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区域活动 促进幼儿发展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有效区域活动,幼儿
  • 发布时间:2015-02-13 15:31

  区域活动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和生活性质的游戏,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形式,已经成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

  这种游戏介于(自由)游戏和教学之间。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目标:主要是让幼儿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让孩子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使幼儿在满足需要、发展个性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对未知事物的积极探究态度,并对自己的探究能力充满自信。幼儿园常见的区域有: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角色游戏区(如娃娃家、理发店、超市、商店、医院、餐馆、交通岗、小记者、小警察)、阅读区、益智区、语言区、科学区、感官操作区、沙水区、运动区等。

  开展区域活动不但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今年我教的是小班,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指导小班幼儿进行区域游戏过程中的做法并从中受益的体会,借助这个平台,跟专家做一个交流,并能够得到专家及同行的指点。

  《纲要》指出,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游戏的过程中,应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对小班孩子区域活动的指导只能以间接的方式进行。教师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章可循”,同时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对幼儿的活动及时做好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区域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成长的乐园!

  开展区域活动在我园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对于幼儿来说,区域游戏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能否通过区域游戏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首先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游戏材料的投放是否恰当、同时教师的指导与评价是否到位。

  组织幼儿区域活动前,还要了解每一个孩子所具备的个性特征和生活经验,更要明白你所开展的游戏活动如何促进幼儿的发展,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这是开展有效区域活动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再思考如何投放材料、如何选材、如何指导。就此,我总结出以下一些粗浅的感受:

  1 有目的性地投放和积累活动区材料,吸引孩子积极参与

  幼儿的经验得以丰富,是在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质量,关系到幼儿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小班幼儿年龄小,缺乏以物代物的能力,需要依赖真实的玩具进行游戏。因此,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上,我们尽量考虑它的真实性。

  如:在“生活区”中,为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我们提供了真实、新颖、美观、能吸引幼儿的各种儿童服饰,改变以往“学习为娃娃穿衣”为“学习为自己打扮”,幼儿在真实、有趣的穿衣活动中提高了自我服务的能力。并且充分挖掘材料的潜在性,不断发现同一材料的多种玩法。在“小巧手”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废旧的“竹席片”,他们在游戏中发现了“竹席片”可以变成一块块好吃的“糖果”;一串串漂亮的“项链”;一幅幅神奇的图案;一盘盘香喷喷的“排骨”……投放这些材料,引发幼儿对已有经验的再现。

  2 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来投放材料

  很多活动区角都是在实施主题活动的基础上产生设置的,如在实施主题活动《春天里的花》时,我们及时地在美工区添设各种适合不同能力的幼儿来制作太阳花的不同材料,材料中可以体现幼儿的动手剪切、粘贴、绘画等不同的方法。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直接进行粘贴或者涂色,稍强的幼儿可以装饰花瓣或者花心,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从剪花瓣、花心到组合粘贴到装饰花瓣或者花心。

  幼儿的装饰可以是水彩笔绘画,可以是皱纹纸粘贴,也可以是吸管、毛线等粘贴,各种各样的材料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吸引幼儿参与活动区活动。根据主题活动在活动区中投放相应的材料,可以加深幼儿在活动中的印象,巩固幼儿所学到的知识,并以直观的形象展现给幼儿,让幼儿对自己所学知识有一个外观的了解。

  3 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活动区材料

  幼儿生活经验少,与人交往的能力不强,活动区是幼儿学习和交往的自由天地。因此我们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适时地投放各种材料满足幼儿的需求,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不断的更换材料。一次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对“医院”游戏好像不是很感兴趣,通过观察,发现原来是“医院”里的材料太少,就那么几样,孩子们渐渐的没兴趣了,我们在区角里添加了一些消过毒的药瓶子,并配上了医用手套、针管、吊瓶及输液管,并为幼儿提供白大褂和白帽子,这样一来幼儿的兴趣立刻高了,他们觉得自己真的变成了小医生、小护士,为“病人”看起病来也象模象样;还有一次布置教室时,我们粉刷了一些卷纸桶,涂上了黄色、绿色的颜色做墙面装饰,在制作时,小朋友都围着老师问东问西,“老师这是做什么用的?”“老师,这是要玩的吗?”“老师,这个像望远镜!”小朋友好像对这些卷纸桶非常的感兴趣,于是,我们在美工区中投放了各种颜色的卷纸桶,让幼儿能利用这些纸桶进行制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利用纸桶和彩纸制作很多有趣的东西,张海鹏小朋友做一只可爱的小鸟,嘉豪小朋友作了小手枪,还有小话筒、太阳花等等,我们及时投放的材料得到了幼儿的认可,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4 注重活动区的指导与评价,形成有序的活动常规

  教师的指导在幼儿区域游戏中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对小班幼儿,是手把手的指导呢还是做个旁观者呢?如果教师的指导过多就不利于孩子的多种能力的培养,而完全放手也就失去了指导的意义,小班孩子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失去教师的指导会让他们在区域游戏中显得无所适从。因此,我觉得,从区域活动所具有的自选性、自主性、小组活动,教育价值依托于操作材料、情境设置和相应的活动的特点来看,教师对小班孩子区域活动的指导更多的只能是以间接的方式来进行。

  在平时的区角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爱玩的区角里常常是人满为患,没玩到的幼儿很不高兴,甚至会出现乱捣蛋的现象。有段时间,我发现小朋友们对搭建积木游戏的兴趣日趋高涨,建构区成了孩子们争相选择的地方,没参与的幼儿出现了争抢玩具、追逐打闹、破坏他人搭建作品等现象,常常使活动无法进行而被我们强行终止,幼儿的不良行为使我强烈地意识到要有规则。于是,我把孩子们在活动区中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以图画、照相或文字记录下来,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并进行讨论:这样玩好不好?我们应该怎么玩?小朋友讨论得非常热烈,有的说:“要按脚印进区,脚印满了就不能再进来”;有的说:“坐下来安静的玩,不能大声讲话,这样会吵着别人”;有的说:“要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可以一个人霸占或争抢积木玩具”……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活动区的规则很快就定出来了,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把规则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连环画图样,张贴在每个活动区最明眼的地方,让每一个幼儿都清楚地看到规则内容,使其成为小朋友不会说话的“老师”。由于幼儿直接参与了规则的讨论和制定,活动中幼儿能自觉而良好地遵守规则,而且互相监督,保证了区域活动的顺利进行。

  因此,也使我认识到“自由”与“规则”的深刻概念,其最大区别在于教师的参与和诱导,避免学习区陷入喧哗、破坏的场面,除了提供有序且有内容的环境设施外,更要有赖于我们教师能够有效地指导幼儿一起建立相互尊重的人际互动关系。区域活动并不是无规则的“自由”和“放纵”活动,恰当的让幼儿“有法可依”是幼儿园区域自主活动高质量开展的重要保障。

  5 做出科学的评价,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教师的评价也是一种指导形式,其实就是对幼儿参与活动成果的肯定或否定,科学的评价能让幼儿增强信心,以更加愉快的心情去参加活动,而不恰当的评价只能挫伤幼儿的积极性,使之失去参与的兴趣。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的制约,不会做自我评价,多数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要肯定幼儿,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不同的适当评价。能力强的幼儿,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需要教师多激励其创造性的发挥:“你这么聪明,下次肯定还能做出更好的”等等,使其永远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更好的;能力弱的幼儿,评价是为了其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建立与提高:“今天你真能干,这个问题都解决了,真棒!”“你的想法真不错,待会儿小朋友肯定都会向你学习”这样的评价会激发幼儿继续在活动中探索的欲望,自然生成出他们自己的活动内容、方式方法。孩子们在活动区中更“活”了,兴致盎然,回味无穷,产生的效益常常是教师们所不能预想的。

  下面就说说我班在开展“娃娃家”区域游戏活动过程中的做法和产生的效益。

  小班孩子都是刚刚入园的孩子。首先,我要了解小班孩子的普遍性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再深入了解个体孩子的个性特征和现有的生活经验。我和配班教师分组对每一位家长进行家访、跟孩子进行交流、通过校讯通平台进行沟通。并将收集的信息及时进行汇总,形成最初的一套原始资料。

  有了它,接下来就考虑如何创设游戏环境。

  首先,跟孩子进行交流:你的家里人有哪些、他们为你做些什么、怎么做的、需要些什么、买些什么,如果有一个小弟弟小妹妹也想像你这样,你会帮助他们吗?如果他们肚子饿了,怎么办呢?等等,通过交流让孩子明白游戏的意义和玩法。

  接着,我为“娃娃家”提供了仿真水果蔬菜、小沙发、煤气灶、餐具等生活用具,营造一个自然、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产生想玩的欲望。在玩的一系列过程中,结合所学习的知识深入引导孩子进行游戏:如孩子哭了,怎么办呢,他为什么哭呢,怎么样做让孩子不哭呢?孩子们想到了好多让娃娃不哭的方法:如,给它吃,陪他玩,给他讲故事、说儿歌、唱歌跳舞等等。

  通过这个“娃娃家”的活动,我班原来爱哭的孩子不哭了,爱闹的孩子不闹了,变得懂事多了。所有这些方法都来自于孩子的亲身经历并结合相互间的合作而有所提升。同时做好家长联系工作,求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渐渐的,我们娃娃家里的东西也变多了,玩法更新不断,参加的孩子越来越多。

  近期,我又进一步引导孩子,将游戏带回家,跟家里的人一起玩,怎么玩呢?

  首先,我把我的想法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明白我的设计意图,以便更好地跟孩子互动。再跟孩子进行有关交流:家里的大人为你做好多事,你会为他们做一点事吗,做些什么呢?引导孩子跟家里人互换角色,将家当成娃娃家进行,组织孩子学习互换角色的一些语言。

  如:宝贝,今天在家乖嘛,现在需要点什么呢?由于事前跟家长有效沟通,此玩法在家玩得很好,有很多家长通过电话、信息、接送孩子的时间、老师的家访等方式跟老师交流感受。感受最深的就是:说孩子活脱脱的将我变成了他,甚至还有所超越,有时候说的话,一些做法,我们大人也想不到啊。将游戏带回家,丰富了孩子的情感,促进了家园沟通,为建立良好的家园共育创设了条件。现在,家长反映,我不去幼儿园,也能知道孩子的在园情况了,我想知道孩子今天吃的什么,我就会说,我想吃你今天吃的那个菜、我想学你唱的那首歌等等,孩子就会给我信息,现在我工作安心,也开心哦。作为我,也初步尝到了甜头,那就是:家长的支持配合和孩子对游戏产生的兴趣,促使孩子在园更好的发展了,各类活动更认真、对游戏活动更加感兴趣、同伴间互动更多了。

  区域活动是孩子心里的世界,开展有效区域活动,就是让孩子从小世界里去习得大道理。

  林斯基曾指出:“世界在游戏中向儿童展现,儿童创造才能也是在游戏中显示的,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满的智力发展。游戏犹如火花,它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作为教师如何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问题。

  ⑴广泛采纳幼儿建议,引导幼儿与老师共同设计创设活动区。

  幼儿是充满想象力的群体,他们是班级的小主人,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已经有了不同的活动经验,孩子们上学后应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创设区域活动。教师要征询孩子们的意见,采纳其中有价值的观点,教师与幼儿共同努力,并耐心指点与帮助幼儿,让他们成为区域活动环境的设计者与制作者,以此提高幼儿对已有经验活动的观察力,以及对新活动的创新能力,提高孩子们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更能让每个孩子深入理解活动区内容同时能长久保持新鲜感。

  ⑵根据主题课程实施内容,选择区域活动内容。

  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活动区内容的选择,要根据近期主题目标的内容与课程实施的进度而定,比如结合小班《娃娃家》主题活动,围绕让幼儿适应刚入园的环境,爱老师爱小朋友,进一步了解与喜欢自己的亲人,促进孩子们对家庭与幼儿园环境的了解与喜欢开设了娃娃家,为孩子们提供仿真家具比如床,桌椅,衣柜,冰箱,彩电等,提供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玩偶,在娃娃家的角色表演中,我们班级的小朋友还生成了新的活动内容我们由此而新创设了活动区“烧烤店”,因为娃娃家的孩子们长大了他们要开店为自己的家人与好朋友服务,新的活动区是孩子们在游戏中产生的,也是社区环境的一个缩影,以主题内容来决定区域活动内容,能让老师与小朋友们从理论与实际活动中深入理解主题课程内容,在孩子们的区域活动中再生成新的活动,提升了孩子们的交往能力,教师应把握好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和学习水平,教育计划也是针对大多数幼儿的接受水平。区域活动能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老师的关注,使教师“走近”幼儿,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师了解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针对不同的幼儿制定有效的教育计划。

  ⑶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环境。

  丰富多彩的区域环境,首先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其次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给教师在活动区创设的内容与创新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丰富的活动内容可以给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完善的服务,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每天都能在新的区域里学习或游戏不断获取知识经验,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选择、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让幼儿每天都能体验到活动的新鲜与快乐。

  如在主题活动《我们的社区》中,我们根据幼儿现有的经验与兴趣,在建筑区域中投放了孩子们设计的各种未来社区图片,孩子们制作的立体彩色小树,家长们提供的给类纸盒,纸箱,罐子,瓶子,挂历,装饰品等各类废旧材料,老师提供各种色彩,大小,形状不同的积木,供幼儿在游戏中使用;同时提供了多种国外设计师设计的未来房屋造型图片、活动中每个幼儿都能自己独立搭建社区,但是为了小区内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他们都集体合作分工,有些喜欢搭建理发屋,有些搭建冰激凌店,有些喜欢搭建超市等等自己喜欢的社区建筑,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搭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区,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有效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 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在幼儿参与每一项区域活动的每一个时刻里,都在不断地认知,并不断增加或改编、改进认知。区域活动无疑对幼儿认知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

  1.1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

  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首先,区域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兴趣和好奇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其次,区域活动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同时也设置了各种问题,这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和发生的事情,并将看到的现象在活动中加以利用,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最后,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愿参加、自主选择和自主行为的,有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1.2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总是以摆弄操作材料外显动作方式反映内隐的心智活动,幼儿活动伴随着幼儿动作开展,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联合的探索性动作,去感知、体验事物的性质、事物间的关系、事物的变化与自己动作之间的关系。开放的区域活动激发幼儿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组合区域材料,从而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 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幼儿非常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都会让幼儿感到兴奋,积极情感对幼儿智力活动和个性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集体活动中,受时间和教学任务的限制,教师不可能接触到每位幼儿。然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交往的机会多了,幼儿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另外,幼儿是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及能力水平去活动的,在各种活动中似乎都是“成功”者,因而得到愉快、自豪、满足等积极情感的体验,这些积极的情感又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到新的探索活动中。

  3 促进幼儿的社会性认知

  现代社会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幼儿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意识,不知道怎么去和别人交往和分享,区域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较多的交往机会,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区域活动的创设,让老师把更多的时间给了幼儿,有利于教师多角度地观察幼儿,给孩子们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区域环境的创设给孩子们的童年带来了智慧与力量。

  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为幼儿创设多方位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真正地成为游戏的主人。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充分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区域游戏真正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之,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多种教育形式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孩子体验、建构、发展的媒介。随着不同主题的生成和更换,区域活动也要顺应主题的变化而发展。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使幼儿在自主、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主动学习。我们将会积极的开展好区域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申小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