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价值

  《易经》是关乎天、地、人根本规律与关系的智慧经典,是揭开宇宙、社会、人生奥秘的金钥匙,是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早的重要遗存,是群经之首,是中国文化的根源,为我们提供了非常灵活的辩证思维,是辩证法的始祖,他的善政观影响也非常深远。

  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易经》的发展横贯数千年,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孔子说:“假我十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论语》)。从孔子的语言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易经》的价值。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易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之根源

  《易经》在伏羲时候就出现了,所以它是最早的。中国的经、史、子、集,包括《五经》,以及《四书》、《老子》、《庄子》、《黄帝内经》等等经典中,唯有《易经》是最古老的典籍,是大道之源,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

  《周易》的作者有三个:伏羲、周文王、孔子。因此形成了《易经》这本书。就是《汉书·艺文志》中所说的“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伏羲氏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为三皇之首。八卦是伏羲创造出来的。《易经》首先就是有八卦,根据现在考古文物发掘出来的,商周时候就已经有用数字来表达的八卦,用6个数字或者3个数字表现一个卦。最早的出土文物里面是新石器时代就有八卦的符号,新石器时代就是相当于伏羲时代。

  人们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都是用《易经》,包括学习、修养、生活起居、看天气变化、预测灾害、出行、打仗等都是靠他。《易经》中的《贲卦·彖》:“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他的价值就可想而知了。而且他是诸子百家之渊源。诸子百家是对易经天人思想的不同理解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多元文化竞相绽放的局面,也奠定了中国文化多元一体的大格局,秉承“天人同源、天人合一”天地人同源的思想体系。《易经》说“百姓日用而不知”,百姓天天在运用这个《易》理但是大家不知道,它在我们的文化生活当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也是很普及的。成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时俱进、金兰同好、物极必反、居安思危、否极泰来、七上八下……等均来自《易经》。刘勰在《文心雕龙》就说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邵雍说:“图虽无文”,但是“吾终日言,未尝离乎是”,“盖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根与源!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易经》的思维方式造就了中国人的文化特点。是传统政治、文化、价值的指导思想。宋代思想家张载认为,学习《易经》就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群经之首

  《易经》是中国最重要的经典。《易经》系辞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看《易经》的八卦、太极图,你就可以想到天地万物有很多道理被它概括在里面。要理解天地万物的道理你必须读《易经》。圣人“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因为它是根据天文地理、天地万物的东西概括在里面,所以读懂了《易经》之后,利用《易经》的道理你就可以晓得幽明。不管是公开的,不管是秘密的,不管是很明朗的或者是很微妙的,它都可以知道。因为它有道理,根据这个道理你就可以领会。 “幽赞神明,易象惟先。”《易经》里面有很多形象,那个是最早的。所以,现代人都认为《易经》之所以成为“群经之首”是因为它是经典中的经典,学问中的学问,哲学中的哲学。《易经》这本书牵扯的面包括哲学、伦理学、文学、历史、医学,甚至是建筑、军事、体育,差不多无所不包,都和《易经》有关。

  富于辩证的思维

  《易》是研究事物变化的学问,是通过象与数的模式演绎、模仿万事万物规律及规则的学说。易有三义:变易、不易、简易。《周易》强调生生不息,它是不断的变化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易经》说:“是故,《易》有 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一句话实际上就描述了天地万物衍生的过程,发生的过程。所以,到后来就出现了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先是有太极,太极以后就产生了两仪,两仪就是一阴一阳,白的是阳,黑的是阴。这个阴里面又再分出阴阳,阳又再分出阴阳,阴产生了太阴和少阳,这个阳产生了太阳和少阴,这个叫“四象”。四象又各自产生阴阳,于是就出现了八卦。八卦再分就变成十六卦,十六卦再分就是三十二卦,三十二再分就是六十四,所以每一个东西分出阴阳组成另外的一个东西,新生另外一个东西,最后就产生六十四个卦。六十四个卦都是太极分出来的,衍生出来的。

  《易经》里强调尚中,认为物极必反。尚中这个观点就是在占卦的时候就晓得了,凡是处在中位,下卦的第二个位就是第二个爻,上卦的中位就是第五爻。《易经》占卦重视中、正。是“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就是危险的东西你要引导它变为平,平的东西也会倾倒。平安和危险,稳定和轻浮,这两者就是阴阳的关系。我们讲居安思危,要有危机意识就是这个道理。强调知进要知退,知存要知亡,知得要知丧。这实际上和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样的,就是反对极端,什么东西都要强调要守中、适中。他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要太过,过了就不好。掌握度,适度是非常重要的。

  《易经》讲阴阳,白的是阳,黑的是阴,就是说任何的事物里面都有阴和阳,用哲学的话来说一分为二。还有就是强调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强调合二为一。阴与阳的关系是“负阴抱阳”,阴与阳的关系是你背着我,我抱着你,是和谐的关系。不是你死我活,是调和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这样。“或阴或阳”、“时阴时阳”,就是说一阴一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太极图的曲线表示运动,它不是一条直线,它是在不断的运动。阴与阳的关系稍微变动一下就变成另外一个卦,全部都是阳,那么它就是乾卦,全部都是黑的,这里就是阴卦。阳多一点,阴少一点它是另外一个卦。把这个理解成为动态的话,那么它就可以变出六十四个卦来。阴与阳在一个事物当中它是在不断的变的,我们要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所以《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发展的、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是曲折的、相互联系的。同时,太极就是圆的,它不是方的,你不要什么东西都要硬来。这就是讲灵活性。太极图中间有一个中心,所以要有一个中心思想。如果有两个中心,就失去了平衡。一个国家有两个中心,这个国家肯定是不稳定的。这就是讲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嘛。因此,我们不能静止地、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这与辩证法是不谋而合的。但是《易经》的这个辩证法是我们现在讲的辩证法的始祖!所以有人说《易经》就是一部辩证法。

  倡导善政

  《易经》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就是教人为善:执政者行善政、施德政、仁政;老百姓为善人、做善事。易经中六十四卦中有一卦叫“咸”卦,咸就是感的意思。咸卦彖辞中说:“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所谓“感化”就是要了解各阶层百姓的所思所想,最大限度的满足其不同层次的需求、愿景,使大家在这个群体中有所依托或寄托,从而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建立和谐的相互关系。

  继承《易经》文化精髓的老子强调“道生之,德畜之”。“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孔子是儒家的开山鼻祖,他主要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礼记·中庸》)。

  他专门为《易经》写系辞。所以他是继周文王后《易经》文化的重要传播者、集大成者。孔子认为 “礼乐崩坏,天下无道”,为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他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在《礼运·大同篇》中描述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总之,《易经》博大精深,其遗存下来的智慧是无法穷尽的,我们在这里只是拈其一毫玩玩而已。美国黑人精神领袖马丁·路得·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在于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强大,而在于人民的强大。人民的强大的根本就是文化的强大。军事或经济强大的国家,如果没有核心文化的支撑,所谓的强大也仅仅是短暂的。我们要建设文化大国、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研究传统文化、学习、借鉴传统文化精髓是必不可少的。

  文|全华相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