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产妇产前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高龄产妇的身心健康更加重视,高龄产妇分娩时的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然而,高龄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问题却相对薄弱,本文通过分析高龄产妇产前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应护理干预,旨在寻求减轻高龄产妇产前焦虑的有效途径,降低产妇及胎儿在分娩过程的风险。

  【关键词】高龄产妇;焦虑;护理干预

  高龄产妇是指年龄大于35岁的初产妇,属高危妊娠范畴中的一种,近年来我国的高龄产妇日益增多。高龄产妇的生理机能及机体组织器官功能降低,致使她们在生理上承担更多的风险,继而心理上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如产前后焦虑、产后抑郁等。焦虑是个体或集体对一个模糊的非特异的威胁做出反应时所经受的不适感和自主神经系统激活状态[1]。已有相关研究表明,约70%的孕妇患有产前焦虑。然而在我国,目前对于高龄产妇产前焦虑的处理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因此,对高龄产妇产前焦虑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高龄产妇焦虑的影响因素

  1.1 生理因素

  1.1.1 年龄问题

  由于年龄较大,她们的生理机能及机体组织器官功能降低,尤其是女性坐骨、耻骨、骼骨和骰骨相互结合部基本已经骨化,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盆腔,这就极易致胎儿滞留宫内引起胎儿窘迫症。高龄产妇胎儿染色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高龄产妇[2]。且高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早产、自然流产发生率均较高。

  1.1.2 内分泌激素改变

  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孕妇体内激素发生了很大变化,如雌激素的变化、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变化、甲状腺激素及其他身体激素的影响均可引起高龄产妇情绪的波动。这均是导致高龄产妇产前焦虑的因素。

  1.1.3 身体疾病

  高龄产妇之所以为高龄,可能由于其既往有过不孕病史、习惯性流产病史、家族性遗传病史等等,这促使产妇担心胎儿是否能保胎至预产期,是否能顺利生产,是否是健康婴儿等。均可加重产妇产前焦虑情绪。

  1.2 心理因素

  1.2.1 社会地位

  虽说高龄产妇学历及心理素质较高,因此,社会、家庭及工作岗位对他们的要求也较高,高龄产妇相比年轻产妇的产后身材修复就相对较难,有人提出独生子女初产妇,对产后身材恢复的问题会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担心产后会失去工作,这些压力长时间的积压,势必容易导致产前焦虑的发生。

  1.2.2 缺乏经验

  高龄产妇均为初次分娩,因缺乏经验,产妇对整个分娩过程一无所知,因此高龄产妇肯定会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担心胎儿安危、担心顺产时宫缩疼痛、担心难产、担心顺产或剖宫产引起的并发症。

  1.2.3 性别要求

  高龄产妇极有可能为最后一次妊娠,从怀孕、分娩、哺育这一过程对高龄产妇而言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考验,外加社会压力,促使她们二胎的概率少之又少,这无形中提升了产妇在此次分娩的心理压力,尤其是胎儿性别是否满意,部分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这也给她们带来了一定的焦虑的心理。

  1.2.4 角色转换

  研究表明高龄产妇的出现的原因之一是早前梦想的丁克家庭,,产妇突然转变为母亲这一角色也容易导致高龄产妇产生焦虑。一时无法适应这一角色等都可能促使产妇内心的焦虑不安。

  2 护理干预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患关系的紧张,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护士应全面为产妇服务,不仅要关注产妇的身体状况,而且要关心产妇的心理变化,针对高龄初产妇不同身体、心理状态、家庭、工作环境等的差异进行评估,制定一套专门的方案进行心理疏导。针对她们个体差异,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护理态度:护理人员在产妇办理入院时应面带微笑、语气温和,耐心、热情的对待她们,美好的言语不仅使产妇听了心情愉快、感到亲切、温暖,而且还有“治疗”的作用。这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敲门砖,从而使产妇在分娩期间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助产工作。

  (2)住院环境:正常人在面对嘈杂、陌生、邋遢的环境时会感到焦虑不安,一般高龄产妇在面对环境的改变时更会如此,尤其在同房婴儿哭闹下,她们的心理压力会无形加大,致使精神、睡眠、饮食质量差。因此,病房必须安静、整洁,甚至可以根据产妇爱好放置盆栽、播放愉悦音乐等,使产妇心情放松,集中专注治疗。

  (3)产前宣教:向产妇和家属耐心讲解分娩前、中、后应注意的事项,为了使产妇更好的理解,建议配合相关图片、录像等更形象的资料向产妇说明分娩过程及怎样更好的配合。刘俊[3]认为在分娩前期,医护人员应向产妇提供分娩过程母儿的生理、生长发育的变化和相应保健措施,使产妇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届时可以更好的处理异常情况。在分娩时,更应运用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向产妇提供鼓励与帮助,教其怎样配合各个产程,并分散产妇注意力,以减轻疼痛及避免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孕妇提出的问题,给予科学、准确的解释,及时满足其心理需要。

  (4)家属陪护:孕妇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的关心,也需家属(尤其丈夫)的关心,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可能稍有不适刺激即可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因此,产妇平时最亲近的人尤其丈夫的关心安抚,可使孕妇感到家庭的温暖,护理人员可与家属沟通,建议丈夫或其他家属尽可能全程陪护产妇,让产妇用温暖化解产前的焦虑。

  3 结束语

  目前,我国不提倡女性35岁以后妊娠,因为高龄产妇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不利因素会增加产妇及胎儿的危险,产前焦虑是高龄产妇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本文通过简单分析将产前焦虑的影响因素分为生理和心理两大类,并对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护理态度、住院环境、产前宣教、家属陪护等,对以上方面进行全面护理。以寻求减轻高龄产妇产前焦虑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婉,黎培石,张莲爱.产妇的焦虑症状与分娩质量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638.

  何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