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教材教学方法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8-0086-02

  改革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实验兴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中体会到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提倡以实验为主的“引导发现法”或“边讲边实验法”进行概念、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于教改后的教材内容,课堂上一般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而发现、形成概念。例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做白磷燃烧的实验前,首先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当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时,及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得出结论。这种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去分析对比、概括,从而形成概念;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实践中认识概念,理解概念,从直观感知到理性认识,进而确信理论概念的正确。

  二、提倡采用“边讲边实验法”及“对比迁移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指出:“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把一些实验引入课堂中,采用“边讲边实验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例如:在“氧气的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做好C,S,P和Fe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学生认识氧气化学性质的关键。当教师演示实验后,可让学生把学生实验“氧气的性质”放在课堂上做,以增强感性认识;当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可用“对比迁移法”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及用途之间的联系。

  三、提倡用“讲练结合法”进行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等的教学。化学用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化学用语和化学计算是初中的难点,教材在编排上注重难点的分散。因此,对这些难点的教学适宜采用分散教学,宜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勤练的“讲练结合法”,这种教学法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有教师的精讲,也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勤练,并强调教师要把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的内容分散到平时的教学中,对这些知识进行有计划地复习、巩固,不断强化记忆。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教师精讲,提出练习任务,说明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并经常地让学生写每一个元素符号或化学方程式时要会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现象。在化学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讲明练习的方法并做出必要的示范,由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进行分别辅导,练习之后学生相互交流或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四、提倡用以自学为主的“导读法”、“讨论法”进行叙述性内容的教学新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文字表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且图文并茂,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可以自己学懂,对于这种类型的教材内容,采用以自学为主、阅读、讨论、演讲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事先编制自学提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学提纲自行阅读,读后解答自学提纲中提出的问题、练习题,然后学生互相讨论矫正,教师在学生自学时巡回辅导、重点指导、释疑解难、收集信息。在学生相互矫正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拔、启发或讲解,最后也可让学生演讲、小结。这种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训练。通过不断地培养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可得到逐步提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好的化学教学方法会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也能为学生适应未来的发展打基础,为国家培养出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帮助学生形成具有高素质的、有能力的未来人。

  孙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