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探析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社会思潮,大学生,消极
  • 发布时间:2015-04-29 10:00

  摘要: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深刻反映着社会不同群体的思想动态。社会思潮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社会认同感和坚守高校文化阵地等有着重大影响,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引领社会思潮、在凝聚社会共识中引领社会思潮、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引领社会思潮。

  关键词:社会思潮;大学生;引领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的发展,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新形势下,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给大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引领社会思潮、在凝聚社会共识中引领社会思潮、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引领社会思潮,引导大学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轨道上来,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可靠接班人。

  一、社会思潮的内涵及特征

  在学术界,多数人会提到梁启超对“社会思潮”下的定义,他认为“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此其语录妙于形容。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1]邓卓明指出:“社会思潮是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中以人们的社会心理为基础,以某种或多种思想理论为支撑,通过具体载体以动态新式反映一定阶级、阶层或整个人类的理想、愿望、利益、要求并在社会产生持久深刻影响的思想潮流。”[2]我们认为社会思潮是在特定时代的背景下,代表社会最广大民众的社会心理、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的一种社会思想潮流。

  社会思潮作是一种群体意识,表达着人们的愿望、利益和诉求,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阶级性。社会思潮往往深深地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深刻反映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国家的意志。二是时代性。社会思潮的发展历程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深刻反映着时代的动态。三是社会性。社会思潮的形成直接受到社会的制约和影响;社会思潮对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先进的、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思潮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相反,则起着阻碍作用。四是动态性。社会思潮是一种流行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深刻反映着社会的动态,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

  二、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社会思潮干扰着大学生对正确价值取向的选择

  社会思潮具有多元化、多样性、多变性等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广大群体,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当代大学生正处于茁壮成长的时期,正处于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时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社会心理不稳定、价值判断力不准等迹象表明了他们往往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干扰,这对形成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有着重大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2.社会思潮影响着大学生对社会认同的归属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此起彼伏,潮涨潮落,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行为方式,充分反映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代大学生无论在年龄上、社会阅历上、学识上都存在着年少无知、社会阅历尚浅、学识不扎实等形形色色的对社会认知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容易接受各种社会思潮的感染。一旦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引领不恰当,就会造成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社会认知感和社会认同感,既不利于大学生自身健康的成长,也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序的发展。

  3.社会思潮冲击着大学生对高校文化阵地的质疑

  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文化的反映,也是加强高校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因素。高校是党和国家教书育人的重要的文化阵地,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任务。社会思潮是一种文化自觉,时时刻刻地传播者社会上代表大多数人的思想理念,渗透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尤其是高校。例如西方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极大地消极影响,有些大学生开始质疑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三、引领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消极影响的对策

  1.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引领社会思潮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大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高度凝练。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他们把握好人生的总开关。

  二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应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才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

  三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练和高度概括。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学生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以创造性思维积极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深层矛盾。

  四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也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找准正确的价值取向,规范自身的行为准则,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能发挥社会正能量,使全社会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文化氛围。

  2.在凝聚社会共识中引领社会思潮

  一是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在复杂的、多样化的、多元的社会思潮背景下,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这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凝聚社会上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思想共识,正确引领社会思潮,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来。

  二是发挥党委政府的政治导向作用。各级党委、政府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核心力量,也是引领社会思潮的强大的政治力量。各级党委、政府牢牢掌控着社会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密切关注着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极大的变化性、不稳定性,各级党委、政府只有用符合社会主流的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引导和教导他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轨道上来,形成高度的社会认同感。

  三是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大学生在求学阶段主要在学校度过,缺乏社会锻炼,社会心理脆弱、承受能力低等特征,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让大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

  3.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引领社会思潮

  一是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高校承担着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责任,承担着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任务,承担着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引领社会思潮,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二是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全面反映着当代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党和政府不但要用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而且要加强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理念,进而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四有”新人。

  三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是高校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重要阵地和教书育人的引导者。高校教师的言行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言行,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三观”。因此,必须用他们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仁爱之心引导和教导大学生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

  参考文献:

  [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2.

  [2]邓卓明,步德胜.社会思潮内涵的再认识[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3]邓卓明.在凝聚共识中引领社会思潮[N].人民日报,2014-7-23.

  王良盛 杨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