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在未来战争中的作战使用探讨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无人机,战争
  • 发布时间:2015-02-13 12:39

  【摘要】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无人机由起初的“功能单一”发展到今天的“任务多元”,引起了世界各国军事界的极大关注。现代无人机具备了优越的战斗性能,可以遂行多种不同的作战任务,在未来作战中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无人机;侦察监视;引导打击

  所谓无人机,就是用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备程序控制系统操纵的不载人飞机。从上个世纪初诞生以来,无人机受到动力、导航和通信等关键技术落后的限制,飞行性能低、作战功能简单,发展一直很缓慢,以致在起初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没有显现出其优越性。近些年来,随着现代高技术的迅速发展,无人机也频繁地出现在战场上,尤其是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令各国军界对其刮目相看。目前,美国、以色列等国家都在竞相发展高性能的无人机。

  1 现代无人机的特点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诸多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无人机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日趋成熟。由于无人机的飞速发展和在现代战场上的出色表现,很有可能使其成为未来战争中的主战兵器之一。这些都归因于无人机本身具有的独特优势,而这些优势恰恰满足了未来战争的需要。

  1.1 成本低廉,战场生存力强。

  在军事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武器装备效能的提高往往都面临着一个耗费比的问题,先进的武器装备往往其经济耗费也相对较高。那么如何以最小的费用研制和使用高效能武器,是武器装备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而无人机的发展恰好满足了经济有效的武器装备发展原则。拿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美军“全球鹰”无人机来说,其研制费用为3.7亿美元,而一架SR-71有人驾驶侦察机的研制费用高达9.1亿美元,第四代战斗机F-22的研制费用更是高达200亿美元。

  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不但研制和使用成本较低,而且具有目标小、隐形性能好等优越性,战场生存力大增强。由于无人机的体积小,使用材料特殊,发动机功率低,红外辐射少,再加上它特殊的外形设计以及机体表面涂敷有隐形性能极好的涂料,使其能够有效地躲避敌方的雷达探测,不易被对方发现和击落。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用于完成危险性大、不宜使用有人驾驶飞机的作战任务,从而实现战场的零伤亡。

  1.2 航时较长,作战功能齐全。

  无人侦察机观察地面目标的分辨率较高,可以提供比卫星更加详细的情报,而且其飞行轨迹也比卫星要灵活的多。长航时无人机可以弥补卫星在跟踪移动目标上的不足,可以对目标实施十几小时甚至几天的大范围覆盖,对敌方活动情况进行监控。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生产的“全球鹰”无人机可在2万米高空滞留38~42个小时,最大航程可达2.59万公里,通过雷达和红外线探测装置等能够识别出0.3平方米大小的物体。利用无人机这些特点,可将无人机用于对作战区域的战役、战术,乃至战略侦察,以实现对重点作战方向、重点作战区域的连续侦察,为作战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援。

  通过安装多种先进的探测器和攻击系统,现代新型无人机大多都发展成了一体化作战平台。除了可以执行传统的侦察任务之外,现代无人机还能够执行火力引导、空中支援、通信联络等任务。机弹一体化的实现,还使其可以在发现目标后立即实施打击,在未来战场上甚至可以代替有人驾驶飞机执行空中作战任务。因此,无人机的战斗性能已经高度集成化。

  1.3 机动灵活,受起飞场地约束小。

  无人机体积小、重量轻,运输方便,起飞受地形限制小,既可以装上车船运输,也可装入运输机空运到前线发射,具有很强的机动灵活性。无人机的发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手抛发射、母机投放、火箭助推、发射车上起飞、垂直起飞和由其他飞行器携挂抛射等等。这些灵活的起飞方式,为无人机能够广泛的应用于不同的战场环境提供了方便。特别是采用固定翼垂直起飞和旋翼式垂直起飞的微型无人机,更适用于深入敌后的特种作战部队使用,是备受美国海军及海军陆战队青睐的起飞方式。美日等国家还正在研制甚至只有十几厘米大小的微型无人机,以执行特殊的作战任务。

  2 无人机在未来战争中的作战使用

  现代条件下,随着无人技术的日益成熟、无人机的飞速发展和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由此引发了无人作战平台大量涌现。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无人兵器将会成为未来战场的主战兵器之一,而无人机将会在未来战争中扮演更多的角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1 战场侦察监视。

  信息战将是未来战争的主要特征,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己方掌握信息的能力。特别是经过几次局部战争的实践,无人机侦察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不可缺少的有效侦察手段。因此,战场侦察监视作为无人机的传统功能,在未来战争中仍然是其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无人机侦察监视主要是依靠机上的光学照相机、电视摄影机、红外扫描器和雷达设备等,对敌纵深主要部署和重要目标进行实时实地的拍摄侦察,并通过对航空照片的判读或电传数据和图像来获取情报。将无人机滞留在敌目标区域的上空,可以对敌目标区域的人员、车辆及其他重要目标的活动情况进行监视和测报,或者是在敌纵深密切注视敌增援部队的行动和外围敌军活动情况,为作战指挥中心提供空中及地面侦察情报支援。其特点是侦察时效性高,目的性强,受气候条件限制小,便于随时观察和分析判断情况,而这正好弥补了侦察卫星和有人侦察机的某些缺陷。

  在2005年的中俄联合军演中,以制“哈比”无人机就成功地扮演了这一角色。科索沃战争中,一架F-117隐形战斗机被导弹击落。为了营救跳伞逃生的飞行员,美军的2架“捕食者”无人机迅速将飞行员所在位置准确数据传给了指挥中心,使营救小组成功地完成了营救任务。伊拉克战争中,根据“影子”200和“捕食者”无人机提供的侦察情报,美军地面部队在不到3天时间内就由南向北推进约700公里,推进速度创造了历史纪录。

  2.2 引导打击。

  随着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引导打击成为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一个重要作战样式,也是特种作战部队所担负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未来作战中,无人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特种作战队员深入敌后,为己方远程打击火力指示目标、校正方位和评估打击效果等战斗任务。

  在战时,需要对敌指挥控制机构、通信中心、导弹及火炮阵地、雷达站和部队集结地域等重要目标进行精确的超视距火力打击。即便是在目标被伪装或被地形、云层遮蔽的情况下,无人机也能够完成对类似这种超视距火力打击的引导与校射任务,为实施精确打击和指挥员进行打击效果评估提供重要依据。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先锋”无人机进行对岸火力引导,在第一次齐射后即把弹着点数据发回,并不受云层及油田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影响,保证了对伊军滩头阵地的有效压制。海军陆战队使用装备有前视红外接收机和发行昼夜电视摄像机的“瞄准”式无人机,仅在60次共计197个飞行小时中,就引导炮兵摧毁了伊军6火箭炮连、120余门身管炮、7个弹药囤积点和一个机步连。阿富汗战争中,美军“捕食者”无人机引导美国空军F-15战斗机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重要人物召开秘密会议的小旅馆投下了3枚精确制导炸弹,致使多名“基地”组织的高层人士阵亡。

  2.3 模拟诱骗。

  无人机能够以雷达回波器等模拟载人飞机的电子和红外特征,用来吸引敌方的雷达开机和火力射击,诱导其暴露目标、增大弹料消耗,并为我方捕捉敌雷达和防空导弹等重要目标的位置参数创造机会。在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军事行动中,以色列军队派遣猛犬无人机,从1500米高度进入贝卡谷地上空,发射出酷似以色列战斗机大小的“电子图像”,诱使叙利亚地空导弹阵地的雷达开机并发射大量地空导弹。与此同时,以色列派出的“侦察兵”无人机迅速收集叙利亚方面雷达位置和信号频率等情报,并立即把这些情报(包括目标的图像)实时传输给地面作战指挥中心。

  几分钟后,以色列出动一批携带反辐射导弹和常规炸弹的F-15、F-16战斗机只用6分钟一举摧毁了叙利亚在贝卡谷地的全部19个导弹阵地。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也效仿以色列使用了大量的“先锋”无人机作诱饵,以各种编队形式在目标上空飞行,模拟盟军各种轰炸机信号,诱骗伊拉克防空系统的雷达开机并发射导弹,致使伊军防空阵地暴露在联军火力打击之下。

  2.4 电子干扰。

  信息传输系统的畅通是获取信息优势的前提。现代战争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干扰与反干扰斗争十分激烈,因而作战行动对指挥通信和信息传递的网络要求较高。装备有中继设备的无人机可起到空中通信中继的作用,为战斗指挥员提供一个指挥平台,可以保证执行任务的特种作战部队与指挥部之间保持密切的通信联系,实现对作战分队的实时指挥和协调并及时获取情报信息。同时,通过装载各种小型电子干扰机或金属箔条等干扰物,无人机可以实现对敌方雷达进行主动和被动式干扰。敌方的电子、通信和光电系统成为“瞎子”和“聋子”。它可以飞临敌方前沿翼侧,或者是纵深对敌实施抵近干扰,起到大功率干扰机起不到的作用,并可相应地降低干扰功率,避免对已方电子设施造成干扰。

  如美国“天眼”RE40,50,754,262等型号无人机,都可在敌方纵深内迷盲敌警戒和制导雷达,从而降低对方防空雷达的使用效率。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ACM-141A无人机在空中撒布箔条形成大范围的干扰幕,使伊军地面警戒雷达屏幕上出现了一片“雪花”。

  2.5 火力打击。

  现代无人机通过安装目标搜索和火力打击系统后,可用于对目标进行直接攻击,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无人机执行了大量的攻击作战任务。在2001年10月的阿富汗战场,装备有AGM-114“海尔法”导弹和半主动激光制导系统的美军“捕食者”无人机成功地对“阿里·卡伊达”运动的指挥官们正在召开秘密会议的喀布尔饭店实施了精确打击。2002年11月3日下午,在阿富汗玛里布山的一个农场里,本·拉登的知己心腹阿布?阿里和另外5个同伴乘坐的一部黑色越野车遭到无人机的攻击,阿布·阿里与另外5个同伴共6名恐怖分子转瞬间化为灰烬。据统计,在整个阿富汗战争中,无人机共发射约115枚“海尔法”导弹,并为有人飞机投掷激光制导炸弹指示攻击目标525次,为打击“基地”组织的恐怖分子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航空技术、信息技术的进步,无人机的功能也得到了空前的拓展,作战任务向多元化发展。无人机不仅会在未来战争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甚至还有可能会引起未来部队的编制体制、作战样式、作战原则、战术思想乃至装备采购策略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引发军事史上的双一次变革,产生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即无人化战争形态。

  王印来 钟常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