定。

  2.2 发挥智慧,多角度地开展问题思辨。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讨论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讨论实际是发挥学生智慧,研究课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讨论的主要议题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思考过的问题,因而讨论时有话可说,敢于各抒己见,针锋相对。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思维、情趣等方面扩展,从不同层次分析、理解、思考、记忆。学生对教材内容、语言,甚至对教师解答问题的结论也敢加以补充或提出建议。这样的讨论,道理越辩越明,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3 落实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3.1 倡导独立思考,提升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最有效的方法是质疑。老师要善于设疑,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质疑是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学习与探索精神的生动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要大力提倡质疑,支持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让学生无拘无束地问疑答难,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对学生那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予以肯定,有些问题,应启发学生做慎重的比较思考,使学生收到启示:为了寻求正确的答案,学习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分析、比较,不轻信,不盲从,以培养自己独立思考、标新立异的思维品质。学生要解决在阅读中的问题,必须边读边思,学会质疑,善于思维,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在阅读实践中经过思维,解决疑难,获取新知。

  3.2 教给思维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须结合实例,教给学生一些思维的方法,例如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方法。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沿着多种方法去思考,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因而有可能提出非同一般的,具有创造性的见解和方法。教学《孔子游春》,其中子路谈志向:“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引导学生评价:子路的志向怎样,你是怎样评价的?本来孩子们都认为子路的志向很伟大,这么一问,他们的求异思维被唤醒:有的说能热心帮助身边的人已经很不错了;有的说只能帮助身边的人,志向不算高远。不同思想观点的交锋,其实是思维的唤醒、发散和求变的过程。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精心设计思维和表达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刘加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