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心理行为对教学的影响与对策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心理,教学
  • 发布时间:2015-02-13 13:52

  【摘要】“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切感觉信息得到大脑有效加工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分析“注意”产生的原因,“注意”维持的条件及其特征,结合作者数年的教学实践活动,针对性地提出了吸引和保持学员注意力的多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心理;教学法;刺激;信息

  1 引言

  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切感觉信息得到大脑有效加工的前提和基础。人脑对知识的获得过程,也就是对信息的感知和记忆过程,只有受到特别注意的信息才可能被记忆。正确理解注意的本质,科学把握注意的特性并在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无疑对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2 注意的类别及特征

  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当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对象时,该对象即成为人的注意中心。这种指向性体现了注意的选择功能,它所提供的信息,将得到大脑最有效的加工,在大脑中产生清晰、完整而深刻的反映。注意的保持功能使心理活动的内容得以在意识中保持,使心理过程得以持续进行。注意的调节和和监督功能表现为排除和抑制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干扰,使人所从事的各项活动朝着预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

  根据引起注意和维持注意有无目的以及是否需要付出意志努力,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无意注意是一种既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它常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一种不由自主的自然而然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较无意注意高一级的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同时还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它受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控制。有意注意指向和集中于人应该做的事情,而不仅仅指向人喜欢做的事情。

  3 根据注意的特性策划教学方式

  所有的信息必须先引起人的注意,才可能使信息进入大脑进行有效的加工,我们可以根据引起注意的原因、保持注意的条件采用特殊的教学方式。

  3.1 戏剧式教学。

  戏剧表演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场景不断变换,演员、服装、道具、灯光、音响随剧情而变化,使我们的思维随着剧情的发展而深入。看一节课的戏剧肯定比听一堂枯燥的文化课记忆要深,因为舞台保持了我们注意。管理类课程内容相对枯燥,能否也借鉴一下戏剧的特点呢?回答是肯定的。可适时采用戏剧化的教学方法,先进行课程预习并提出问题,上课时叫学员上讲台来扮演各类角色,台下的学员当专家、领导,由“主任”来汇报方案,尽情表演,台下学员对此方案进行评议。经试验,太家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讲台上,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学员踊跃报名,献计献策,方案不断完善。最后由教员来进行最终的评议和补充。在方案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是学员学习的过程,只不过这一过程不是由教员来讲,而是学员主动地学和思,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完成教学。

  这一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和实质就是引起学员的注意,使其思路随着内容的发展而深入,这比被动听课的印象要深得多。但也对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对所教内容相当熟悉;二要能导演好这场戏,适时引导剧情的发展;三要有一定的语言幽默感,即主持人的能力。这种方法对于枯燥章节的内容有时能起意想不到的效果。

  3.2 评书式教学。

  实践证明:对于叙述较多的课程,如果使用同一种语气和语调,哪怕你的声音再大,语言再精炼,时间稍长学员的注意力就会分散。这倒不是因为教员的教学水平有问题,这是人心理特征所特有的现象———注意的稳定性在起作用。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评书式教学法:

  来—段精彩的故事,讲的时候绘声绘色,尤如自己亲身经历一般。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天气;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用评书式的语言来讲,肯定会立即吸引学员的注意。这是因为,故事本身的内容与教材的内容不一样,教员的语言风格有变化,对比度发生了变化。同时又适应了人们对事物好奇心理,喜欢关注与自己的周围环境、人物、职业或正在注意的对象有关的人或事,这个方法屡试不爽。故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道听途说的,也可是内部消息或资料介绍等,不管何种,必须注意三点:一是基本真实。主要事实不能瞎编和随意杜撰,叫人听了觉着可信,但是可以用“戏说”的语言和方法,使故事情节丰满好听。二是与所讲的正课内容息息相关。主要目的是为正课内容服务,而不是在正课时间闲谈社会经纬。三是不宜频繁使用。不然会失去故事的魅力和此种方法的作用。

  4 根据注意的特性组织教学语言

  4.1 方言的运用。这似乎是一个矛盾的话题,国家教委要求在大、中、小学的教育当中,教师必须规范使用普通话,普通话达到一定的级别,才能上讲台。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如果总是用一种语言和口气讲授单调的课程内容,会使人感到平淡而枯燥,尤如总吃一种大菜,虽然很好,但是乏味。从注意的品质角度看,这是因为长久而单调的刺激物容易造成注意分散,发生注意力的转移。此时,偶尔地使用一下各地的方言,会立刻引起学员的注意,同时也会活跃课堂沉闷的气氛。因为语言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对人的大脑来讲,外界的刺激物发生了变化,则自然地会引起人的注意,使学员的思维重新回到课程的内容上来。

  4.2 语言的停顿。同理,只要外界的刺激发生了变化,就会引起人的注意。故我们在教学讲叙当中,如果觉得学员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员有意的一段时间语言沉默,造成对学员大脑语言刺激的中断,同时眼光注视着学员,也会吸引学员的注意,他们也许纳闷:教员要干什么?怎么突然不讲了?其实教员达到了吸引学员注意的目的。

  4.3 适时提问。提问也是一个刺激大脑兴奋的有效方法,当人的大脑处在正题以外的思维空间时,适时地提问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学员,会强制性地将其注意力拉回到所讲的内容上。对于课程内容单调或自制力差的学员,会是一个有效的吸引注意的方法,从实践的结果看,要提高这一手段引起学员注意的能力,提问应和保持适度心理压力的各项方法相结合,否则,时间久了,会削弱提问的这个功能,对学习自学性差的学员甚至不会起作用。

  4.4 适度的心理压力。所谓的心理压力是指人们在从事某项活动时,因为环境因素变化造成心理上的某些变化和情绪波动,从而使其在心理上有一种压迫感和威胁感。平时听课不认真的学员,在考前复习时,也会认认真真的,因为此时不努力,很可能出现不及格的后果,也就是说学员体会到了心理压力。当人心理有压力时,受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控制,会将注意指向和集中于人应该做的事情,而并不是仅仅指向人喜欢做的事情。根据引起有意注意的这一特征,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就应当给予学员适度的心理压力,把回答问题、完成作业、操作设备的准确性等教学活动占一定的考核分值。这对于锻炼学员坚强的意志,增强抵抗内外环境刺激干扰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效果。

  5 根据注意的特性安排教学内容

  我们在吸引和保持学员注意的同时,还应认识到注意的另外—个特征———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亦称注意的持久性,是注意较长时间的保持在某—定事物上的能力。人们听手表走动声的感受实验表明,儿童在经过15—20分钟的注意起伏后,注意便会不由自主离开感知对象;成年人高度的有意注意最长也只能维持20分钟。针对注意稳定性的特征,我们应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

  5.1 时间及内容的分配。根据成人维持有意注意的试验结果,用同一种教学法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讲述和剖析最多不超过20分钟。如果要讲述的内容较多,问题较复杂,需要学员注意力维持较长时间,可在教学总任务的支配下,将需要讲述的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采用不同的教学法来实施。使学员的注意力指向和集中于注意对象的各个方面。比如在讲述一段时间后,可给学员出个思考问题并给其几分钟的时间看书思考;或叫学员动手操作,变操作对象为注意对象,使学员的注意力在两个学时的时间内得到稳定的保持。

  演讲天才卡耐基在其《演讲与口才》一书中提到,要使他人对你所讲印象深刻,内容最好不要超过三点。关于这一结论我们可以加以试验验证。在教学内容的分配方面,每个陌生问题分解最好也不超过三个方面,每个方面不超过三个要点。那种安排同一门课连续四学时甚至八学时做法,无论对学员或教员来说,精力和注意力都无法稳定保持,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5.2 感知环境的清洁。感知环境清洁性是指能引起人无意注意的与教学无关的刺激物数量多少。从引起注意的原因看,任何新奇的事物,艳丽的色彩、浓烈的气味、突然的声响都会引起人的无意注意,或者将注意力从一个注意对象转移出来。为了保持注意的稳定性,应尽量保持感知环境的清洁。例如尽量不吃有强烈辛辣刺激味的食物,不抹浓烈气味的香水,教室环境整齐划一,特别应注意控制环境噪声的级别。建筑声学有关的理论研究表明:对脑力劳动者,稳态噪声略高于50分贝(水龙头的漏水声)对心理的影响已较大,无法忍受。学员在多数时间并非是如饥似渴的学习,注意力很容易为噪声所转移,尤其是突然发出的声响。教员教学信息的损失、学生注意的分散与背景噪声有很大关系。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环境背景噪声应控制在42分贝以下,最多不超过50分贝。

  6 结束语

  人类自身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对信息的感知、记忆影响是多方面的,认识和正确利用这些影响,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无疑会带来很大帮助,需要我们教学工作者认真加以不断研究。

  【参考文献】

  杨江彬.人机工程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刘禄胜 崔晓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