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绝对命令”与“人是目的”

  康德从善良意志、人是目的等概念中引出了绝对命令,制定出一些理性必须遵守的准则,希望建立一个道德王国,该文主要从康德在所著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绝对命令与假言命令的内涵与区别入手,进而讲述绝对命令与人是目的的关系。

  康德的道德哲学深邃并引人思考,时至今日,对康德哲学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为了更好地理解康德哲学关于命令式及其相关概念及逻辑体系,本文主要从命令式这一概念出发,从绝对命令与人是目的来探讨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

  假言命令与定言命令之概念解析

  在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一书中,在文章的中间部分提出了命令式并贯穿在其逻辑论证过程之中。什么是命令式及假言命令与定言命令如何表达,康德在书中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他认为:对命令这一命题的形式表达就是命令式。命令式是唯有有理性的东西是按照客观规律的概念,也就是按照原则而行动的,其它均依据规律办事。这些按照客观规律行动的行为称之为理性的命令。

  依据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一书中他将命令分为假言命令和定言命令。“一切命令形式,或者假言的,或者定言的。假言命令把一个可能行为实践必然性看作是达到人之所愿望,至少是可能愿望的另一个目的的手段。定言命令,即绝对命令则把行为本身看作是自为的、客观必然性的,和另外目的无关。”,这种分类与理解,我认为用通俗的理解应该是假言命法就是有条件的,定言命法是无条件的。这里的关键是理解什么叫“条件”。为方便理解,你可以比较以下两句话:1.你应该早睡早起。2.你应该诚实当你问:“我为什么应该早睡早起”?你可能会倾向于这样的答案:因为早睡早起对身体好。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身体好,那么你就应当早睡早起。反过来,一个人压根就没想要身体好,那么“你应当早睡早起”就对他没有约束力了。也就是说,“你应当早睡早起”这件事情建立在一个“如果”上,也就是“条件”上:你如果希望身体好的话。再进一步看,这里的“应当”是作为一种实现某个目的的“手段”而出现的。也就是说,“早睡早起”这件事本身是没什么好不好,应不应当的;它好,它应当,是因为另一件事好,另一件事应当:就是身体好。而早睡早起只不过是达到另一件事情的手段而已。但是当你问“我为什么应该诚实”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当然你也可能倾向于这样的回答:因为诚实的人会笑到最后,会赢得人家尊重,等等。你也可能会说,因为诚实虽然看上去吃亏,但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呢等等。但是!对于诚实这个问题,一般来说人们并不是这样看待的:如果你想笑到最后捡到大便宜,那你就应该诚实。如果你想得表扬,你就应该诚实。如果你想得到精神奖鼓励奖,你就应该诚实。而是这样看待的:就算你笑不到最后捡不到大便宜,你也应该诚实。就算你得不到表扬(甚至反而背了黑锅),你还是应该诚实。就算大家都误解你,连安慰奖鼓励奖都没给你,你依旧应该诚实。也就是说,“你应该早睡早起”和“你应该诚实”这两件事是朝向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前者建立在“如果”上,而后者非但不是建立在“如果”上,反而恰恰是建立在一个个“如果”被撤销掉的基础上的——这就是所谓的无条件性。并且正是因为它是无条件的,所以它是普遍的,对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它都如此——不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诚实。

  人是目的

  康德提出了三条基本的道德命令,其中的核心就是人是目的这条命令式,依据性质这些都是绝对命令,人是目的构成了康德伦理学的基础和重要命题。人是目的这一命题也是伦理学进步的表现。人是目的表达了什么样的内容呢?万千世界当中,人之所以是人,人之所以是神圣的,人之所以具有道德价值的原因在意人是唯一理性具备者。人作为理性的存在者以自身为目的,自身就构成了自身的目的。

  长期以来,理论界形成了一种定见,即康德视“人”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其实,这种流行的见解完全缺乏对康德著作的深入研究和细致领悟。在康德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即他从未否认,人在实际生活中会成为“手段”,他强调的只是:人不应该仅仅被当作手段来看待和使用。也就是说,人是理想中的目的和实际生活中的手段的统一体,而在这个统一体中,康德注重的则是“人是目的”的这一理想的维度。

  人是目的是康德伦理学的出发点,也是其道德命令的中心,人是目的不仅仅揭示了人作为一个理性的存在者是神圣的。人是目的说明了人之所以为人,它自身就是目的,人生存在世界之中的一切只有相对于人来说才具有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所以人需要被尊重。人之为人和人的存在是有目的的存在,总之,综上所述,在人与物的关系上,康德认为,物是手段,人是目的;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康德则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常把自己或他人视为工具,而从理想状态上看,人应该把自己或他人,即每一个理性的存在者视为目的。

  文|丁欢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