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摘要】“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的这句话正浓缩了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作用。中学阶段是少年语言发展的成熟时期,作为一名教师,应根据中学生口头语言的发展趋势、发展特点,进一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生活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关键词】教师、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口头语言、培养〖HT〗〖KH*2/3〗

  口语,就是口头言语,即口头上说出来的语言,而不是用文字写出的语言。口语作用于听觉,以声音为载体,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没有从容思考的时间,口语灵活、生动,尤其与情境、手势配合以后,表意很丰富。口语表达,就是人们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语境里,动用口语并辅以态势,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一种社会活动。作为一名教师,要注重增减学生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下面,我就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意义、中学生口头语言的发展趋势、发展特点以及培养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技巧、途径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和意见。

  1 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意义

  1.1 口语表达能力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活动能力

  我们不难看出,与人交往、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百分之九十是通过口语表达进行的。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早就指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则说得更彻底:“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春秋时代有名的外交家晏子出使楚国,正是利用雄辩的口才为齐国赢得了国威:孙中山的演说擂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战鼓;毛泽东的演说敲响了蒋家王朝的丧钟;林肯的演讲迎来了南北战争的凯旋。当代西方,人们甚至把口才、美元、电脑称之为世界三大战略武器。其实不管古今中外的人们怎样去评价口才,口语交际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主要作用却是实实在在的,而且随着现代载体和传播媒体的发展,这种作用会显得更加重要,如人机对话将成为一种新的交际方式,面对机器讲话,要示具有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评议更要准确、简洁,否则,就达不到对话的目的。

  1.2 培养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仅要想清楚要说什么,还要组织好语言,而组织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的使用,使人的思维变得深刻、严密和浓缩,也使人的思维变得可以调 节、交流和相互合作。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表现为,人的思维越深刻、越周密,他的言语表达 也就越明确,越有条理。而一个人用词语把思维内容表达得越完善、越精炼,那么思维本身也就越清晰、越合乎逻辑,这就必然促进思维灵敏性、准确性的发展。

  1.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的训练应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不应厚此薄彼,但长期以来,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是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其实,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综合作用于学生。通过听说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右学生的口语表达的发展中,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互相为用,相辅相成。教学实践也表明,凡口头语言发展得好,听说能力强的学生,读写能力也比较强。

  中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年龄阶段,重视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2 中学生口头言语发展趋势

  经过小学的学习,中学生一般具备基本的表达能力。例如,回答问题、复述课文、讲故事、看图说话、口头作文等等,研究表明,中学生口头言语发展表现为三级水平。

  第一级水平:1、能说普通话。2、回答问题态度大方,声音清晰,内容清楚。3、能介绍 课文和内容简单的读物、影视 剧。能讲述见闻。

  第二级水平:1、跟 别人交谈,注意用语恰当。当众发表意见,意思清楚,态度自然。2、能借助资料,清楚的介绍事物。

  第三级水平:1、能做简单的即度发言,有中心,有条理,态度自然。2、讨论问题,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观点明确,有条理。

  3 中学生口头言语发展特点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第二性征出现,在心理上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口语表达的积极性随之降低。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的热情鼓励、改变一些学生不爱说话的性格、扭转一些学生劫于讲话的心理状态 。要向学生讲明,发言允许说错,允许补充,允许修正,学生说错时,要“热心帮助、耐心指导”,不要简单地否定;特别要批评来自学生中的讽刺与嘲笑。纠正错误时,不能过急、过频、要求过高。应注意保持说话的环境和气氛。

  4 培养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技巧

  4.1 促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良好的说话习惯是指说话时的语调、语速、音准、重音、停顿及体态语(眼神、表情、动作)的正确运用。胆子小、性格内向的学生,练说时表现得十分拘谨,有些学生站起来甚至不敢看老师,虽然进入了初中,但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用普通话表达;胆子大、性格开朗、急于表现的学生,不等教师讲清要求就不加思索大喊大叫,结果说得不清 不楚、漫无边际,常常出现所问非所答,造成课堂混乱。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并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是比较,二是严格要求,三是示范,四是训练。

  第一、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

  学生在比较中鉴别能悟出说话的正确语调、语速。例如:教师先模仿学生们拖腔做调地说一段话,最后让学生鉴别哪种说法好听、舒服,大家乐于接受。学生们通过比较,终于能悟出了该如何去说,如何正确运用语调、语速。

  第二、练习说话要严格要求。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正确的语言表达有哪些具体要求。如说话的声音要响亮(让全班同学都 听到为准),大胆用普通话表达,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说话时注意文明礼貌,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时姿势要正确,眼睛看着对方,不东张西望,不躲闪,不伸舌头等。站立时姿势正确,听别人讲话时,注意力要集中,要面对讲话的人,边听边想,不随便插话,不能打断别人的话,有问题要先记下来,在适当的时候提问。

  第三,示范作用在学习练习口语表达中占有重要地位。

  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习惯,达到说好的目的,教师不可忽视示范的作用,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以至于课堂语言流畅、简洁而又条理清楚;其次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要高标准,要达到抑扬顿挫、圆润清晰、娓娓动听,如潺潺的流水,让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和教师在学生们心中的形象达到统一;再次是不断地为学生树立优秀的榜样,经常向学生介绍优秀的播音员、电视主持人,表扬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同学,经常请他们做示范,让学生在听、看中揣摩他们的声、情及说话的技巧,并播放电影录音等等,从这些看得见、听得着的示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第四、要在不断纠正中反复训练。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要想达到教学大纲说话的初步要求,犹如蹒跚学步的孩子,要逾越障碍,减少磕碰,实为不易之事。尤其在农村中,教育基础差,所以许多同学受方言影响,普通话不标准,这无疑是口语表达的最大障碍。如何纠正呢?一是说好普通话。在听教师范读、听录音中,要求学生自我纠正;二是在同学对话中互相纠正;三是当众练说时,师生共同评议,及时纠正。

  4.2 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口语表达与思维密不可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理应竭尽全力,创造人人参与的局面,使学生思维活跃有话可说,这 不仅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启迪思维,开发智能。

  第一,正确认清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社会心理学认为,每个人分属一定的群体,群体中的个人有共同的“集体意识”。当大多数人不说话时,某个想表达意见的人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当一个人与大多数人意见不一致时,也会感到极大的压力,这压力甚至足以使他改变观点,迎合多数。但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实验证明,一旦群体中出现了偏离者,其他的从众压力则大大下降。因此,语文教师为了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必顺以教本为学本,变“讲”师为“导”师,改“讲”堂为“学”堂。

  第二、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国学者罗素说:“一切学科本质上应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思维从问题开始,从心理学角度看,动机是人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态激发得越强烈,就越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智 能潜力。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巧妙的设问,使学生处于情绪紧张,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正确引导启迪学生的多向思维。

  《学记》中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 而弗牵,张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有学问的人教育学生在于开导,引他走路而不硬牵着他,鼓励他前进而不强制他,启迪他思考而不把一切都告诉他。换言之,教师要去开拓多条思维之路,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多侧面去思考和探索,这样才有话可说,愿意说,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随之更全面、更深刻。

  第四、正确对待学生的质疑,鼓励标新立异。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扼杀创造才能与热情,扼杀个性与灵性。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必须引导学生消除历史积俗与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不畏权威,大胆探索,善于思考,勤于质疑。苏霍姆林斯基有言,“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 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的责任正是发现,强化这种探索精神,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学生质疑问题(对范文本身的不足质疑,对教材的不解之惑质疑,对教师的质疑),正是训练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最好契机,教师应正确对待,相机点拨,创造一个不畏权威,敢于挑战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会说,敢说。

  5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口语表达训练的途径十分广阔,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生活,无不与此相连,根据中学生年龄的特点,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1 课本剧表演

  在课本剧表演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确实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课本剧就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表演课上内容的一种微型戏剧。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本剧表演,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2 看图说话

  看图说话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理解画面,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一种方式。看的图可以是单幅图,也可以是多幅图。说话内容可以是从图上看到的,也可以是从图上的内容想到的。

  采用看图说话这种方式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选好图画。供口语表达训练用的图画,画面内容应接近儿童生活的实际,以便于他们进行联想,展开想象;图意要明确,画面上的联系点比较多,学生既能抓住主要内容 ,又能围绕主要内容从不同角度去看,去想,去说:画面的色彩要鲜明,线条要清楚,富有情趣。

  第二、要设计好教学的思路,把指导看图与指导说话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时,先从学生观察的方法入手,指导他们一定顺序,全面、细致地观察,再要求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问题,把观察、理解的内容说出来。

  第三、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联想的想象能力。指导学生看图说话,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话讲述画面的内容。

  5.3 课文的朗读

  如果说表演课本剧要精心准备而训练次数有限的话,那么朗诵则不失为一条简单而有效的训练 途径。朗诵,或叫诵读、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活动。语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能力。语感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它在理解语言判断、语言正误、优劣上比理性思维来得敏捷。反复朗诵课文,就是模仿典范语言,接受其影响。朗诵,就是带有感情把课文读得琅琅上口,对课文中的词汇、词语搭配、句子的格式、语言气势与格调已经比较熟悉,在这个熟悉的过程中,良好的语感就基本形成 了。因而通过朗诵可以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5.4 听故事说话

  听故事说话是在学生听故事后进行说话训练,故事可以出老师讲,也可以由学生讲,也可以听录音。进行听故事说话,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选好故事,讲好故事。所选 的故事应当富有儿童情趣,符合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讲故事的时候,要讲得有吸引力,有启发性,能吸引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启发学生边听边想。

  第二、提出恰当的说话要求。复述故事的内容,可以作为说话的一个要求。但由于复述主要 是重复故事里的语言,所以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不能简单地停留于复述。为 了更有效地通过听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对故事中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有的还可以练习续编故事。

  5.5 演讲活动课

  演讲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也是人生的武器。演讲就是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演,就是“当众呈现”。演讲,又叫讲演、演说。演讲人选题立意、布局谋篇,像一篇文章一样要求很高,必须放大音量,还要辅以动作表情,发挥有声语言各态势语言两 种武器的作用。因而,通过演讲活动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中学阶段是 一种非常可取的方式。

  同时,我们还必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今天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政治民主、思想解放的时代,哪里有人群,哪里 有思想,哪里有演讲活动。演讲活动不仅有利个人的修养和才能的提高,也不仅能使人知、使人信、使人动、使人乐,更主要是它对整个社会的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5.6 论辩活动课

  论辩是听说活动的重要形式,论辩活动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无疑会起到一种促进作用。论辩者不仅要论,而且要辩。论辩虽然有时无需面对广大听众讲话,然而总的来说,没有一种对白型口语活动形式像论辩那样需要具备很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技巧。论辩时的思维和听知时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中,如果不具备很强的思维和听知能力,即使有很 修养和技巧,也是根本无法战胜对方的。课堂回答、日常交谈、小组讨论等这些小学生听说活动的主要形式,虽说各有自身的特点和方法,然而从语言的角度来说,通过论辩活动对学生进行思维、表达、听知能力的训练,肯定能促进和带动学生其他听说形式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迅速提高。从长远目的及独立的口语表达形式来看,还可以为社会培养论辩人才。

  6 结论

  时代在前进,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和发展,教育理论也必将随之发生相应的变革:同时,学生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学生对于接受教育的方式和标准也不尽相同。然而,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尝试、总结 ,就能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出版 第84页

  《中小学教师培训》 1998年第3期 第31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辅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年出版 第230页

  《演讲与口才》 2000年第4期 第36页

  《长沙教研》2000年第2期 第50页

  《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出版第138页

  彭志国

  长沙县龙塘小学 湖南长沙 41010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