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 让作文教学生动起来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作文,教学
  • 发布时间:2015-02-13 13:57

  【摘要】作文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多方位开放作文教学,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坦途。下面拟从三个方面谈谈浅显的认识。一、社会实践塑作文,二、点滴生活出命题,三、形式多样方法活。我们应该多方位地开放作文教学,以便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全方位;多样性;开放式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在读写听说四种语文能力中,写的能力最为重要,它能带动读听说能力的提高。因为读是输入、“充电”,写是输出、创造,是对语文综合能力的评估。一个不会写文章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说他的语文过了关。因此,必须重视学生和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在活、实的轨道上运转。

  综观中学作文教学现状,有不少地方与当前强调进行的素质教育不相适应,其中尤为突出的几点:学生生活面太窄,片面追求作文的“思想性”,文题离开学生的生活太远,文体训练贪多求全,“模式”训练机械,片面地传授写作技巧等,硬是把活生生的作文教学变成了机械的规律性训练,使得学生忙于应付,苦不堪言,以致谈“文”色变。

  我以为,作文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多方位开放作文教学,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坦途。下面拟从三个方面谈谈浅显的认识。

  1 社会实践塑作文

  “语文学习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都说明了“语文”同“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我们形成“大语文”教学观。因而需要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评论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寻求新的心路历程。使学生“处处留心、事事关心”,让学生的作文有事要叙,有理要说,达到“我要写”的心里渴求。正如春风化雨滋润万物,虽不见其长,却日有所增一样。

  比如开展小品表演、辩论赛、“小说素材”拍卖会、广告征集会、观《三国》《水浒》写手记、“句式标点”辩审论、课文编剧表演、诗歌朗读表演、各类知识竞赛、校园焦点采访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源泉。进行素质教育,学生不能再双耳不闻窗外事,两眼只看教科书了。要关心生活,投入生活,了解社会。

  2 点滴生活出命题

  命题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中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有话可说。但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从寓言故事、古人的名言名事中寻觅文题、材料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接触此类文题或材料,会有一种距离感,难以与现实结合起来,产生写作的冲动。尤其是那些寓意过于隐晦的材料作文,如雾里看花、朦朦胧胧,能读懂它已很不容易,哪还谈得上写出好文章呢?这类作文给学生造成的心理障碍不可低估,很多学生一碰到材料作文心里就发怵。

  当然,我们并不一概反对写此类文章,只是强调不宜过多过难。现实生活是非常丰富的,少男少女的世界更是绚丽多彩,这当中有取之不尽的题材,我们为什么热衷于舍近求远呢?像《机遇》、《希望工程与“贵族”学校》、《我看先富起来的中国人》、《他下岗后》、《班里的择校生》、《有礼就能走遍天下吗?》等等,这些文章都有鲜明的时代的色彩,意蕴深刻,能沟通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

  3 形式多样方法活

  在文体上,我主张以简驭繁,不必面面俱到。文章按文体性质细分就有好几十种,要求中学生什么样的文章都会写是不现实的。应用文是重要的,在社会上应用也很广泛,如果一个中学生在校掌握了基本写作能力和几种常用的应用文写法,那么走上社会写其他应用文就能一点就通,一学就会。文学种类很多,但基本的表达方式也就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五种。其中布局谋篇的章法也是大同小异,因此中学生作文在形式上不必贪多求全。

  以记叙文为例,它包括新闻、通讯、小说、故事、报告文学、传记、回忆录、游记、访问记等,对中学生来说,只需要掌握记人、记事、访问记三种主要的记叙文的写法即可。从文体来说是写的少了些,但正因为少,才容易精,因为学生可以把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和结构方面,逐步改变一些不好的习惯,做到用语准确、连贯、得体、结构严密、有序、完整。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多方位地开放作文教学,以便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张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