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学生,学习习惯
  • 发布时间:2015-02-13 15:17

  【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会使你做起事来事半功倍。就学习而言,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成为了学好习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培养;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1 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

  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与数学学习思维方法,思想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1 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如:在教学“数的整除”中的“能被3整除的数”时,先由教师表演,让学生任意出几个数字,教师马上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并让学生验证,再让学生讨论教师是怎样判断的,由此引入本课学习的内容。

  1.2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发学生深刻思考。

  学生由于受年龄小,知识面窄,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局限,思考数学问题往往比较肤浅。因此,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习惯,还必须在引发学生初步养成深刻思考数学问题习惯的基础上,在掌握算法的同时,还要理解算理,特别是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更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比较分析中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加以区别,掌握实质,灵活运用。如:在教学“两种分法”时,可让学生准备好8个正方体,要求学生把8个正方体一个一个地分成4份,每份几个?8个正方体,2个2个地分,能分成几份?学生通过自己的摆弄,清楚地知道都是要分8个正方体,但分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分法一个一个地分,分成4份。

  第二种分法必须2个2个地分分成了四份就是看8个正方体里面有几个2。有一个2就是一份。有4个2就是4份。虽然都用除法计算。但表示的实际含义截然不同。这样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动手实践,既加深对两种分法的理解又弄清了等分除与包含除的区别,为学生学习除法应用题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1.3 鼓励学生主动质疑。

  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儿童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更多的孩子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时疑难问题并未意识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首先,要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创设思考的情境。如教学新教材一年级上册中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如口○口=12,14=口○口时,先让学生独立地解题,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都写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要重视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离奇的问题也不要紧,教师也要引导、鼓励,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经常出现三种条件,让字生选择解答,同时还提出:“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能否试着解答出来。”

  如同学们跳绳,小红一分钟跳了55下,小丽一分钟跳了65下,小亮一分钟跳了48下,教材提出了小红和小丽一共跳了多少下?小亮比小丽少跳多少下?这两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三个人一共跳了多少下?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小红再多跳几下和小丽同样多?等许多不同的问题,并与同学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了交流又可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 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有些粗浅的认识以为数学的书写多数是数字或是符号,并不是很重视孩子的数学书写,其实不然:简单的几道数学口算,如果学生排的乱七八糟,你是教师的话你会有好的心情为学生批改吗?反之,学生排的横有横行、竖有竖行,不正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做事认真、热爱生活的品质吗?所以,从小就要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

  4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字、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画出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时,我让学生从家中收集一些形状象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一些物体,一方面让学生重温上学期所学的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一些常识,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存在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中,让学生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

  总之,只有对学生加强这些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良好品质。因此,教师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时时示范.严格要求,长期训练。这样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能逐步养成。

  张会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