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沙翁作品的时代意义

  摘要:莎士比亚是英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巨匠。他创造了很多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撼动地位的文学作品。从作品问世到现在虽然已过去数百年,但其作品所蕴含的价值与魅力依然让人叹服。本文从莎翁的几部代表作品来探讨其中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莎士比亚;作品;时代意义

  引言

  有人说,文学是一个历史与文化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或者说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也可以看到未来。在西方文学史上,有很多文学巨匠,他们用自己的笔描述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沧桑,悲伤与肮脏。可以说,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无论是通过诗歌、小说、散文还是戏剧等方式。这些现实的写照中都掺杂着作者的情感与体验。通过一部作品,我们可以品味作者内心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同样,通过一个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今天与未来,这就是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时代意义。本文以莎翁的作品为出发点探讨其作品对于我们今日社会的启发与意义。

  一 莎翁简介

  了解一部文学作品,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个作品的作者。莎士比亚可以说是西方文学史上的巨匠级人物。他出生在一个比较普通的家庭,过着比较普通的童年生活。可是由于父亲的投资失败,家庭陷入巨大的经济危机之中,不得已,年幼的莎士比亚退学去打工来给家庭减轻压力。在繁杂的生活压力下,莎士比亚并没有熄灭内心梦想的烛火。他利用打工之外的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罗马剧作,并且尝试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莎士比亚来到一个剧院干起了跑龙套的工作。随着经验与阅历的不断沉淀,莎士比亚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剧作家,开始在英国文坛崭露头角。随着四大悲剧与四大喜剧的相继问世,莎士比亚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地位。

  二 莎翁作品的时代意义

  1 对于生命意义的探讨

  一直以来,人类从何处来,又去往哪里是一个古老却又崭新的话题。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有一个的王子叫哈姆雷特,他在自言自语中道出了一个问倒了很多哲学家的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is a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面对生命的意义,有人选择了像草一样的活着,一辈子碌碌无为,任人践踏,在生命的缝隙中等待来生的光明与希望。也有人,立志要像树一样的活着,在暴风雨中接受岁月与命运的洗礼,脚伸向大地,昂首面对未来。即时遇到再大的挫折,也坚守着自己的生命价值。在这种人的价值观中,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可以被打败。人可以失败,但是绝对不可以放弃。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成为了他们的座右铭,也成就了他们像树一样的伟岸人生。从远处,给别人看到的是风景,从近处,给别人一种生命的启迪。活着,为别人提供一抹光阴,死后,依然成为栋梁之材。这就是我们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但是在《哈姆雷特》中,我们却感到了一种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一个原本懦弱的王子,在父亲灵魂的感召下,找到了自己的叔叔,要将他杀死,为父报仇。可是,造化弄人,在最后的决斗中,哈姆雷特的母亲因为误饮了毒酒而身亡,哈姆雷特也倒在了毒剑之下。这一场关于权利与欲望的争斗以悲剧收场。其实,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有的人,为了一点廉价的金钱而杀人越货,铤而走险。有的人,为了自己的一腔私欲而选择阴谋与狡诈。在这其中不乏生命之火的熄灭,其中有很多人如同哈姆雷特般的善良与冲动。所以,面对生命的意义,我们其实无需追问过多,只要先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命,生命又有何意义。我们并不是说,在需要我们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是畏缩退后,而是在生命遭到威胁与危险时,如何更好的活下来。因为只有活着,生命才能有更大的意义。

  2 对于爱情意义的探讨

  莎士比亚是一个描写爱情的高手。他的笔下有王子与公主的爱情,也有平民的幸福。有花好月圆的美好结局,也有为爱殉情的凄惨结局。在莎翁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爱情的真正意义与价值。爱情不是一见钟情的逢场作戏,也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利益交换,而是如中国《诗经》中所说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不离不弃。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没有一个行为如爱情般让人迷恋与向往。100年前的著名诺贝奖获得者罗素也曾讲爱情视为活着的三大理由之一。那么,在莎翁的笔下,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爱情价值与意义呢?莎翁的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除了向我们展示了爱情的美好之外,还向我们展示了爱情的其他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我们今天的爱情依然有指导意义。

  爱要真爱。爱情是人类的高级情感,它如水晶般透明,同样也如同水晶般易碎。所以,在爱情面前,请向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彼此真心付出。真正的爱情是掺不得杂质的,里面不可以有利益的交换,也不应该有彼此的利用。有人说,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再自行车上笑。这是当下国人很多人的爱情价值观。这里面,我们感受不到爱情的至上与纯粹,有的只是彼此利益或者需要的交换。当莎翁笔下的男女主人公为爱殉情时,我们不免会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会用怎样的心态来评价和对待。也许,这种经典的爱情只能发生在物质文明不够发达的中世纪,可是如果时代的发展是以情感特别是爱情的贬值甚至变质为代价。那么,这样的发展又有何意义。我们渴望真正的爱情,那样我们首先理解什么是爱吧。在《圣经》哥林多前书曾经这样描述:爱是不嫉妒,不张狂。爱是不计回报的付出,爱是凡事忍让,爱是时时感恩,爱是时时心怀盼望。我想,这样的爱才匹配真正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才有真正的意义。

  3 对物质与精神的追求的探讨

  在沙翁的作品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人类的本能。那就是,对物质的追求。这种追求体现在莎翁的作品中就是《威尼斯商人》中对于金钱的索求与贪婪。在金钱面前,人们露出了自己丑恶的嘴脸,朋友反目,父子结仇,战争与冲突因此而产生。在《威尼斯商人》中,我们充分领略了商人对于利润的追求与残忍。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夏洛克为了让自己的竞争对手完全屈服,竟然通过割肉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残忍让人心生不安与愤怒。结果在女人智慧的支持下,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善良战胜了贪婪。

  在当今时代,我们依然会发现如夏洛克般的贪婪商人,为了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不惜拿消费者的生命开玩笑。我们的媒体关于假牛奶,假化肥,假种子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但是,我们依然渴望市场经济的今天,公平与正义是时代的主题。颠倒黑白,搬弄是非,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得不偿失。所以,莎翁笔下的夏洛克形象就寓意着商业的法则。

  除此之外。在《麦克白》中,我们发现无论生前如何荣光,我们都在奔赴在去往死亡的路上。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凡夫俗子在命运的终结面前都是一样的。麦克白可以说生前享受了无数的荣华与富贵。可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却感受到了生命的微乎其微,一切都是虚空。日头落下,明天还会依然升起。可是,人的生命的终点却意味着一切的结束。在临终的最后瞬间,麦克白这个曾经的国王,想到的是曾经美好的回忆。所以,在莎翁的作品中,我们要明白:人类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追求精神财富。只有把精神填满,人的记忆才不会虚空。当人们的记忆被各种美好填满时,即使到了向生命说再见的那一天,他也是满足和幸福的。

  结语

  关于莎士比亚,我们有太多需要研究的领域。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我们都会感受到莎翁的作品中所蕴含的启迪与意义。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仅是因为作品面世的时间久远,更主要是因为,在作品中包含的人类情感可以跨越历史与岁月的洗礼,在沉淀中,激荡出更多作者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裘克安著.莎士比亚评介文集[M].商务印书馆,2006

  [2]谈瀛洲著.莎评简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伍蠡甫,翁义钦著.欧洲文论简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4]孙宜学编著.中外浪漫主义文学导引[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5]杨冬.浪漫主义莎评中的理论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03)

  梁学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