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大清——融360创始人

  • 来源:快公司
  • 关键字:互联网,360,华馨嘉园
  • 发布时间:2014-08-29 09:08

  钱过不沾手

  1+1=2,但叶大清相信自己信用卡1.0和互联网1.0双重背景,有望叠加出互联网金融3.0的适应性。“中国的90后、屌丝们、农民们会不会跳过传统金融时代直接进入移动金融时代”,他用于A轮融资的PPT以这样一个设问结尾,而后就紧随着自己的联系方式,仿佛就此给出解答。

  “那个PPT是2012年2月写的,一直用到现在,没改过”,叶大清以此暗示他创办的融360一直走在同一个方向上。

  不过,即使摆脱宿命论的观点,看他一路走来直到创办融360,确实显得有那么几分顺理成章。

  1995年,叶大清从湖南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毕业后去了美国,三年后一毕业就享受到传说中的加长轿车机场接送待遇,与第二天的连续十场面试相映成趣。这乍暖还寒的一扬一抑,让职场菜鸟叶大清欲罢不能,误打误撞进了当时美国银行业的怪胎——Capital One,“美国信用卡行业上世纪90年代有8大创新,Capital One有4个,包括现在的积分卡、联名卡……”

  Capital One的高成长带来了很多机会,叶大清也因而进入快车道,“往上走的机会、不同部门循环学习的机会:从后台做风险变成了做中前台的信用管理;从接触一个产品线——信用卡,到后来接触汽车贷款、房贷、中小企业贷款等多种产品;从美国业务到接触了全球业务。”

  2004年2月,叶大清加入曾红极一时的AOL,“待了四年,经历了六次裁员,最后一次是我自己走了”。虽然在这里正式进了互联网圈,可以天天穿牛仔裤、T恤衫上班,叶大清还是抓住机会在美国运通希望整合客户体系时,加入了风险信息和银行部。

  “我在美运(美国运通)时间比较短,两年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帮美运建立一个多渠道、多系统的推荐系统——其实现在某种程度上融360也是推荐系统,但是美运有6千多个模型:有风险模型预测你会不会逾期;有营销模型看你有多大的可能性接受一张信用卡;有财务模型计算客户能带来多少收益。”

  事实上,假设你在叶大清刚毕业时,投入100万美元跟随他的步伐投资于他就职的每一家公司,你将体会到投资过山车的刺激:最初,你将增值到将近650万美元。但这笔财富又会随着AOL的股价重挫,变成接近190万美元。接着在美国运通缩水到只有32万美元。直到后面的一段Paypal经历使之咸鱼翻身回到将近190万美元。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跌宕起伏,叶大清在创业之初就与其他几位伙伴商定,“我们要接触交易环节,但是我又不想碰钱,不想承担风险。”

  融360的第一个办公室——位于北京华馨嘉园一个一百多平米的三居室里,发生了几十次讨论,一些快速赢利的诱惑最终还是被放弃,“参与风险定价但不承担风险”作为规则确立了下来。

  贷款搜索推荐因而成了核心业务,累计申请金额也从2012年的不到一千亿,快速增长到次年的将近五千亿,“到上个星期为止已经有七、八千亿”。

  互联网从1.0到2.0到现在3.0,第一代做信息,第二代是做交易平台,叶大清相信,职业生涯中那几次大起大落使得自己真正的优势恰在他定义的第三代,“就是决策和服务平台,它最后是看你怎么把风险管理好。如果管不了风险,你这个平台是没有价值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