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智力,启迪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17 15:0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性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运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1]。就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来看,计算教学贯穿了十二本教材的四大教学领域,覆盖面广,投入的精力多。就应用价值来看,计算与每一个人的生活与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现实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说思维是数学的心脏,那么计算就是数学的主动脉。因此,计算教学的教学效率的高低将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潜力。如何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策略。
一、目标明确,预设充分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指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2]。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数学课程课标》、教材与学生三者结合进行课时教学预设。《数学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统领,首先课时目标的定位要在《数学课程标准》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分解。在一线课堂,很多计算教学的常态课往往缺少精心的预设。教师一般都是呈现教学内容、学生演练、反馈总结。
忽视了学生的学,强调教师的教,导致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这主要源于教师没有站在学生起点进行充分的预设。计算对教师本身来说是简单的事,但计算教学则是很深奥的艺术。所以,我们不能以自己的计算标准来对待计算教学。每一节计算课都要在学的角度进行充分的预设,包括课时目标、课时重难点、驱动性课堂提问、课堂情境、教学环节等都以学生的学这一维度进行。如此才能说有了充分的预设,教学才会运用自如,才能创造轻松有效地课堂。因此,我们的教学要源于学生的学,更要顺势而导,以学定教,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二、算理清晰,理解到位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动地构建认知结构,促进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3]。因此,在计算教学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有待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构建新知。不理解算理,学生就只会照葫芦画瓢,计算处于程序化和规则化的生帮硬套。使计算教学处于枯燥、没有意义的学习境界,就谈不上有效了。因此,计算教学中,学生不仅要会算,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在理解算理方面离不开操作、演示、图示等直观的教学策略。这也是新课改以来,教材的编排意图。从一年级的简单加减法的计算到六年级的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教材都是或者分小棒或者折一折等直观的图示编排来指导教学。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退位减法54-19时,通过实际的操作,理解算理效果较好。4根小棒减9根小棒不够减怎么办?学生就会5困小棒中拆一捆再减。这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退下来的一是十,和个位加起来再减”的算法就随之呈现了。由此循理入法,以理驭法的引导,使学生据理而算。我们常听到老师和家长这样说:这孩子很粗心,难的题都做对了,简单的计算却做错了。殊不知,很多的错题都是算理的问题。
三、思维训练,能力提升
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往往更多的注重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可潜意识里,让学生演绎着枯燥乏味的重复计算。因此,我们的计算教学要站在训练学生思维的角度,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高度来进行。训练学生的思维要做到:(1)给学生悟算理说算法的机会。例如:商中间有0的除法。先让学生尝试,遇到疑惑后,不断地质疑解疑,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摆脱了只注重算不注重说的计算教学误区。(2)操作演示,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这在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显得更加重要。例如:在进位加法的教学中,学生最好的操作工具就是小棒。边摆边说,学生学得有趣又有效,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3)重视估算,估算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具体的计算教学中是为计算的正确率服务,起到验算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估算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4)加强口算,小学数学中的计算,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二者的区别是①形式不同。②运算顺序不同,笔算(加、减、乘)是由低位到高位。而口算一般是从高位算到低位,可依据数据的性质和特点,应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进行,方法也多样。可见,口算能使算法多样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理解力。在现实生活中比笔算更普遍被应用,口算具有更高的教育价值。口算又是笔算的基础,基本口算的熟练程度制约着笔算能力的高低,这是我们多年教学得出的共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基本口算训练,不但低年级要训练,中高年级也要训练。一句话就是“计算要过关,口算是保证”。(5)算法多样化,注重算法的优化。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层次性,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四、练习保证,内容精巧
心理学研究表明:第二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提高18/100,第三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提高了7/100,第五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为0[4]。所以,教师要合理安排练习的数量和时间,精选典型的、易混淆的、关键的、规律性的知识,做到重质择优。计算教学既要有效又不能进行机械的程式训练。就只有在练习上下功夫。1.练习内容要丰富,课堂练习要做到“精巧”,让学生被练习吸引,要设计一些学生一看就懂,一做易错的题。2.练习时间要保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多体验,多实践。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很多的学习时间都是老师做主。我们担心太多,担心学生不会,担心学生听不明白,担心学生没有听。所以讲得太多,学生练的时间没有了。学生的时间浪费了。我们要做到充分的信任学生,只要是学生懂了的知识就不再讲。其次,尽量的预设问题,使问题有价值,有指导性。3.习惯的养成度,有部分学生计算丢分来源于学习习惯上。有的学生作业的检查是家长来完成,有依赖心理。曾经我也试过让家长检查作业,后来我发现学生的作业质量提高了,但学生的计算能力并没有提高。因此,我就让学生自己完成作业然后自己检查。注重培养以下的习惯:(1)校对的习惯(2)审题的习惯(3)书写的习惯(4)验算的习惯。4.作业的有效性、作业的作用既是巩固又是反馈。可以有效地帮助师生发现问题,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通过作业分析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一般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属于粗心大意所造成的错误,二是属于计算法则模糊所造成的错误,三是属于基本口算不熟练所造成的错误。老师要根据不同错误形成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防止和纠正。5.常用知识的记忆《乘法口诀》,《20以内的加法》两表的熟记。小数与分数的互化中,1/8=0.125、1/4=0.25等都要记。
总之,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学习时间长,分量也最重,它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心理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表面上看来是学生计算不够细心,实际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李劲松、林兆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读本》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小学数学教育》,2011.6
[3]温彭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第23卷总第159期
[4]《小学数学教法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索朗旺堆(西藏日喀则市纳尔乡小学8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