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上的朗读教学

  【摘要】朗读是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主渠道。语文课上如何进行有效地朗读教学呢?本文主要从朗读的目、朗读指导、朗读的方法和朗读的过程四个方面谈语文课上的朗读教学。

  【关键词】 语文 朗读教学 指导 方法

  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而要实现这点必须依靠朗读这一主渠道。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上进行有效地朗读教学呢?

  1 明确朗读的要求目的 

  课堂朗读不是随意的读,每次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调节课堂气氛,仅仅是为了让这节课有这一环节。教师朗读课文常常就安排在上课开始进行范读,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一下课文内容。当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无所事事或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学生的朗读情况心中无数,更谈不上对学生朗读的点评指导,学生朗读时缺少激情,如果说有点收获也仅仅是印象稍微加深了点。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顺读通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如:我在教《海滨仲夏夜》时,设计这样的问题:1、你读了作者笔下的《海滨仲夏夜》后有什么感受?2、你能用自己的话或文中的词句概括你的感受吗?3、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如此等等。

  我在教文言文时,首先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同时要求学生边读边动笔,圈出文中生字词和难读的语句。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教师自己范读或让学生听录音,要求学生注意这些难读的生字词与句子。然后再学生自已练读,要求学生读准读顺课文、读出节奏。接下去就引导学生来赏析文章内容,必要时,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最后要求学生整体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这样朗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并且每个朗读环节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思维始终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因此,对文章理解的深度也大大加深。

  2 注重朗读的指导 

  语文不同于绘画、摄影、音乐等艺术,它属语言艺术,是通过语言来传递情感,它凝聚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内蕴。传统的条理分析和形式简单的朗读并不能把作者的感情、文章的深意、优美的意境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更不能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因而强化朗读技巧的指导必不可缺少。

  2.1 首先要指导学生注意停顿

  比如:在读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时,“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注意其中的节奏,这样才能带领学生的思绪由地上引到星空;由星空到地上,产生无限的遐想。

  2.2 其次要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轻重。

  比如:在《怀疑与学问》一文中,“就是对过去学者的学说也要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只有这样才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四个“常常”需重读,这样才能突出强调“怀疑”是一切做学问的前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3 要注意指导语气

  比如:朗读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一文中,“特务们,……世界上早没有人了。”这里有祈示句,感叹句,反问句、设问句。把闻一多对敌人的痛斥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表现出在无畏的英雄气概。只有通过朗读使学生沉浸在慷慨激昂的氛围之中。

  2.4 要注意指导语速

  语速的快慢由文章的内容的意境及人物情感来决定的。如:在鲁彦的《听潮》这篇课中有一段:“音响越大了。……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表现大海涨潮时汹涌的情态,体现出大海的雄壮美,朗读时语速应急促一点。

  2.5 要注意指导语调抑扬

  朗读要抑扬顿挫,才能充分体现文章的艺术魅力。有时慷慨激昂,有时如轻风流水只有充分把握文章内涵,才能真正读出文章的节奏美、韵律美,才能动真情,才能真正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在这声情并茂中受到熏陶。

  3 朗读的方法应灵活、多样 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壮阔雄奇的可以齐读;情感婉转,格调幽雅的可以配乐朗读;人物对话的可以分角色朗读。有时一篇课文采用多种方式来读。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或教师带读。因为只有教师自己真正动情去范读,才能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感染学生。

  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4朗读的过程应合理、有层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灌到底。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传神朗读。一开始,学生不一定都能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欲望,其朗读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练。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等形式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初读课文阶段,学生需要整体感知,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此时适宜采用速度较快的轻声读或者默读,不宜采用大声朗读、齐读或表演读等形式。这是符合学生需要且符合认知规律的。我在教《故乡》时,先让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轻声跟读。学生对文章的深沉的感情基调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说说各自对文章的理解,讨论问题:儿时的故乡与现实故乡各有什么特点?儿时的闰土与中年闰土有何不同?这个问题解决之后,再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比较深的语段进行品读,从而对文章进行鉴赏。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从朗读的主体角度来看,一般先由个别读,再到小组读,直至齐读。如此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指导,让学生易于接收,也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总之,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朗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加深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健康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李 将 

  阜宁县古河初级中学 江苏盐城 22442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