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离愁,诉说诗人眼中的离别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再别康桥,诗词,离别
  • 发布时间:2014-11-01 14:27

  摘要:诉说离别的诗词一般都是情感最丰富,也是情感抒发最为细腻的一种诗词。离别诗有着其独特的韵味,在描写离别情境的同时也是在抒写着诗人在分离时的复杂情绪。写景易,言情难。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但是离别诗虽情感低沉,但也是具有其独特的美感的。就如徐志摩写的《再别康桥》,其中的诗句脍炙人口,任谁也无法否认其独特的艺术美感,其唯美的离别意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近现代影响最为深刻的诗词之一。

  关键词:离别之情;《再别康桥》

  古诗名句为大家所熟知的一句诗,就是“相见时难别易难”,这简单的七个字诉说了多少离别情。离别时,备酒践行、折柳相送每个细微的情节都表现了古人恨相逢不愿离别的难舍情怀,赋诗阔别慰藉离别的情怀。

  现代诗较于古诗更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多了些淡淡的洒脱和浪漫的意境。最佳的代表就是绅士的诗人--徐志摩,他的《再别康桥》。这首诗写得如同他本人一样,令人沉醉在其中。而情与景的描写也密不可分,透过景色传递真情,透过真情见到难忘的一景。

  从古看今,诗歌多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手法来表达情感,含蓄的表达,更有婉转曲折的蕴藉,更让人身临其境,意味悠长。典型的诗歌有《再别康桥》,现代的写法仅飘逸洒脱,更把惆怅之情发挥的淋漓尽致。“云彩”、“杨柳”“夕阳”“笙箫”等几大常见描写离别的元素也可集中在这首诗中有所体现。

  一、入情入景的“轻轻的”和“云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三个“轻轻的”,引人入胜,让我们放佛看到诗人像一股清风,悄悄而来,悄悄而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轻柔的西天的云彩。云彩化作心头最棉柔,轻抚心间的心事。在诗句构造结构上看,第一句和第三句伸出一个字,第二句和第四句有缩进一个字,这种看似无序的结构其实体现的正是一直循环往复的有序组织。给人一种跌宕起伏的感觉,因此仅从诗句构造方面就很巧妙的展现了这首诗想要表达的情感形态。

  二、不可或缺的“柳枝”和轻描淡写的“夕阳”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经常读诗的人们对“柳”这个字非常熟悉,每每在写离别的诗歌时,几乎都可看到它的身影,因为“柳”字谐音为“留”,有挽留之意。柳絮纤柔多姿,微风中清扬的细软之姿好似离别时的绵绵情意,让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和留别之时的那种难分难舍的情怀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们有种感觉,像是柳枝也和诗人有了感情,轻轻的摆动更像是在挥手告别。同时柳枝也有着欣欣向荣之意,在给予友人深深的祝愿。

  《再别康桥》这首诗中,徐志摩把柳树比作温柔美丽的新娘;把随风摆动的柳枝比喻为新娘的腰肢。把所有的景物都赋予了生命的气息,这一点无疑是最吸引人的,也是最具特色的一处。那是一种欣赏爱慕的情怀,惜别来自于深沉的爱。在汉代,就有古人折柳惜别的习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在王之涣的《送别》和汉乐府《折杨柳歌》两首诗歌中,都很好的再现了送别之时故人折柳惜别的深情情景。

  除了柳字之外,夕阳、日暮二词也并不陌生。夕阳、日暮经常出现在一些离别诗词中,也是诗人在作诗时常用到的几个词。苍茫的暮色带着点点忧伤,与浓浓的离别深情相互相映。暮色的变化可以完美的映衬出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情绪。在《再别康桥》中,徐志摩也用了夕阳,夕阳给他眼中的“新娘”镀上了一妩媚的金色,映衬着倒映在湖水中婀娜多姿的倩影,更给无声之物增添了生命之气,更增添了一份唯美的气质,让人流连忘返。古诗中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有所说“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也是烘托出了太阳下山淡淡新愁得感觉,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

  三、斑斓满目的“星辉”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句诗集中表现了作者对往日生活的回忆和留恋。满目的星辰斑斑点点耀眼闪亮,虽然只是作为背景,但是衬托了诗人“彩虹似的梦”。表现了过去的日子如同星辉一样的闪耀、美好。古代诗中离别场景也少不了“星辰”这个背景,比如骆宾王的《送费六还蜀》中就写道:“星楼望蜀道,月峡指吴门。万行流别泪,九折切惊魂”还有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折杨柳》的诗中也这样写道:“望断流星释,心驰明月关。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都拟把星辉比作自己的初心,在与亲友离别时,用星光代替惆怅的思绪,皎洁美好的愿望跃然诗中。

  四、悠长而忧伤的箫声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诗人用一种不能放歌的隐忍的感情幻化在离别的箫声中,使得箫声变得更加的浓郁而富有感情。在中国古典乐器中,萧无疑是最具情感色彩的,箫声也一直被认为是最凄凉的,所以萧在古诗词中应用做多,特别是在一些离别诗词中。那儒雅、甚至有些凄凉的声音,更能表现出“月下吟箫曲韵幽”,的意境,更好的烘托出诗人心境的写照。可见徐志摩把所有的心事化作箫声是多么的意境悠长。

  五、结论

  从《再别康桥》的这首诗,我们仿佛透过了时光,看到了当时康桥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诗人独特的绅士气质。(《诗刊放假》)《再别康桥》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完美贴合诗人的心境变化,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徐志摩将如此饱满的情感用一种平静、舒缓的方式表达出来,既没有呐喊也没有直接描写。很巧妙的借助音律、语言结构以及事物特征,将心中那种热烈的情感含蓄的抒发出来。也正是这种古典的美感,让人不禁喜欢上这首诗。

  参考文献

  [1] 梁钦.论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意境的创造[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舒柯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