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部队民族地区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问题研究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武警,民族地区,公共安全
  • 发布时间:2015-02-13 12:32

  【摘要】常态化维稳是武警部队确保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广大官兵要把牢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的特点规律,加强情报搜集研判,合理配置使用兵力,做好联动指挥协同,切实发挥“三战”效能,确保圆满完成民族地区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任务,有效保障当地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

  【关键词】民族地区;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

  基金项目:全军军事科研“十二五”计划2013年度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3QJ003-070

  武警部队执行民族地区维稳公共安全任务正在不断向常态化发展。驻民族地区武警部队在执行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任务中,在摸清民族地区特点、构建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此,驻民族地区武警部队必须重点把握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树立常态化反恐处突理念,提升维稳公共安全综合能力。

  1 着眼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特点规律,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执行民族地区公共安全维稳任务,要能够认清民族地区疆域辽阔、地缘复杂、少数民族聚居集中的现状,摸透近年来暴恐事件频发、分裂活动呈上升趋势的发展动向,牢牢把握执行任务政治性强、政策要求高的特点,总结民族地区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的特点规律[1]。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任务的长期性。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是为适应民族地区新的形势任务,要求武警部队必须在日常性维稳公共安全工作上常抓不懈,保持高度戒备态势,经常性的组织开展以社会管控为基础的维稳公共安全行动,形成以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为基础、以应急性处置各类已发生事件为重点的维稳公共安全机制;

  二是任务的连续性。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过程中,民族分裂、宗教极端和暴力恐怖势力向组织更严密、活动更频繁、渗透更深入、手段更残酷的趋势不断发展,他们时刻关注着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潜在因素,以无孔不入的渗透方式和无所不用其极的暴恐手段进行活动,对维稳公共安全任务的连续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武警部队必须进一步完善维稳公共安全相关机制,确保地域和空间上无死角,时间和策略上可连贯。

  三是任务的多样性。“将维稳公共安全工作常态化”是各级党委根据民族地区整体形势和任务需要提出的切合实际的理念,要求能够在事发前“防得住”、事发时“平得息”、事发后“稳得牢”,这对武警部队日常性的执勤和反恐处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将各项工作统一到确保社会稳定这一个中心上,多措并举、形成合力[2]。

  在准确把握民族地区地域民族特点和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规律的基础上,要引导广大官兵树立正确的维稳公共安全观,进一步认识到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的艰巨性,认识到民族地区维稳公共安全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续去抓,紧跟新时期改革步伐,在思想和行动上实现由临时性、应急性向经常性、长期性转变。

  2 认清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新动向,加强情报分析研判

  继乌鲁木齐“7·5”打砸抢事件以后,新疆部分维族聚集地区先后发生多次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恐慌、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西藏和四省藏区在拉萨“3·14”事件后,也形成了以寺庙为中心、以宗教活动为掩饰的各类非法聚集活动,更有甚者出现僧人自焚等恶性事件。从整体上看,民族地区暴恐事件和分裂活动呈以下几个趋势:一是活动更加频繁,手段越发多样。二是活动突发性和隐蔽性强,更加难以预测。三是活动逐渐向内地蔓延,有发生“费太因”式恐怖袭击的可能。

  针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问题的新动向,要坚持多渠道、多方面加强情报信息搜集能力,做到及时了解掌握敌社情动态,争取维稳公共安全工作主动权。在横向上,主动加强与地方公安、安全部门、目标单位和友邻部队的联系,做到情报信息的互通共享;在纵向上,建立情报站、侦察员、执勤哨兵“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延伸情报信息触角[3]。与此同时,要加强情报的分析研判,大胆合理地推测下一步可能发生的情况,立足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制订不同方向、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符合不同区域环境的行动方案,并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及时修订完善预案,做到一种情况多套预案、一套预案多项准备、一项准备多种处置方法。

  3 根据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任务需求,合理配置使用兵力

  当前,驻民族地区武警官兵由于任务需求多样、自身定位不准,普遍存在在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过程中责任区分不够明确、力量统筹不够精细、用兵配置不够合理的现象。重点表现为:一是部分指挥员机械的认为动用兵力要一次用足、配置兵力要一步到位、持续时间可一劳永逸,没有时间和空间的侧重,缺乏用兵重点,盲目“一刀切”,造成很大程度上的资源浪费。二是“两警”混编执勤人员中严重存在水平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有的带队员经验不足、盲目乐观,严重影响执勤的质量和效率。三是网格化巡逻任务较为繁重,各执勤中队抽调大量兵力长时间在外担负执勤维稳公共安全任务,造成固定勤务目标包值低、潜在风险大,进而引起各驻地部队工作量繁重,甚至产生部队高负荷、超负荷运转的现象,影响了部队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的质量。

  针对民族地区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的实际需求,在兵力配置和使用的问题上,各用兵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好用兵数量,在能够保障正常勤务顺利进行的前提下,调动适当数量兵力投入到社会管控面;在兵力部署和指挥的问题上,应当严格按照区域划分任务,原则上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区域,将重点敏感部位单独放置,逐一明确任务单位的责任范围和指挥权限,做到兵力部署不留死角;在器材保障方面,应当做好区域用兵保障,每个区域部署一个巡逻分队,建立固定的执勤巡逻驻地,统一配备警用装备和器材,形成用兵执勤和后勤保障一一对应的常态化保障公共安全模式;在人员编组问题上,应当充分认清官兵不同素质和各自优势,合理组织并集中分配好官兵队组,做到优势互补、各有所长,每个执勤分队和巡逻小组的成员要能够彼此协同,完成执勤任务;在考虑执行任务现实需求方面,必须重视兵员编组的可用因素,每组尽量配全懂民族语言的、熟悉当地地形的士兵,在全面加强社会管控的基础上,与公安民警混合编组,最大限度挤压敌对势力活动空间,争取能够遇有情况及时应对、全面处理。

  4 区分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地域需求,做好联动指挥协同

  驻民族地区武警部队按照各自保障公共安全任务可分为常驻部队和临时性进驻部队,民族地区本地官兵在当地执勤维稳公共安全时间久,有熟悉地域和掌握任务规律特点的优势,但临时性驻训部队官兵还存在进入情况较慢,不能把握任务重点的现象。针对民族地区任务形势及特点,民族地区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兵力应当继续保持由一线兵力和机动兵力共同组成的架构。如发生大规模突发事件,在一线维稳公共安全兵力基础上,动用机动师、警种部队和院校等实施增援,基本上可以达到一有情况能够马上跟进,实现“保到位”的效果[4]。

  在指挥战斗行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部队的经验状况和行动特点,区分不同地域突发状况的轻重缓急,在维稳公共安全用兵过程中要能够有所侧重、突出重点。由于突发状况燃点较多、联动性强,在指挥协同中,执行任务的官兵必须坚决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展开行动,战时一般情况下应当由当地部队统一开设协同指挥机构,其他部队接受基指的统一指挥;各参战单位在同一地域担负保障公共安全任务时,按照属地原则,搞好协同配合,组织统一行动;在担负不同任务时,各单位要指定专门领导负责协调相关事宜,保持内部垂直指挥。

  5 把牢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政策界限,切实发挥“三战”效能

  民族地区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诱因复杂,处置不当则可能引起民族问题,致使我陷入被动,因此要切实发挥好民族地区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的“三战”效能,把好执行任务中的“政策界限关”。发挥“三战”效能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平时教育、武装思想上下功夫。民族地区武警部队要始终把握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在完成好执勤业务训练和反恐处突技能训练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搜集当前国家和地区对任务地域的最新政策、法规、条例,进行实时、动态的理论教育,更新官兵思想,带领官兵学习当地宗教礼仪和风土人情,尤其是民族禁忌方面的相关知识,这将有利于在维稳公共安全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避免矛盾冲突的发生;二是在战时动员、舆论诱导上下功夫。民族地区各类突发性事件往往诱因复杂、规模较大、冲突激烈,加之“7·5”事件、“3·14”事件为当前维稳公共安全官兵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导致一些官兵出现生理性恐惧和胆怯。

  因此,要做好先期动员号令和战时随机教育,用战斗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统一官兵思想,使各级官兵消除心理障碍,树立必胜信念。与此同时,要把握战时舆论宣传环节,制作海报、横幅、宣传单等配发各部队,利用扩音设备,展开积极动员,最大程度做好群众中的宣传工作,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形成以正义的绝大多数力量战胜邪恶的少数力量的态势,达到最大程度减少伤亡、最短时间内取得战果的成效;三是在依法行动、有理有节上下功夫。

  依法行动是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的执法原则和法律要求,保障公共安全官兵应当系统学习并深刻理解《人民武装警察法》中所赋予武警官兵主体的权利和职能,进一步明确自身使命任务,做到在执行任务中能够有的放矢,严格按照《武警驻民族地区部队依法采取措施行动要则》和“三条处置原则”要求,针对不同事态,准确判断情况,灵活使用策略,合理使用警械武器,争取法律和军事上的双主动权,保证常态化维稳公共安全任务的圆满完成[5]。

  【参考文献】

  [1]耿俊伟,张望红.西北边疆地区反恐基本战法论要[J].武警学术,2012-6(5):41-42

  [2]王建平,对武警部队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国军事科学,2012-25(1):21

  [3]韩超.武警部队参与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把握的几个问题[M].中国特警,2(12):7-9

  [4]沈杰,赵琛.武警部队应对跨界民族问题策略浅探[M].西安政治学院:民族宗教问题与国家安全研究,8(3):387-395

  [5]张国基,李华.边疆维稳部队战斗精神培育应把握的问题[M].中国特警,2013-6:36-37

  陈恺 陈合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