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为例,培养学生写话兴趣

  【摘要】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写话的兴趣,有目的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我以文本为例,让孩子通过仿写、补写、续写、编写这四个方面,有目的、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使他们爱上写话。

  【关键词】文本,写话,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8-0025-04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是以识字、写字为主,逐步进行朗读与阅读的语文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为了满足学生书面表达的渴求,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且能够和中年级的语文写作相衔接,从低年级就要逐步开展一定的写话训练。《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写话的要求是“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我们发现,低年级的每一册教材都散发着语言文字的魅力,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尝试从教材入手,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观察生活,体会语言神韵,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写话兴趣,提高写话水平。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巧借体裁——仿写

  体裁又叫样式,是指各种文学作品的类别。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等。在每一种文学体裁中,按作品的长短划分,小说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等;戏剧文学有多幕剧、独幕剧。按作品的内容划分,诗歌有叙事诗、抒情诗,戏剧有历史剧、现代剧;散文有游记、随笔等。各种体裁在反映生活、表达感情方面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效能。

  仿写就是仿照例文体裁的样子来写。低年级教材文笔优美,读来朗朗上口,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读写的有机结合,有意识的把课文体裁当成“习作例文”去赏析,从中学习文章写法的独到之处,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在作文的起步阶段,进行仿写练习无疑是一种好方法。通过仿写,学生就有法可依了,“跳一跳”就可摘到“果子”,写作兴趣油然而生。仿写一般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

  1.借体裁仿内容,培养观察能力

  如《黄山奇石》一文中描写了“金鸡叫天都”等奇石时,采取总分总的形式,先写石头奇,再写石头的样子,最后写奇石非常有名。在学完《黄山奇石》后,让孩子们学着课文的写法再现其它的怪石,如“狮子抢球”:“狮子抢球”就更精彩了!远远望去,那中间的巨石像一个大圆球,两边的巨石就像两只忙着抢球的大狮子。左边的狮子张着大嘴,竖着尾巴,猛烈的向球扑去。另一只狮子大吼一声,突然飞了起来,一下子就骑在球的上面。两只狮子就这样紧紧地抱着球不放,这就是著名的“狮子抢球”。孩子写得较为具体、生动,可见,模仿课文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发现美”的眼睛。

  2.借体裁仿语言,培养语言美感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常常是那些耐人寻味的语言的共同特点。对学生来说,这种“不可言传”如果过深过细地去“言传”,反而会使他们失去那种以神相交的诱惑和快感。所以,在教学中应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反复阅读来增强语感,再以模仿来意会,从而提高学生自身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中安排了一首要求学生会读的儿童诗《谁和谁好》。这首诗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勾画出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表现了团结友爱的主题。全诗共有四小节,每个小节的结构相同。(如第三节是这样写的:谁和谁好?白云和风好,风往哪里刮,云往哪里跑。)孩子们特别爱读这首诗。在让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课堂生成了如下教学流程。师:(作神秘表情)小朋友们,老师读了这首诗,也想写诗了,你们想听一听吗?

  生:(情绪高涨)想!

  师:谁和谁好?小朋友和红领巾好,小朋友不管到哪儿,……哎呀,老师卡壳了,哪位小朋友来帮帮老师?

  (学生兴致大发,情趣盎然,争先恐后。)

  生1:红领巾总跟到哪儿!

  生2:总把红领巾戴胸前!

  生3:红领巾会在胸前飘!

  ……

  师:哎呀!今天,你们比老师更像诗人了!那我们就来开个小小赛诗会吧!

  学生诗兴大发,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编出了好多有趣的小诗。我趁机引导学生将自己写的小诗贴在墙上。

  例1:谁和谁好?影子和我们好,我们走在前,影子跟在后。

  例2:谁和谁好?小刀和铅笔好,铅笔断,小刀帮。

  例3:谁和谁好?桌子和椅子好,桌子摆到哪,椅子跟到哪!……

  又如学习《假如》这首诗,在充分感受了小作者想象自己拥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之后透露出的真善美以后,我请孩子们想想“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些什么?”仿照课文,试着编一首儿歌《假如》,学生们兴趣盎然,立即展开想象。孩子们这样写道: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生传染病的科利亚画一个可爱的布娃娃,让布娃娃和科利亚一起快乐地玩耍,不再让科利亚呆呆地躺在病床上。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画一双漂亮的棉鞋。让可怜的小女孩也能像我们一样快活不用赤着脚走,让小脚冻得很红很红。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台湾的小朋友画一艘大船,让他们乘着大船去北京看看真的雪。……

  3.借体裁仿技法,培养写作技能

  小学生的写作基本技法有以下几点:

  一、审清题意(包含1、找准题眼2、语法分析3、要求揣磨4、字词推敲5、续补开拓)

  二、确定中心(包含1、依题立意2、量材立意3、求新立意4、以小见大5、合理联想)

  三、选择材料(包含1、独具匠心2、选材典型3、着手题眼4、点面结合5、力避雷同6、量体裁衣)

  4.构思全文(包含1、烘托陪衬2、巧加包装3、凤头豹尾)

  与写作教材不同的是,范文是间接显示写作知识,具体表现写作技巧的。其间接性、具体性和示范性要求学生将阅读与模仿统一起来,变他人经验为自己经验,促使写作知识的迁移。

  例如,第四册《我为你骄傲》一文中有“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这两个比喻句写得非常好。在教学时,我一句句地分析讲解,让孩子们明白文中石头像什么,又像什么,我们逃走时像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比喻,你能不能给它换一换,力求让孩子学会用比喻。在平常鼓励孩子多用比喻句并能比喻得恰当。

  写话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都要经过由仿写到创作的过程。关键是寻找仿写的点,积极地去理解文章,这样既有利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巧填“空白”——扩写

  “空白”即作品中被省略了的语言或图案等。它是作者为讲求炼字炼句和语言的含蓄美而留下的空间。一部作品有了空白语言,势必造成许多意义特质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亦即或造成作品的意义特质出现不可捉摸的真空,或造成作品内在逻辑出现意义承续上的断层,或造成作品的意境出现歧义,从而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疑惑与障碍。扩写,就是将原有的句、段或一篇文章内容不够具体的地方写具体。扩写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

  出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教材中有些地方的叙述比较简略,有的形成空白,教师要抓住这些简略或空白处进行补充练习。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能善于挖掘教材,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从而创设情境,如此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课堂练笔,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解决学生练笔时“无米之炊”问题,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用好这些“疏漏”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

  《从现在开始》一课,森林中选“万兽之王”,袋鼠上任了,它叫大家都跳着走路,动物们纷纷议论,叫苦连天。这议论、这苦文中没有直接表达,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写话,从而体会了不按自己的生活方式过自己的苦处。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谈谈小动物们都会说些什么。有的说:“袋鼠,你太欺负人了,你这命令可把我们给累坏了。”“我是一条蛇,跳得我美丽的尾巴都要断了!”有的说:“大象、河马呀,这么大的动物该怎么跳呀?”“我太胖了,看来我得减肥了!”

  “要知道并不是每个动物都像袋鼠一样本来就是跳着走路的。”……通过说话练习,我发现学生不但能很好地体会“叫苦连天”。

  又如《猴子捞球》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口语教材,图片中没有出现一幅关键画面:小猴捞球的过程。而代之以空白,让学生想象说话。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巧用“布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小猴是怎样把球捞上来的呢?学生静思默想后,各种方案纷纷出台,有用“草地上的树枝捞球”;有用“小石子”扔球,使球靠岸再捞上来;有用“猴子捞月”的方法捞球……课堂上,学生陈述自己捞球的方法,并讨论了各种方法的好处和不足之处,既发展了思维,又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设计一个写信环节:给小猴写封信,告诉它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将球捞上来,看看猴子们会选谁的方法。此环节激起了学生的好胜心,引发了写话的兴趣。我根据学生写信的内容,在稍后的时间里,又设计了一个回信环节,引导学生用小猴的口气,给小朋友写回信,学生兴致更高,不多一会儿,各种回信就交上来。

  在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当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从而对写话产生更为高涨的热情。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我们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三、巧用想象——续写

  想象让孩子们变得更有灵感、更大胆了,也让他们变得和文本亲近了……

  低年级的课文故事性强,富有情趣,结尾又常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孩子常常会被故事的情节所深深吸引。他们会为文中不幸的小羊抱不平,会为狐狸的聪明而拍案叫绝,会为可怜的小树叶而伤心落泪……此时,孩子的思维特别活跃,想象力异常丰富,我们可以为学生架起一个支点,让他们的想象有所依托。续写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通过一定的提示,先让学生了解一个场景,明白这件事是发生在哪里的,在什么时间发生的,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想象联系实际进行续写。续写可以是给课文补充一个适当的段落,或插进一个合理的情节;也可以根据文章的结尾,写出故事的延续和可能的结局……

  如学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说说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几天后,他又种了一棵葫芦,那他这次能得到葫芦吗?由于学生从课文中种葫芦的人得不到葫芦,看到了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了。所以,他们设计出很多种结果。这种具有故事情趣的题目,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他们的习作生动而精彩,充满了童趣。一个孩子是这样写的:看着落在地上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想难道葫芦真的离不开叶子吗?几天后,他又种了一棵葫芦,这次他不仅盯着那些可爱的小葫芦了,叶子上只要爬着几只蚜虫,他就赶紧治一治。在种葫芦人的精心照料下,他得到了葫芦。也有孩子认为种葫芦的人只顾葫芦和叶子而忽视了根的营养没施肥、没浇水,结果还是没得到葫芦。总之,在学生的笔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诞生了。

  我手写我心,在这一篇篇奇思妙想、妙趣横生的写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对他们多给予指导、肯定,一旦学生思维的火花被擦亮,其效果简直令我们既吃惊又欣慰。

  四、巧说图画——编写

  在《课标解读》中指出,低年级看图写话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应走“由说到写、说写结合”的路子。学生说得有条理,富有想象力,表达了真情童趣,就成功了一半。低年级教材中图画色彩鲜艳、内容生动,以看单幅图写话的居多。如人教版第三册《语文园地四》“我会写”:看图写几句话。图上画的是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动物园参观,假山上姿态不同的可爱的小猴子正吸引着他们。教学时,我积极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互动氛围,鼓励他们讲真话,抒真情,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能说,并且越说越好。上面情景导入以后,我又展示文本图。

  师:假山上的小猴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1:小猴子们太可爱了!我喜欢孙悟空,喜欢小猴子。

  生2:小猴子很顽皮,有的当秋千,有的吃苹果,有的哈哈大笑。

  ……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说话找猴”的游戏。把你最喜欢的那只猴子介绍给大家,大家根据你的介绍在图中寻找你喜欢的那只猴子。看谁介绍得清楚,让大家一下子能找到。教师相机引导的互动游戏场景,可以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思维和语言场中,流淌出率真而又充满个性的思想和语言。在学生充分说好图画的基础上,我再指导学生进行写话。

  教材是例子,精读细品,大有文章,当然决不能画地为牢。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在低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依托文本,要善于找寻、创造写作的机会,激发孩子的创作激情,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写的训练,让孩子在文本的引导下步步走进习作。在这一次次练习中,老师做智慧的引路人,让孩子们写得惬意、写得有效,享受到写话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陆晓扬、陈惠芬《走进课文走近习作》[J]《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11期

  [2]朱瑛、张立元《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培养例谈》[J]《小学语文教师》2004年10期

  洪美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