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学前幼儿,自信心
  • 发布时间:2015-02-13 13:45

  【摘要】所谓自信心,就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幼儿是天使,他们对老师的评价十分敏感。幼儿园应配合家长,坚持各项原则,运用正确的方法,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创设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自信心;培养;家庭;幼儿园;爱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在生活中有一大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其他的幼儿。

  因此,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大家面前大胆的表现自己,面对困难、挫折常常表现出的是害怕、退缩,惧怕尝试新事物等,这些都是幼儿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解决问题应该建立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之上,那么幼儿缺乏自信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 是什么原因造成幼儿缺乏自信心?

  1.1 自信心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良的家庭教育造成的:

  1.1.1 家庭的过度保护。

  现代的家庭中多数为独生子女,自幼儿出生后,就成为了全家人的中心。父母对幼儿娇生惯养,过度溺爱,过度的照顾。家里人对幼儿的关爱无微不至,所有的事情都被包办代替,使幼儿缺乏必要的生活处理能力,独立活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不善于与他人交往,事事依赖他人,遇到困难便不知所措,更容易遭受挫折失败,并形成自卑的心理。就拿吃饭来说,在幼儿能自己吃饭的时候,就应该让幼儿自己吃,虽然一开始他们会吃得很乱很脏,吃得时间也会很长,但这正是他学习吃饭的过程。这时在幼儿边上看着的大人看着急了,又怕幼儿没吃饱,又怕饭凉了吃了肚子痛,就会情不自禁地去喂他吃饭。要知道幼儿学习一种技能是需要尝试的机会,学习的过程的。如果我们不给他这个机会和过程,幼儿的能力怎么会得到发展呢?父母频繁的剥夺他学习的机会,当然他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少。

  1.1.2 家长的过多批评。

  许多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很高,而且总喜欢拿自己的幼儿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不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对幼儿“高标准、高要求”,而幼儿由于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经常遭受失败,缺乏成功的体验,逐渐养成了遇事畏惧退缩。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当幼儿发现自己的父母总是只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或者是薄弱的地方,而对自己的优点视而不见的时候,幼儿怎么会有自信呢?父母对幼儿过于严厉粗暴,常常否定、批评甚至指责幼儿,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的环境中,幼儿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变得心情忧郁,缺乏自信。

  1.2 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会导致幼儿的自信心不足。

  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具有不同的能力、行为、性格、智力等,这样在幼儿之间就存在着个体差异。与其他幼儿相比之下,有一些幼儿由于某些方面的不足而又未及时得到弥补,从而导致自信心的不足。

  1.3 成人消极的评价和否定的态度,是造成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多数父母不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实际能力,对幼儿有过高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多数家长心中的期望。幼儿由于年龄特征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在做一些事上往往是“力不从心”,常常是把事情做坏,常常难以达到父母的期望,因而受到父母否定、责备、禁止,以至于幼儿产生挫折感,他们不敢做、不想做、更不会做,产生畏缩、逃避的行为反应。由经常的自我怀疑慢慢的转为自卑。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注意采取积极、适宜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乐观向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那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

  2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位哲人说得好: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必须从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家庭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在家庭生活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培养自信心的环境。

  2.1 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信心发展的环境。

  2.1.1 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要尊重幼儿,信任幼儿。

  尊重与自信是密切相关的。卡尔·威特说:“幼儿由于年幼无知,经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父母应该对他们严格管教。但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我们一直主张,即使是小孩子也应把他们作为成年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

  2.1.2 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要坚持爱和要求相结合。

  这环境侧重于心理环境,这种心理环境会让幼儿感受到自由、宽松、和谐的气氛,这种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是要通过老师的努力才能获得的。在生活中在教育中,我们经常会以命令的语气约束幼儿:“都坐好了”、“不许乱动”“不许讲话”,不许这儿不许那儿。这种命令性的语言使幼儿时刻处于一种“必须听话”的被动地位,缺乏敢于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机会。所以我们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在信任幼儿关爱幼儿的前提下给足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

  2.2 培养幼儿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2.2.1 根据个体差异对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保护要适度,替幼儿做太多的事会使幼儿失去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幼儿力所能及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培养幼儿各种能力,并注意教给幼儿一些必要的技能技巧,如拍球、剪纸、画画、跳舞、系鞋带等。对于幼儿的点滴进步,我们都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充分肯定,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幼儿知道老师相信他们的能力,确信自己“我能做好”、“我做的很棒”。

  2.2.2 鼓励幼儿大胆参与到教育活动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如在一次体育活动中,XX幼儿由于体质差、能力弱协调性不好等原因,在单脚跳跃活动中畏缩不前,难以完成活动,反而被同学嘲笑大大打击了幼小的自信心。为了让他体验成功,在每次的活动中,老师有意识地降低难度,让他先尝试双脚跳跃,逐渐树立起他的自信心。有时候不应怕危险而限制幼儿的活动,而就尽量为幼儿腾出活动场地,让幼儿从实践中而不仅仅是从别人的赞赏中获得自信。放手让幼儿去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实践中增强能力,培养幼儿的自我决策能力,给予他们一定的自我选择、决定、交往和游戏的权力,尊重他们的合理意见,鼓励他们的主动行为,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身的能力,从而提高自我评价水平,增强自信心。

  2.2.3 应相信幼儿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放手让幼儿在活动中独立的完成任务,在出现问题时,教师可采用讨论、委托幼儿等方法完成任务。倾听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使幼儿相信自己的力量。而对于自信心较弱的幼儿,教师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为其创造条件获得成功,逐渐形成较强的自信心。

  2.3及时的给予幼儿肯定,经常对幼儿说“你能行”。

  有位教育家说过:“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带来干劲,干劲带来成就,成就带来自信,自信带来更大的成就。”幼儿本身的经验是有限的,并且自我认识模糊,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容易受暗示,可塑性强,其自信心最初是建立在别人对他的的评价,常常会以成人对他的评价来衡量自己、认识自己,成人的赏识和积极的评价对幼儿产生自信心至关重要。

  2.4 促进幼儿自我肯定,培养自信心。

  2.4.1 培养耐挫精神和教给补偿办法。

  在生活中,没有人是可以做到面面俱到、十全十美、一帆风顺的。怎样评价自己,怎样对待失败,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幼儿的情况,帮助幼儿正确对待不足和失败,培养大胆、勇敢、坚毅的意志品质。如有的幼儿遇到失败只会伤心难过,这时我们要主动的去接近他,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通过其他补偿方式来弥补弱点以获得自信。家长和教师要教育幼儿看到自己和他人各有长处,争取做到以己之长,克己之短,当自己获得成功时要关心帮助弱者,不能过于骄傲。

  2.4.2 帮助幼儿发扬自己的长处,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自信心。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点,有的幼儿美术得好,有的幼儿音乐得好,有的幼儿动手能力强,有的幼儿语言能力强。在他们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他们会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因此,教师要教给幼儿正确的交往技能,多鼓励这些幼儿多与同伴交往,并教育同伴接纳他,关心和爱护他们。

  2.5 教师、家长配合,做好家园联系工作。强化自信心的培养。

  家长在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教师要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性和方法,取得家长的认同及配合,结合家长反馈的信息共同探讨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和家长应充分认识自信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保护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人人拥有自信。

  【参考文献】

  [1]《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周毅、向明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幼教博览》2003年6月.

  [3]《幼儿教育》2002年7月.

  [4]《周弘的赏识教育》.

  [5]章剑和.幼儿缺乏自信的原因与对策〔J〕.幼儿教育,2005年第六期;

  [6]许继红、渠静.中班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初探〔J〕.学前教育,2004年第四期;

  [7]赵寄石.自信与尊重〔J〕.学前教育,2006年第九期;

  [8]李君.在音乐活动中培养自信心〔J〕.幼儿教育,2004年第一期.

  苏中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