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成长 走出黑暗——引导性格孤僻学生的一点做法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性格孤僻,学生,引导
  • 发布时间:2015-02-13 15:10

  恩格斯说过:“人的个性是世界是最美的花朵。”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健康、活泼、开朗、自信、随和。可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孩子们也面临着更多更重的心理负荷,有一些孩子表现出性格孤僻的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而任其发展,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

  我现在所教班级中有一个名叫倩倩(化名)的小女孩,入学以来她经常做一些让我头疼的事情。与周围同学处理不好关系,经常为一点小事甚至一句话就和同学骂起来,甚至大打出手(不管对方是男生女生);她平时说话很少,声音好低,有时会突然大叫一声,表现出非常愤怒的样子;她基本不与同学来往,走路低着头,不敢看别人,很胆怯的神态;在班内总是充当“受气包”的角色,他厌倦与同学交往,因而导致他的不合群;老师上课让她回答问题,她要么不回答,要么大声愤怒的说一句“不会!”,老师课下叫她到办公室谈心,她置之不理,根本不去;当我找她谈话时,她总是表现出很无辜的样子,还说同学们都欺负她;倩倩的爸爸反映,倩倩晚上睡觉做梦时都在骂人,胳膊和腿乱蹬乱踢。在家也不和同龄的孩子玩……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沉默了。

  通过搜集资料上网查询,我了解到这是性格孤僻的表现。造成性格孤僻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与个人的童年创伤体验有关。小时候由于家庭不幸,经常受父母虐待冷漠等原因都容易造成孩子的童年创伤。这种创伤不但使人性格变得孤僻,而且会使其脾气暴躁,具有好斗性。二是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甚至离异,孩子缺少家庭温暖,遭受他人白眼讥笑和欺负,于是性格很快发生了变化,变得内向孤僻沉寂。三是人生的打击对人性格的影响。孤僻的人不愿参加人际交往,“躲进小家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与同龄人的交往大大的减少,当然就难以体验到人世间的欢乐。

  性格孤僻者容易产生情绪障碍性疾病,以心情显著而持久的低落为主要症状,并且伴有相应的思维行为改变。这时期极易与他人发生利害冲突,其情绪也极易被激怒,爆发性强,这种情绪很快会产生攻击心理。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孩子的性格孤僻有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关键是要深入了解,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根据不同情况或从客观上创造条件,或帮助孩子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了解到这些知识后后,根据倩倩的实际,我制定了相应的措施。首先与倩倩多交流,增加师生感情。爱是教育的前提,而且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让学生能感受得到,尤其像倩倩这种缺乏爱,内心脆弱的学生。我心平气和的与她多次谈心,得到她的信任。让她能主动与我坦诚交谈,让她倾吐内心的苦闷与不满,把内心的抑郁发泄出来,我做她的听众,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关爱,与她建立了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倩倩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努力寻找自己的长处。她非常自卑,总认为自己不如人,交往中怕被别人讥讽、嘲笑、拒绝,从而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保护着脆弱的自尊心。让她多与别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享受朋友间的友谊与温暖。让她要敢于与别人交往,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要有与任何人成为朋友的愿望。这样,在每一次交往中让她都有所收获,丰富知识经验,纠正认识上的偏差,获得了友谊,愉悦了身心。

  其次,我把这种情况告知了本班任课老师,各任课教师能平时多关注一下,有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趁倩倩不在教室的机会,我在班内向同学们讲明了她的情况让同学们多与她交流,多宽容她,多帮助她,多关心她,遇事多迁就她,给她信心,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她能用友善而非仇视的思想看待同学之间的矛盾。对其他同学进行教育,让班级中充溢着尊重他人,团结同学的氛围,为倩倩性格的转变提供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最后,我主动与她的父母取得联系,把倩倩在校的现状和潜在的不利因素告诉了倩倩的父母,希望倩倩的父母也能注意孩子在家的情况,并能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多带孩子出去玩,多接触同龄孩子,多接触大自然,父母要和谐相处,给孩子营造轻松自然的环境,父母也要开朗,孩子自然能受其影响。

  给予及时适当的关爱,帮助孩子走出孤僻黑暗的阴影。

  通过老师同学及学生家长近半年的共同努力,倩倩的表现比以前好多了。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和别人能非常友好的交往了,最关键的是她内心有了爱,思想转变了,她能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同学们与她发生的小矛盾,在这个班集体中倩倩感受到了快乐和温暖。倩倩的转变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班主任这个工作的充实和伟大,更让我感到了班级工作的沉重和责任。

  王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