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语文,课堂,教学
  • 发布时间:2015-02-13 12:58

  【摘要】在探讨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中,结合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从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教学指导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高效课堂 有效教学 课程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我校倡导的高效课堂的改革下,作为语文老师,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课堂并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呢?通过学习与实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1 以学定教,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切实有效

  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师安排的无用环节太多,如一篇课文学生明明在课前预习时已读了四、五遍,有的老师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先整体感知的教学步骤,安排学生再一次读课文,要求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不想再读的学生无奈只好又读课文。试想,为了了解课文内容,同一层次的读五遍与读六遍有什么区别,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讲主要内容,我想效果是一样的,这就白白地浪费了三、四分钟。

  再如不顾实际需要与否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了表演而进行的演一演、画一画等,其实际效用在哪里,无非是歪曲了新课程理念的一些“作秀”而已。一节课只有40分钟,在这些无用的环节上花费了不少时间,真正属于学生的有用的时间又有多少呢?因此,课前了解好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学情定教法,剔除对学生学习无用的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简洁明了,让每一句教学语言都发挥效用

  实践证明,越是简洁的教学语言,越有利于保持学生听课的兴趣,课堂效率也相应较高。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讲解课文唠唠叨叨,启发学生喋喋不休,所提问题琐琐细细。对于这种教学风格,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曾作出尖锐的批评:唠叨“是一种教师以不仅是浪费时间而且增长学生淡漠与消极的情绪的管理课堂的趋向。这种教学行为在课堂里流行,学生的趋向是对真正重要的学习失去兴趣,”可见,教师不注意表达设计,学生实际语文能力不可能有很好的提高。

  2.1 精心预设提问语。

  相同的一个问题,如果提问的方法不够恰当,一方面会影响学生答题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学生答题的速度,从而影响整节课的有效教学时间。我在教学《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打算从本文揭示的道理入手,因此课的开始需要出示这个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文章后说出这个道理,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由于这个问题设计得大,学生的答案有多种,天马行空地说了很多,就是没有说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结果我追问“读懂了什么道理?”学生才说出这个答案。示范课时,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修改,直接问:这篇课文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一下子就在书中找到了答案,节省了不少时间,后面的教学据此展开,精彩纷呈,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由此可见,课前精心预设好问题,可以使课堂教学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压缩锤炼讲授语。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等于不要传统的教师讲授,讲授法在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仍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老师该如何让讲授的语言发挥最大的作用,做到精讲,少讲,挤出时间让学生讲。教师首先需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力争使教学语言简洁明了,能课前设计的先设计好;其次,要转变教学思想,尽量压缩讲授时间,能不讲的坚决不讲。

  2.3 点拨巧用评价语。

  听特级教师上课,总觉得他们的课是那么自然流畅,课堂气氛始终是活跃和谐的。究其原因,我想除了他们精妙的教学设计、深厚的教学功底、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外,还有他们善于适时评价,寓评价于师生交流之中。特级教师上课时,对于学生的发言,总会与之交流。几句简洁的话总能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其作用或激励,或赏识,或尊重,或期待,如“同学们朗读得真好。我想起古人的话: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笔,不理解的做个记号,打个问号。看谁提的问题大,看谁提的问题响,看谁提的问题多?”类似这样的经典名句,在特级教师的课上是屡见不鲜,不胜枚举的,正因为他们能巧用这些评价语,才有了课堂上的精彩,这些课堂用语才是有效的课堂语言。

  3 关注发展,让每一次教学指导都卓有成效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若学生学语文知识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事倍功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

  例如:学习《秋天的雨》一文时,分析秋天的雨有哪些颜色,我让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勾画,再体会,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要求学生依同样的方法自学下一段,秋天的雨有哪些气味。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后运用学法,最后掌握学法,体会到了学习是有法可依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得出结论,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

  总之,在语文教学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对语文教学做更深层的探索,想方设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更新教育思想,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促进语文教学向开放型、多元化方向发展,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打造出高效的课堂,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让学生在色彩纷呈的语文园地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2]《陕西教育》,2011年第5期

  闫莉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