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学校礼仪教育的思考

  【摘要】一个人的文明礼仪程度,从小处讲,可以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处理好各种关系;从大处讲,能够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中职学生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不但是维护自己良好形象、追求高尚人格的需要,也是他们立足本职岗位、追求职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加强中职学校礼仪教育基本方法入手,对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有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礼仪教育 良好品德 礼仪素养 自尊 自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8-0067-03

  一、中职学校强化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中职德育课程核心理念。礼仪是道德的一种外化形式,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是通过礼仪行为表现出来的。对中职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知识,掌握符合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表现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求职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新型实用人才。

  1.开展礼仪教育,是树立信心、培养良好品德的需要

  中职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甚至被否定的弱势群体,较普遍存在自卑、至少是不自信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自信水平越低、其自尊感就越低,自尊感越低、则自我认同感就越低,自我认同越低、则对社会的认同也越低,对社会的认同感越低、则对其社会公德的遵守和对管理的服从难度也就越大。这样的恶性循环,造成了中职学校学生遵纪守法意识淡薄、自信心不足、自我认同感差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在中职学生在校期间不得以纠正,学生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纪律观念淡薄、责任意识缺乏,将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据有关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反馈回来的学生上班第一天迟到一个多小时;一份简单的资料接连打录三遍还有错别字;工作时间拿着手机随便聊天;受到一点约束或批评就受不了,随意提出辞职……这些中职学生实习实训中存的问题就不难看出这些问题造成的严重后果。

  2.开展礼仪教育,是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和获得美好人生的需要

  我们常会在中职学生面试现场看到抓耳挠腮、面红耳赤、不知所措等场景。也能看到学生不敲门直接步入面试会场,不与面试考官打招呼直接落座等一系列“无礼”行为,这些学生都将不能如愿地与招聘单位签约,进而失去了步入职场的机会。同时,也存在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职业礼仪欠缺从而造成客人投诉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一个人的礼仪,看似小事小节,但这些不但会影响自身的形象,而且会影响自己的发展前途。礼仪对于中职学生来讲,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但是个人素质的体现,更是工作岗位的需要。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较差,这不仅仅表现为文化基础知识差,更表现为行为习惯养成差,缺乏足够的文明素养。人们对中职学生的印象始终都停留在素质低下的层面上。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是:“有德有才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弃之不用”这代表了很多企业的用人理念,一份对企业的调查发现,在被企业辞退的中职学生中有50%以上不是因为技能原因,而是因为职业道德素质的因素。所以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对中职学生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这关乎他们步入社会后,能否立足、能否发展、能否进步。

  二、培养学生礼仪行为的方法和途径

  约翰·洛克说:“礼仪是儿童与青年所有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在小学、初中所形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礼仪习惯等都处于相对较薄弱的状态。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修养,就要从小处着手,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提高礼仪素养。

  1.亲切问候,唤醒学生的尊重、礼貌意识

  每年新生开学,看到一张张原本年轻却略显冷漠的脸,看到父母对我们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让人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为了重新树立学生的信心,重新点燃学生们追求知识和开始新的生活的热情,礼仪教育做为职业学校的第一门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当我们的老师向他们道一声问候时,他们所反映出的惊愕的表情,让人很是不忍。我们的老师首先从尊重、礼貌这些基本的为人处事之道入手,用热情友善的态度、开朗积极的心态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很多学生入校不会向同学、老师问好,学校就要求老师主动向学生问候,当学生走到我们身边时,主动停下脚步,和学生打招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久后,无论在校园中,还是在走廊里,阵阵问候的声音就此起彼伏,悦耳动听了。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礼仪教育,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学生自信心的提升。学生从一点一滴中,从一声问候当中,感受到了尊重,感受了关怀,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

  2.得体穿着,打造良好个人形象

  俗话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但从穿衣戴帽中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品格和审美情趣。莎士比亚说过:“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是他自身修养的最形象的说明。”一位著名的德国企业家说:“主动找我联系业务的人,如果皮鞋擦得不亮,我不予接待。”

  这足以说明仪容仪表在商务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非平时所个人爱好这么简单。尽管我们常说:“人不可貌相”,但在与人交往中,仪容仪表、个人形象对于事业发展还是起着重作用的。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礼仪习惯,就从穿衣戴帽抓起。我们面对的中职学生,学生个人形象的改造可谓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学生到校时,男生的长头发、耳朵眼,女生的披肩发、首饰……林林总总,只要你能看到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非主流发型和服装,在中职校园中你都可能看到。为了改变学生穿着习惯和不良审美情趣,如果单纯的从规定入手,这些对于批评、指责司空见惯的中职学生来说,是没有意义和效果的。为了易于学生接受,结合所学专业开展全校范围内的“让美丽与青春同行”主题讨论会。把发言权下放给同学们,让他们在大量的图片资料中,挑选和判别什么是美丽的、充满活力的、适合他们自身年龄特点的形象,逐步改变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让他们明白一个人如果不修边副或者穿戴不伦不类,不但不会被周围人们接受,而且会损害自己的形象。在他们接受和认同的同时,明确提出着装、发型等方面的要求,并安排专人进行检查,同学们心理上接受了,自然会落实在行动中,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诸如“中职学生风采大赛”“职业装表演”等活动,巩固学生们对审美、着装的认识,“形象改造工程”在潜移默化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3.培养良好礼仪习惯,提高个人修养水平

  人的道德精神属于内心世界,要通过礼仪行为表现出来。通常我们说:“行为心表,言为心声”,“诚于中则形于外”,只有内心具备了高深的道德情操,才能有儒雅的风度,只有有道德、有修养、有文化,才能严于律已,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中职学生入校后,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手机铃声震耳欲聋……等现象屡见不鲜。我们就从就餐排队、上下楼梯、桌椅摆放、教材作业摆放等外部的小事抓起,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礼仪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规定班主任关注并培养的同时,各任课教师均担负着责任。利用早、晚自习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自我介绍、谈军训的体会、半期学习总结等活动。让每位学生走上讲台,锻炼学生大胆表达个人观点、从容面对公众等各方面能力,同时利用这些机会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礼仪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站姿、走姿、以及肢体语言、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每位老师无论在课上或课下,只要遇到,就要提醒学生注意改正,不断强化其养成礼仪习惯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水平,把美的形象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发展自我。

  4.学会与人交往,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尊重别人。做为社会群体的一分子,自身要担任不同的角色,同时要与不同的人处理各种关系,帮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一课。中职学校所面临的生源状况复杂,学生心理问题较严重,为了培养学生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交际能力,更好的提高学生们的道德水平,利用各种节假日,学校安排不同的活动,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开学后第一个节日是中秋节,学校要求学生在节日放假期间到一位亲戚家做客或接待一位朋友,记录下从见面到分手的全过程。各班主任要以主题班会的形式给学生讲清楚接待客人及拜访亲戚过程中注意的礼节和事项。在节后上交的学生的“中秋一日”的记录中,不难看出,学生是用心在完成这项任务的。一位同学说:“自己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虑过与交往自己要注意些什么,从来没有留意过如何接待一位客人,那好象都是妈妈的事情。通过中秋节的活动,觉得自己长大了,而且爸爸妈妈也感觉自己懂事了。”还有一位同学说:“通过这个活动,使自己懂得了做了社会成员的一分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感受到了,当你诚心礼貌待人时,你也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另外,结合不同的专业班级,开展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劳动实践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与人交往的技巧,学会理解懂得父母的艰辛,珍惜同学之间的友情,形成乐于奉献的良好氛围和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

  中职教育中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短时间就能见到效果的,但贵在坚持,在全体老师的不懈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会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信心百倍,勇气十足地步入社会、走入职场。

  董桥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