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摘要】对我院10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因素与护理对策。结果表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感染与免疫力下降、抗生素使用不当和无菌操作不严等因素有关,在护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护理、加强感染检测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和进行营养饮食。

  【关键词】血液透析;感染;因素;护理对策

  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是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透析患者原本就要忍受身体上的疼痛和心理上的折磨,再加上感染就使患者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其家属的经济负担,而且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疗效,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是院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透析患者出现感染,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或避免由感染引起的并发症等的发生,控制感染的继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3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龄46岁;慢性肾小球肾炎41例,糖尿病肾病32例,高血压肾病13例,其他肾病14例。血液透析频率2-3次/周,4-6h/次,血液透析时间1-8年,感染诊断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这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结果

  10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47例,感染率为47%,其中呼吸道感染35例(35%),消化道感染5(5%)例,尿道感染14(14%)例,血管通路感染20(20%)例,其他感染5(5%)例。

  3 感染因素分析

  3.1 患者免疫力下降

  首先,血液透析患者由于机体防御屏障破坏,皮肤、黏膜防御功能受损,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消除,入侵微生物和外来异物的能力降低;B淋巴细胞减少,产生免疫球蛋白能力降低,T淋巴细胞功能明显障碍,从而易发生感染。其次,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炎症状态,可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和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使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引起机体免疫力降低。第三,每次血液透析不可避免会丢失蛋白质和氨基酸,造成低蛋白血症,蛋白质缺乏导致淋巴细胞减少及其功能低下,亦引起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使抵抗力低下,易发生感染。

  3.2 抗生素使用不当

  患者病原菌发生变化,体内出现各种各样的耐药菌,使原来的治疗方法不再适用;同时,不同患者血液透析的特点不同,不同医院的流行性也不同,使治疗更加艰难。其次是抗生素使用过久或是医院的抗菌谱过广,引起耐药菌的出现,而且导致筛选作用和之后的耐药菌株定植,从而引起二重感染,这就使患者更加容易受高危病原菌的感染。

  3.3 无菌操作不严

  在对患者进行透析时,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使用过的透析器、血滤器、体外循环管路等污物处理之后,未及时洗手或手消毒均可污染环境。医护人员的手清洗不干净、没带无菌手套或消毒过程不严格,复用透析器及透析管路,共用透析机等都是感染的危险因素。透析膜检查不严格又重复使用或消毒不彻底,病原菌一般通过透析膜上的破损处进行传播感染。透析用水很容易被院微生物污染,当对患者进行透析操作时,若对透析用水消毒不当,也很容易引起患者感染的发生。

  4 护理对策

  4.1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护理

  无菌操作不规范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感染的最主要原因,透析室要定时开窗换气并定期进行消毒,做到一室一拖把,一桌一椅各一巾,避免一块抹布到处用。降低床位密度、限制探视和陪护人员的数量。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护理过程中更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防止再次感染。护理过程中使用到的各种器械与病人的身体直接接触且不是专人专用,极易造成病菌病毒的传播,引起感染。护理人员应在每次使用这些器械时都要严格控制其包开启时间,有必要时进行消毒灭菌。每一次与病人接触前后,护理人员都应常规洗手并且进行手消毒,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护理,这样既防止伤口的混合感染,又可以防止将感染病毒或病毒传播给其他的病人。

  4.2 加强感染检测工作

  护理人员要配合医院感染监测委员会开展相关的监测活动,定期对病房内的环境污染和清洁卫生工作、灭菌效果、消毒污染、菌株抗药性、抗生素应用状况、患者的营养状况等进行检测,整理并提供监测资料,每日及时向医院感染病管理科汇报,并做好隔离措施。对本科室感染的状况和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感染的关键原因,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种措施的效果。

  4.3 合理使用抗生素

  要采用最佳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对致病菌抗性强、到达感染部位浓度高、不良反应少和价格低廉的抗生素。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检测耐药菌株的形成,尽量减少由于抗生素的使用不恰当而使患者对其造成的依赖性,联合用药时应遵循增强抗生素抗菌疗效和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原则。对于可能在透析过程中清除的抗生素,要在透析后及时进行补充,或者在透析后给予及时给药。

  4.4 营养饮食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成分摄入较难,营养不良是感染发生的因素之一。对患者可以适当地应用免疫增强剂,在必要时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补充白蛋白和氨基酸。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强调控制水盐的摄入,进食优质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磷高钙的饮食。

  参考文献

  [1]钱晓惠,邵红瑛.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4):3910-3911.

  [2]吴玉霞.血液透析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11(1):59.

  [3]王红霞,边学燕.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护理[J].现代实用医学,2008,20(1):65-66.

  [4]孙亚慧,战贤梅.血液透析引发感染及原因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2):1431.

  叶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