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UC优视联合创始人

  • 来源:快公司
  • 关键字:UC,优视,估值
  • 发布时间:2014-08-29 08:53

  秒开互联网

  玻璃外面是广州未来的金融城,玻璃里面是何小鹏的办公室,UC刚被阿里巴巴以现金加换股的方式并购,坊间传估值在50亿美元左右,“可能低,也可能高,这要看阿里上市后的股价。”UC创始人之一何小鹏说,“不过,我们都很看好阿里。”

  几个月前,也在这里,谈起上市,何小鹏显得并不着急,他觉得UC独立上市更好。憧憬远没有现实善变,这也是互联网企业的现状,谁都慢不下来。

  UC的办公司位于平云路尽头,一座缺乏特征的玻璃外墙高层里。但平云路所指的平步青云并不适合这家目前意气风发的公司,今年是UC创立的第10个年头,创业的最初4年,他们是饿着肚子过来的,就算1998年开始转好,UC也是在数次战役中,活下来继续发展的少数派。

  何小鹏高中就读于湖北省黄石二中,在这个当地最好的学校,他排不上优等生。那时候他寡言沉默,在一帮同学里并不显眼,这大概是后来当他考取华工计算机系后,跑去石牌电脑市场打工练胆的主要原因,当然,也因为穷。

  穷则思变这样的古训,适用于每个屌丝创业的故事,但一开始,何小鹏选择的还是一条稳妥的路。毕业后,他进入外资企业亚信,是因为他觉得外企比国企灵活,这个提着电脑包在岗顶麦当劳门口等女友的年轻人,并不显眼。

  现在看来,何小鹏在亚信的经历让他得到两大收获,工作5年间,眼看着亚信的股票从120美元跌成4美元,让他在谈起现在的公司时,总是谨记危机;而在亚信多个部门的工作经历,让他在个人创业前,已经很好地实践了产品经理的角色。

  2004年,何小鹏与他的大学同学梁捷,共同创立了UC,开始做移动互联网的手机端浏览器,那是诺基亚一机独大,塞班系统号令江湖的年代,在UC的展览室里,有一面墙挂满UC这些年用来做移动端开发买回来的各种手机,“已经不全了,最早的样机卖了,”何小鹏说,“那时候真的是穷。”

  创业的苦只能自己知道,最初6个人发展到20几个人,何小鹏最着急的是每月发工资,表面上要领导大家一起埋头创业,憧憬未来,可现实现钱能把人逼疯。

  在UC的人脉系统里,丁磊是第一个天使,他让UC有了最早的办公室,在这里,何小鹏认识了隔壁的李学凌,通过李学凌,认识了俞永福,再后来就是雷军,马云。

  俞永福是UC领导层的最后一块拼图。梁捷管技术,何小鹏管产品开发,而俞永福是UC的外交家——三架马车的早期形态。与此同时,作为最早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UC,其浏览器用户也迅猛增加,并开始盈利,这个度过危机的创新公司,突然发现前面的阻力变小,可以加速奔跑。

  何小鹏喜欢将自己的企业喻为野战军,黄石的孩子对野战军并不陌生——那里离湖北革命圣地红安不远,老一辈的人闲时都喜欢讲四野和元帅的传奇。

  但在浏览器世界,仗必须打。

  2008年,航海家浏览器出现,让UC知道什么叫粉丝的力量。王子元的这款高度围绕死忠用户体验而开发的浏览器最终失败。“粉丝的力量是很强大,但不能完全听粉丝的。航海家就是太听粉丝用户行为的话,做成一个高度可定制化且只做少数用户群的产品。但这也让我明白,与粉丝要能够更强烈地交互。”

  与3G门户的GO浏览器之争,让UC明白了设计。“他们做得很漂亮,酷炫。”但在UC的内部讨论看来,3G门户的劣势与优势一样突出,他们不重视云端,他们不重视用户的基础体验,而过于重视用户的视觉体验。“他们的团队过于拼搏。我认为,应该像拉弓一样,收放自如,不能一直拉着不放。”后来,这个团队跳槽到UC做游戏,也做浏览器。“我跟那个团队的人聊,发现有更多问题,”何小鹏说,“但在视觉和部分交互上面,他们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为我们后来发展打下很多基础。”像这种在发展路上,扳倒同级竞争对手的故事,反而从另一面上帮助UC修正了发展路上的bug,但在与重量级选手的竞争中,市场显露出更恶劣的一面。“像腾讯的浏览器团队,基本上都在抄袭我们。”何小鹏说,比抄袭更可怕的,还有恶劣的攻击,“那些负面的攻击很有战斗性,让我们知道了水军的力量,知道了公关、媒体的重要性。”这家埋头创新的企业不得不抬头环顾周围的景象,此时,他们坐拥全球3.5亿用户,占据中国60%智能手机的用户,成为别人的靶心,不出奇。

  而竞争对手动用职业猎头来UC挖人的故事听起来有点像间谍小说,比如,假扮快递,拿到电话号码后再挑明身份。在UC的餐厅,何小鹏遇到他创业初期的老同事,如今还只是一个普通员工。“不是每个人都能晋升到管理层,必须竞争,”就像UC的餐厅,引入了两家不同的餐饮店,分据楼层的两边,他们将争夺UC每年1,500万元的餐费投入,想赚到更多,只有把餐饮做好,而UC的员工则用他们手上的卡去投票。“除了竞争,UC也重视每个员工的福利,即便他只是一个普通员工,也一样能享受公司所带来的好处。”

  何小鹏在世界杯前夕,在个人微博上公布了公司在世界杯期间的规定,其大意是好好看球,认真工作,真诚请假。在UC的洗手间里,贴着一张人事部门发出的告示,婉转地对代打卡员工提出了批评,并再次强调了公司的精神——要真诚。

  细节决定企业的成败,这已经不是什么难懂的格言。

  UC在抢占国内浏览器市场的同时,也不断通过并购,让自身业务多元化地铺开。2008年,拿到1000万美金的融资后,何小鹏希望立即开始UC的国际化业务,定位在美国。但遭到雷军无情的打击,他说,这点钱在美国很快就会烧完。

  3年之后,UC再次开启自己的国际化之路,很快就收获惊喜,UC浏览器在伊朗排名第一,聚集了100万用户,但是这个惊喜没有持续多久,伊朗政府关闭了互联网通道,努力前功尽弃。但这种尝试让UC看到了希望,他们重新对市场定位、筛选。目前,印度是UC最大的海外市场。

  在国际化的过程中,UC坚持品牌的单一性,继续使用UC的品牌标识,而没有像其他公司那样再创造多个子品牌,“全球的业务,用户模式,商业模式,基本上是统一的。”何小鹏说。而在UC国际化中,将产品彻底的本地化是其在海外拓展的关键一环。

  在印度,除了英语,本身还有7、8种语言,必须用强大的翻译软件为用户服务;印度的网络慢,但流量包大,不需要很快的下载速度,而又因为大部分手机很糟糕,内存不足,云存储的要求不一样,造成用户很喜欢反复下载同样的视频满足反复观看;同样,印度的宝莱坞、板球、车票问题都与中国完全不同,“我们就是要做出有咖喱味的UC。”何小鹏说。对用户的行为分析可以通过市场分析,细化,再加以调整。然而在外面,很多意外情况要发生过才知道。当UC以移动互联网大鳄的姿态去和印度本地公司谈判的时候,他们惊奇地发现,他们与当地小公司的谈判不仅占不到便宜,甚至付出比预期的还多,之后才搞清楚,原来,他们在印度种姓制度上吃了亏,他们招来的印度员工只是个普通阶层,而对方是望族。“下一步,我们要去找一些高贵的人,起码在姓上面是那样。”何小鹏说。

  UC在浏览器上的一家独大,并不能满足UC对未来的期望。在与阿里的并购完成前,更让何小鹏激动的是UC在搜索上的起步。“我们的对手,在国内有一个,在国外有一个。国外,有时候觉得沮丧,觉得谷歌很强,技术能力很强,全球的影响力很大,品牌很强,盈利很强。即使今天以阿里的情况跟谷歌来比,还是要稍逊一筹的。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在十年前,我们觉得当时的那些很强的企业,现在,已经不是主要对手了。”这也是UC最后下定决心,与阿里站在一起的原因之一。除了给UC团队在经济上的回报,何小鹏把自己的视野放得更远。他的谈话离开浏览器,理想、决心等词语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多,当责任笼罩,他就不再是往日那个寡言少年,而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企业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