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与自己素面相对

  科技让生活日新月异,通讯和交通让距离越来越短,我们似乎也要面临一个可能会“越来越糟”的未来:资源趋于枯竭,气候愈加诡异,雾霾日渐频繁……大多数国人的主流价值观是——我要用自己活着的每一分钟来赚钱,去抵抗永远动荡不安的未来。

  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其实也是对自身的戕害。你要得越多,就能越快乐么?当然不是。三位智者的声音,应该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热拉尔.马瑟,法国当代重要的散文家、诗人、文论家。在《简单的思想》一书里,热拉尔·马瑟用引文、用记忆、用只言片语建造了自我的居所,借用马瑟先生喜爱的诗人儒贝尔在《随思录》中的说法,这本书“不是绑在一起的思想,而是断了线的珍珠”。

  这部集子是另一种“思想”。它是脚步,云游四方;它是目光,寻找多异;它是感觉,拥抱世界;它是记忆,召唤过往;它是想像,穿梭于梦与现实。全书的节奏是逐渐形成的。慢慢地,段落之间形成了内在的和谐,采撷艺术、文学、社会学的菁华,从莎士比亚到北欧神话,旁征博引。这是一本适合在春天阅读的书,放下它,你不会心急气躁。

  “眼睛是守旧的,喜欢永恒和秩序井然的面貌,为了平和而心满意足。”这样安静的语言,出自约翰.巴勒斯的散文集《冬日阳光》,他是美国著名的自然散文家,笔触恬淡冲和,字里行间充满智慧和诙谐。

  在树林中散步时,他描写道:“你没有伴儿,但是草在脚下发出沙沙声,小溪丁东作响,或者是来自原始的动物发出的单纯的声音。”

  他说,“为什么这芬芳的旧大陆曾经如此支配了我们的画家和诗人的情感和想象力:因为它渗透了人类的品质,并因时间长久的贮藏而松软肥沃,它是岁月留下的极其精炼的膏脂。”

  “站在山峦之巅,眼光穿过纯净的大气,让人居高临下,睥睨俗物。”这种寥廓,岂是生活在灯红酒绿的人们可曾了解的?

  希阿荣博堪布的《寂静之道》成为不少人的静心读物,开卷有益。这本书收录了希阿荣博堪布对现代人的困惑和烦恼所作的启示,从一个佛法修行人的角度,解读该如何对待宝贵而短暂的生命,如何面对烦恼重重的生活。它不但涵盖了“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样的终极命题,也包括了应对负面情绪、处理人际关系这些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人因局限而标记自己的存在,但人的进步,却总要依赖对局限的克服。发展到今天,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让人们的外在局限逐渐消失:跑不快可以有汽车代步,体力不足却可以借助武器来实现征服……然而,另一方面,人在精神层面的愈加匮乏,折射出的是由于物质丰富而释放的欲念,仿若“作茧自缚”般,进一步在精神上加剧了人们的局限。

  如果对外物的善良是对自己的关照,那么主动地关照这个世界,呵护我们的家园,则是对自我境界的提升。于是,有关快乐的方法,显然已“昭然若揭”。

  本刊特约撰稿/刘葳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