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成功的教育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科学入门的向导,是学好各门课程的起点和催化剂。

  【关键词】语文 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8-0011-02

  成功的教育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科学入门的向导,是学好各门课程的起点和催化剂。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感知事物。才能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教师是导演,课堂是舞台,要使课堂教学这一大舞台充满吸引力,语文教师就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方法,并以感染和熏陶学生为突破口,注重语言艺术,注重动作的运用,激发求知欲望,拓展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而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的情况下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要使学生尊重你,信服你,钦佩你,就必须用高尚的道德行为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自己的爱心感动学生;用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其次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亲近学生、关心学生,民主平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切忌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无端训斥,漫骂,甚至横眉怒对,冷眼相加,冷嘲热讽。其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学习困难生。对待学习困难生,尤其应当倍加关怀、真诚帮助。再次是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教师用丰富的情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如:教学课文角色朗读,教师学生一起参与,并请学生评价老师。事实上,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而丰富的情感感受;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传授,这样的教师即使知识渊博,也不会受学生的欢迎。

  二、运用激励法鼓励学生

  激励就是教师运用各种形式对学生施加的外力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帮助学生确立自我意识,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促成学生智利因素得以最充分的发展。语文教学中注意采用目标激励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不可缺少的导航作用。学生只有确立了一定的学习目标,才能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才能为达标作出不懈的努力。可是初中学生正确的学习目标的确立还有待于教师的帮助和激励。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师生共同商讨制定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一张因人而异的目标图,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实用性。特级教师授课就特别注重学生的目标激励。为我们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的成功经验。诚然,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就越能发挥他的潜能,登上一个个新的台阶;但是若一味地提出擂台式的目标,学生无法尝到成功的甜头,只能是渐渐地失去信心,败下阵来。因此,我们运用激励原理为学生确立目标时,不越俎代庖,而是师生共同研讨,使目标既针对学生实际,又符合教学规律避免目标过高过低的负效应,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三、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用来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有效途径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以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教学方法愈能适应教学对象的认识规律和个性心理发展特点,就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心理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恰当地变化教学手段,不仅加快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节奏,而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上得生动活泼。融电教手段于语文教学之中,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以及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为了不断让学生具有新鲜感以激发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我们应积极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片、投影仪、录象、录音、电视、电脑等。电化教育把电、光、形、声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学生在愉快中学文,意境中赏美,兴趣中生情。

  如朗读难度较大的《只有一个地球》《宇宙之谜》等文章,可以通过范读视频,迅速地感知内容,还能利用录音教材训练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能够较快地掌握方法和技巧。在教学《少年闰土》时,将它们改编成课本剧。表演时,教师将表演过程摄录下来,再放给学生看。这样,既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又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到学习乐趣,越学越爱学。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的改革,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多地走进小学课堂。由于多媒体可集声音、图象和动态画面于一体,达到创设情境,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地效果,更有利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以很受学生地欢迎。激发学生的兴趣,越学越爱学,竟至欲罢不能,欲罢不忍的境界。变“苦学”为“乐学”。

  四、授课“以情感人”

  语文课上,教师充满感情的讲解是吸引学生的法宝。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文章时,首先自己要进入角色,自己先要被文章所感动,让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匆匆》时,把自己当成那个感受时间飞逝的人。当时讲台上的我不仅仅是一名传授知识的老师,而更是一名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哀叹的人。当我饱含深情地为学生讲解时,学生们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听得十分认真。由此,我感受到出色的讲解比严厉的责备效果要好许多。

  五、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语文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那么传授语文知识的课堂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热情永贮。如在引入《荔枝》时,课件展示一串串水灵灵的杨梅,接着让大家模拟尝的动作,想象杨梅的味道,再想象荔枝的味道,顿时大家兴趣盎然地抢着说自己的感受。而在讲授《回声》一课时,则从理解词语入手。开门见山地问:“小朋友,你们听过哪些声音?”学生踊跃回答:风声、雷声、雨声,那你们能根据它们名字的来历,从字面理解什么是回声吗?为什么会听到回声呢?强烈的表现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除此之外,引入课题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质疑引题、情境引题、以图引题、比较引题、故事引题等。只要灵活运用,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兴趣带学生进入课文的天地。同时我在教学实践中还进行了一些尝试。让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如在讲问题习作时,我让学生举办辩论会。结合辩论让学生领悟关于议论文的一些知识,体会如何证明自己的论点,如何反驳对方论点。学生热情很高,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六年级时,学生们刚接触文言文,感觉有一定的难度。我让学生排课本剧,表演课文中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郑人买履》等,学生们很感兴趣,对文言文的畏惧感消失了,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都有收获。课上精心设计问题,难易搭配;课下布置弹性作业(分层布置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比如为优等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向他们推荐经典作品,并要求他们写下阅读笔记。潜能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向他们推荐简单作品,只要求写出主要内容,摘抄精彩段落。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应不同,让他们都有收获,这是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的一个关键。

  总之,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是把学生置于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学生不是待装的瓶,而是待燃的火。”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能主动地饶有兴趣地探求知识,那么学习的效果一定是可喜可贺的。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来慧英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