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卫——Bamboo Bicycles Beijing创始人

  • 来源:快公司
  • 关键字:竹马游街,项目筹款,涂鸦
  • 发布时间:2014-08-29 08:50

  竹马游街

  BBB舰队(英文全称:Bamboo Bicycles Beijing),是王大卫与团队位于朗家胡同的竹子自行车工作室。

  6年前,王大卫来到北京,在一家名叫“青年志”的青年文化研究咨询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开办了这个教人如何用竹子做自行车的手工工作坊。去年,他分别在Kickstarter和追梦网上发起众筹,且都在限定时间内超额完成项目筹款。他在介绍页面写到这个项目的目的:“通过亲手给自己做竹子自行车,激发一场对于这个城市的出行方式的思考与对话。”

  常在北京胡同里穿梭的他,两年前发现,这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在迅速现代化的过程中,已经部分遗弃了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

  当他看见小区车棚里堆成小山一样的废旧自行车,突然有个想法,为什么不能回收再利用这些被遗弃的自行车?

  于是他开始了废旧自行车的拯救行动。将这些废旧自行车搬回家,把它们大卸八块,磨掉车身的锈蚀,重新上漆,更换不能用的零件,让它们焕然一新。但其中,大部分的零件都生锈无法使用,因此,他在思考可以用别的什么材料来代替。竹子是他一直以来热爱的材质,他开始上网搜索,看是否可以用这种材质来造自行车。结果,他惊奇地发现,早在200多年前就有人成功制造了第一辆竹子自行车。网络上有许多有趣的人也在尝试这么做,而且他们成功了!接下来,便是他行动的时候了。他先是上淘宝买来了竹子(一开始,他甚至不知道这些来自江苏的竹子的长度和粗细)并清理自己找来的废弃零件,“最困难的部分是,我需要学会这些材料的中文名字,比如‘环氧基树脂’或者‘铝型材’或者‘轴承架’。”

  随着对自行车材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他开始寻找好的材料供应商。去年,他曾专门为此去到台湾高雄,走访竹子生产地以及竹艺人,了解最好竹材的年龄、品种、周长等等,“之后,我就再也不在淘宝买竹子了。而是去找那些最好竹材的供应商。”为了鸟枪换炮,他发起众筹,用这笔资金,解决了工作坊装修、购买各种零件的成本问题。与团队成员一起,他将材料和制作竹子自行车的流程标准化。这种方式让参与工作坊的人只需要2天的时间,就可以学会如何制作属于自己的竹子自行车。

  但他的想法还远不止此,他在Kickstarter的介绍视频中说道:“中国有个成语叫做‘以小见大’,这个成语寓意深远,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这是我对竹子自行车工作坊寄予的期望,通过做一小小的竹子自行车,参与者可以加入到一场更大的讨论当中。他们在动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交流交通、可持续的话题,以及这一切对于我们生活的社区的意义。”

  大卫的创造力来自一种典型的理性思维方式,那就是“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将之推广。”

  谈到中国年轻人的创造力,大卫和我描述他有一次在西安做一个关于中国涂鸦艺术家群体的纪录,他很惊讶于他们的才华和知识。他们知道世界上每一个地方的涂鸦文化,但却拒绝以中文来做涂鸦。

  一位叫做Rose的女孩告诉他,“在我们做自己的作品之前,我们应该学习所有涂鸦的基础知识和规则。”

  “许多的中国80后希望在有坚实的知识和实践基础上再来创造。我可以理解。但这与我在美国长大过程中所想的创造力不同。我们希望不管是在拥有这些知识之前、过程中,还是之后,都应该有创造力。”大卫说。但他认为,90后看起来更接近于这种美国式的看待创造力的方式。

  他把整个工作坊看作是一个研究,“每天都会产生问题,每天都会有新的答案,以及行动。每辆自行车都是一个研究,每个参与者也是,在这过程中,我们积累的口头和视觉数据也是研究。”

  他未来的计划是,用一年的时间教人们如何做自己的竹子自行车,另一方面,他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来收集信息和数据,看是否能够将项目持续发展下去。由于参与者需要2000人民币的费用,且手工制作,这看起来并不是一个可以批量化生产的项目——事实上,大卫也从未想过将其量产,他在考虑为一些公司提供技术和装备上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看到社区能够来广泛参与自己对于所生活城市问题的看法,以及为其做出改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