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诗词,地理,教学
  • 发布时间:2015-02-13 14:06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用诗词来辅助教学,使诗词这一文化瑰宝,在地理的教学中发挥出特有的功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激发他们的思维,这样既易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有丰富了课堂内容,培养了审美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地理教学;诗词;作用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字字珠玑、句句传情,表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从地理学的角度,这些诗篇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这些诗句对增强学生的地理审美观、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地理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大有帮助。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动,地理教学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必然带动地理教学方法的变化。我利用诗词所具有的特殊魅力,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用诗词来辅助教学,使诗词这一文化瑰宝,在地理的教学中发挥出特有的功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激发他们的思维,这样既易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有丰富了课堂内容,培养了审美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1 诗词教学使地理知识趣味化

  地理教学中引用诗词教学使知识趣味化,使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如在讲到地球自转和赤道周长时,引用毛主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不仅说明了地球一刻不停地做自转运动,而且点出了赤道周长四万千米,同时验证了赤道附近看到的星座最多。

  又如,在进行“锋面与天气”的教学时,为了能区分快行冷锋、慢行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特点,用唐代诗人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来突出快行冷锋“快”的特点;“一场秋雨一场寒”来突出冷锋过境后的气温特点;用唐代诗人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来突出岭南地区的暖锋天气特点;“一场春雨一场暖”来突出暖锋过境后的气温特点;用范仲淹“若夫影雨霏霏,连月不开,应风怒号,浊浪排空”以及宋代诗人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来突出准静止锋阴雨连绵的特点。这样引导学生用比较熟悉的诗词来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接受和掌握,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在说明我国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时,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象生动地说明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2 诗词教学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亲切感

  我为了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在讲授水循环内容时,引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设疑“水真的不复回”吗?让学生去评价,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通常我们说“井水不犯河水”,在处理地下水与河水补给关系时,我提出“井水也犯河水”的观点,反弹琵琶,给学生以耳目一新之感,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

  讲述生态系统生物数量的金字塔关系时,我引用“一山不容二虎”,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说明了生物竞争的道理。讲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时引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让学生理解生物循环的特点;讲述热力环流形成的山谷风时,引用“巴山夜雨涨秋池”让学生分析山谷风降水的特点;讲农业生产地域性特点时,引用《晏子使楚》中“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一句,让学生明白应该因地制宜布局农业生产。

  3 诗词教学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诗词教学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态环境,提高了地理课堂效率。例如气候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恰当地运用诗歌能使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直观,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诗句中反映气候的不在少数,在赏析诗词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的气候,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思维活跃,思路开阔,理解、掌握知识的效果会更好。

  王之涣的《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这里的春风我们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北部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东南季风影响少,干旱少雨。

  课堂中让学生分析:夏季风为什么吹不到玉门?玉门既然不受夏季风影响,气候有什么特征?通过分析诗句使学生理解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用“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和“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两诗句来进行对比,说明我国南北春季来临时间各有早晚,使学生体验到我国南北气候的差异;讲述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时,我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挑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和“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样,用诗词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加知识的情景性,效果很好。当讲到“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时,引用“仰望山接山,俯视江如线,对面能说话,相会要一天”来说明,生动形象,学生易于接受。讲到内蒙古大草原时,引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来说明内蒙古地形坦荡,草场资源丰富,畜牧业发达的景象。讲云贵高原的地形和气候时,引用“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来突出云贵高原的地形和气候的根本特点。这样学生随着教师创设的诗词意境,自由想象,拓展了知识的视野,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寓诗词于地理教学之中,使学生感受到了诗词的熏陶,对地理知识产生了美的体验,这种情感激励、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优化了地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在地理教学中引用诗词不可盲目引用,不能喧宾夺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还要巧妙引用,要知道引用诗歌是为地理教学服务的,只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辅助手段而已。

  张选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