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烟台福建会馆看妈祖文化的深远影响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烟台福建会馆,妈祖,文化
  • 发布时间:2014-09-13 14:56

  摘要:妈祖本是生活在宋代福建莆田的一个凡人,后人因其具有博爱无私的精神而将其神化。随着对外传播,遂逐渐形成一种特殊文化--妈祖文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福建商人为了方便贸易往来与集会,在烟台修建了具有闽南风格样式的福建会馆(又称天后行宫),并将妈祖女神供奉其中。从其丰富的的格局特点,不仅可以看出妈祖文化已与烟台当地人民的生活中紧密相连,而且还能进一步体会到妈祖文化的深远影响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烟台福建会馆;妈祖文化;深远影响

  妈祖文化是一种海上文化,于清末传入地处胶东沿海地区的烟台,烟台福建会馆是其驻足烟台的载体,让人们能多方面的了解妈祖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深远影响。近年来,妈祖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有关妈祖文化的著作也逐渐增多。本文针对烟台福建会馆格局与特点结合参考文献资料、以及自身对烟台福建会馆的实地考察,进一步阐述妈祖文化的源流、传播及其深远影响。

  一、烟台福建会馆的修建、格局与特点

  (一)烟台福建会馆的修建:

  烟台作为一个北方海上交通要道城市,自古以来经此地南来北往的旅客就很多。在清末年,烟台开埠通商,更是聚集了沿海各省的商人,他们为相互之间能更便利地联络与集会,往往会集体出资建一座仿照家乡建筑样式的会馆。其中有不少来自福建的商人,他们修建了福建会馆(又名天后行宫)。

  烟台福建会馆始建于1884年(清光绪十年),落成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其修建历时较长,修建过程亦极其复杂,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当时是由福建同化人

  叶庭铭在烟台负责选址督建的,建成后还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庆典仪式。叶庭铭死后,由他的

  儿子叶永昌、叶永甫二人负责会馆的管理工作。叶氏家族的人对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烟台市博物馆内至今仍保留有叶氏兄弟的合影。1996年11月12日,福建会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烟台福建会馆成为一座完全意义上的与妈祖文化相关的民俗博物馆,具有巨大的民俗文化价值。

  (二)烟台福建会馆的建筑格局与特点:

  烟台福建会馆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雕刻细致、宏伟壮观的建筑艺术特色。总体格局由山门、大殿、后殿、戏楼和两厢五部分组成。进入福建会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山门是一座高大的木石结构建筑,主门3间,两侧次门各一间,外加两耳房,高约10米,有14根柱础支撑,屋顶由雕饰精美的斗拱托住,上覆翠蓝琉璃瓦,屋脊上有‘二龙戏珠’龙吻,屋脊瓷板画有花卉、走兽、仕女图等。”[1](P120)山门的南面是大殿,歇山重檐,穿斗与抬梁混合结构。枋木、雀替、槅扇等部件雕饰祥禽、瑞兽、花卉、人物等。大殿坐南朝北,殿内中央供奉着美丽年轻的天后圣母(即妈祖)的神像,大殿是天后行宫的主体建筑,游人可以进入大殿内参观与朝拜。

  戏楼坐南朝北,直面大殿内海神娘娘的雕像,戏楼上有较大的戏台。戏台,传原为福建所造,因海运途中构件沉没,后在烟台补建。每到中国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降日)及九月九(妈祖升天日),人们聚集在这里,社戏以祭。两厢坐落于东西两侧,东侧的厢房现为妈祖文化陈列展,展览着从妈祖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的许多文物、图片与史料等。

  雕刻精美是烟台福建会馆的突出特点,被人们赞扬为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展览馆。“以品种而言:有木雕、石雕、琉璃雕;就形式而论:有圆雕、浮雕、深浮雕。里面的各种雕刻艺术品

  让人赞叹不已,大殿重檐间的琉璃雕色彩鲜艳,精巧细密;山门础柱上的盘龙凌空取势、活龙活现,石狮、石鼓俏丽玲珑,风韵独具;迎壁上的盘龙‘米芾拜石’、‘苏武牧羊’等石雕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还有整座大门、大殿的构件可以说是无木不雕、无雕不美,悬于山门梁枋下的花篮和乘莲珠造型优美、流金溢彩,触目皆是的龙凤、狮兽,或怒目、或舞爪,千姿百态,各有情趣。梁坊、雀替等处还雕有近百个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诸如‘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蟾’、‘赵子龙长坂坡救阿斗’等,刀法细腻,惟妙惟肖,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所罕见。”[1](P121)福建会馆美轮美奂的建筑风格特点显示了建筑者的聪明才智。由于他们的努力,我们才有幸欣赏到如此活灵活现、美妙经纶的建筑,这也是令每个烟台人引以为豪之处。

  二、妈祖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一)追溯妈祖文化的源流

  妈祖文化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已经与烟台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们从心底里对其怀有崇拜敬仰之情。但其历史可谓渊源流长,早在宋代时就已产生。“天后”(闽粤地区称为妈祖,北方地区称其为海神娘娘),其家乡故里位于福建兴化郡莆田县湄洲岛。出生于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在她出生的那天,“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并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2](P3)

  妈祖林默自小就生长在大海之滨,生前不仅聪明善良,得到神人的赐福,而且她还有防疫治病的本领:“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年,莆田瘟疫盛行,县尹全家也染上了疾病,有人告知县尹妈祖有解难之法力。于是,县尹亲自拜请妈祖,妈祖念他平时为官不坏,加上他是外

  来官,告诉他用昌莆九节煎水饮服,并将咒符贴在门口,县尹回去后遵嘱施行,不日疾病痊

  愈。”[3](P107)由于湄洲岛当地的沿海居民以出海捕鱼为生,时常会遇到危险,相传妈祖常能救助遇难的船舶、渔舟、商船。其中流传至今的传说故事也数不胜数,如:机上救亲,说的

  是妈祖织机上出神营救海上遇险的父兄的故事;化草救商,说的是湄洲西有一个乡名门夹,有商船遭遇风险,求救于妈祖,于是妈祖掷草化木附舟,使其得以不沉。因此她受到人们的敬重与爱戴,被称为“神女”。

  然而妈祖林默活的时间并不长,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日辞世,此时她年仅二十八岁。这一天,正值重阳,妈祖托言登高远游,然而在湄洲屿“飞升”。“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传说,他们看见嵋峰山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又恍惚听见空中有一阵阵悦耳的音乐······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2](P3)于是人们为她修建庙宇并加以祭祀,其逐渐成为莆田沿海居民的保护神。妈祖信仰原本只盛行于福建莆田妈祖出生地的沿海一带,后来不断向外传播。

  (二)妈祖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妈祖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主要与宋至清历代帝王对其不断褒封有关。从宋徽宗到清咸丰帝,妈祖受到各代皇帝褒封多达20多次,由“夫人”、“妃”、“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

  宋代时,妈祖就被册封为“夫人”、“妃”。宋代宣和年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国时,

  中途遇到大风,路允迪所在的船,被认为是由于得到了妈祖的庇佑,得以幸免于难,因而,特赐庙号曰顺济。“乾道乙丑加封善利。淳熙间加封灵惠。庆元、开嬉、景定间累封助顺、显正、英烈、协正、集庆等号,又《夷坚志》兴化军海口林夫人庙,灵异甚著,今进为妃云。则在宋时已封为妃也,《元史·祭祀志》南海女神灵惠夫人,至元中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是天妃之名自有元始。”[4](P625)

  元代妈祖被封为天妃,这与当时实行的南粮北运的漕运政策有关,妈祖作为海上保护神有助于漕运的顺利进行:“元文宗天历元年夏,备海道万户府分司运粮至大海,遭飓风骤起,巨浪连天。七日夜不息人困力疲,运艘几乎翻复,舟人哀号祷神。会日暮,有灯从天空而下,

  掩映舟中,辉煌如昼,宛见神灵陟降。少顷,怒涛顿平,船上觉异香缤郁。二年,漕运复籍默庇无失,加封‘护国辅主庇民显祐广济灵感助顺福惠徽烈明著天妃’。”[5](P205)

  明永乐时对其加以褒封,与郑和远洋航行有重大关系:“在郑和的力陈下,皇帝‘赐祠乐师,尸祝者遍天下焉’,使天妃庙祭典更加隆重、热烈,京师城里也兴建起妈祖庙,对妈祖女神礼待有加。”[6](P158)

  清朝统治者同样也十分重视妈祖文化,“清代对妈祖的褒封,在历代次数最多、规格最高、字数最多、密度最大、但也最有规则,超过宋元明任何一代。”[7](P282)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妈祖首次被封为天后,究其原因这与当时施琅成功收复台湾有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率水军攻克台湾,也上奏得到海神天妃的帮助,康熙帝欣喜之余于第二年赐封‘护

  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把妈祖封号由妃升格为后,这是人间女性名份品位的最高点,可见清王朝对利用妈祖以统一台湾的作用是极为重视的,从此‘天后’称号广为流传”。[7](P160)继康熙帝以后的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以及咸丰帝也对其进行不断地褒封。因而,妈祖的地位不断提高,妈祖文化也遂由福建地区不断向外得以传播与发展。

  三、从烟台福建会馆看妈祖文化的深远影响

  (一)有利于加深烟台与福建南北两地人民之间的友谊

  烟台福建会馆是由福建商人共同出资修建的,是福建商人北上的见证,同时也是妈祖驻足烟台的重要载体。它的建成不仅有利于福建商人业务以及乡情上的往来与联系,同时也有利于两地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起到加深两地人民友谊的重要作用。

  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她将烟台比做“灵魂的故乡”,这与她童年在烟台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冰心于1900年出生在福建福州,然而:“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婉莹的父亲奉命到烟台,任海军训练营营长,同时筹建水师学堂,全家从上海迁到了烟台。”[8](P11)不仅如此,冰心还和父亲一同去参加过烟台福建会馆的落成仪式:“为了庆祝会馆落成,宴请当地官绅,唱戏三天,谢葆璋是被邀请的主宾之一。谢葆璋带着婉莹来到会馆的山门前,婉莹被那金碧辉煌的宏伟建筑惊呆了。特别是那金字的匾额上‘天后行宫’四个字,都是她认得的,她轻声地问爹爹:‘天后行宫是谁?’父亲说:‘这是供奉海神的宫殿······求她保佑海上平安。’这个优美的传说,深深地烙在婉莹纯洁的脑海中。”[8](P16)妈祖光辉善良的形象早已深深地印刻在年幼的冰心的心里,她对这位来自自己家乡的海上娘娘也十分崇敬。因而烟台福建会馆无形之中拉近了烟福两地的距离,妈祖文化对于加深两地人民的友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每当烟台福建会馆举行大型的祭祀妈祖的活动时都邀请许多福建人参加。其中,2010年烟台福建商会举办的第一届妈祖文化节和纪念妈祖诞辰1050周年祭典活动,同时也是历年来烟台市举办的妈祖文化活动中最为隆重的一次。为庆祝这一盛大节日,由烟台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主办、烟台福建会馆、烟台福建商会共同承办在烟台福建会馆举行,主办方举办了大量有民间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如:传统古装戏、京剧、吕剧、民间杂耍、锣鼓等传统表演节目,福建商会还特别邀请了驻山东各地的福建籍商团、人士齐聚烟台,并从妈祖故乡莆田请来了民间祭祀团进行盛况空前的并具有浓郁福建特色的民间祭祀表演活动。从上述可以看出妈祖文化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不仅与烟台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

  一起,人们从心底里对其怀有崇拜敬仰之情,而且更有力地加深了烟台与福建两地人们心灵上与感情上的沟通。

  (二)对于连接海峡两岸的文化信仰起着重要纽带作用

  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祖,有着共同的文化信仰,台湾先民早先就把妈祖文化信仰带到了台湾。“台湾人称早期从湄洲分灵的妈祖像为‘开台妈’或‘开基妈’。妈祖在台湾同胞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魅力,是台湾拥有信众最多的一尊神袛。台湾全岛现有妈祖庙800多座。”[9](P34)

  台湾人们信仰妈祖而且他们每年都会举办迎立妈祖的活动:“1989年5月,台湾宜兰县

  就有19艘渔船载着244名信徒直航湄洲,并迎立回祖国内地妈祖祖庙的38尊小型妈祖像和两尊大型神像。”[10](P187)台湾居民对于妈祖怀有深深的敬意并且他们信仰的十分真诚。福建会馆作为妈祖文化信仰的载体,同样可以为异地他帮的台湾人民在这里找到心灵上的归属感。福建会馆在烟台的坐落不仅有利于烟台与台湾之间经济与贸易上的往来,而且有利于加深两

  地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更重要的是妈祖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信仰把海峡两岸人们之间的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妈祖信仰成为台湾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它就像架设在人们心中的一座桥梁,把海峡两岸的胞情乡谊紧紧地连在一起。”[9](P34)因此,妈祖文化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可以作为见证台湾与大陆之间同根同源的象征,同样可以见证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海峡两岸人们的信仰与感情都会紧密相联。妈祖文化被海峡两岸人民共称为“海峡海平女神”,架起了两岸同胞沟通骨肉情意的桥梁,并在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中外友好的交往

  随着妈祖文化不断地从中国向海外传播与扩展,许多临海国家也将其作为一种文化信仰,并建有妈祖庙。妈祖庙遍布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印尼、泰国等地,就连在巴西、加拿大、墨西哥、美国旧金山等华人居住地,也有妈祖庙的踪迹。因而,妈祖文化可以见证中外的友好交往,下面以中日友好交往为例进一步的阐述。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有许多共同的文化信仰,中国的海神信仰妈祖很早就传入日本,日本作为沿海岛国也成为国外信仰妈祖最早的国家:“试举些例证:琉球(今冲绳)是日本最早信奉妈祖的地区。当地有三座天妃宫:一处是下天妃宫,位于那霸天使馆东侧,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05)。一处是上天妃宫,该宫位于久米村。还有一处是姑米岛天后宫,该宫位于姑米岛真谢港,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在神户中华会内有天妃宫,该会创于1892年,由清廷驻日公使李廷芳、驻神户大阪领事洪遐昌发起,内设天后宫。此外,北海道的青森县也有天妃庙。”[11](P52-53)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妈祖信仰早在明永乐时期就已经传入日本,并且像北海道、神户等地都建有妈祖庙。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作用。日本文化对中国也有过一定的影响:“程顺则《重建天妃楼记》称河口原来的妈祖庙很小,康熙二十五年至三十二年,由日本人资助,进行扩建,出现庞大的天妃宫,当时日本人还来此庙学医术,其中的魏士哲专学补唇术,后来成为琉球的著名外科医生,她回国时曾带去天妃像和千里眼、顺风耳像三尊,至今犹存,这是中日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11](P58)烟台距离日本较近,烟台福建会馆作为妈祖文化信仰的载体,每年烟台福建会馆举行活动时都会有许多日本人也加入其中,这更进一步加深了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与互动。

  (四)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妈祖具有的勇敢、博爱、奉献的高尚情怀让人们愿意把她敬为女神,并鼓励后代向她学习。妈祖文化引人向善的品质受到后人的重视:宋代状元黄公度曾用诗句“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元代诗人张翥曾用诗句“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等来形容它的重要作用,加之又不断受到了统治者的推崇,其影响力不断扩大。他们的目的都是希望使其成为促进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由此可看,毫无疑问妈祖文化组成了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作为博爱、正义、善良的代表,妈祖当之无愧。代代相传的妈祖故事都表达了人们对乐于助人、扶危济困的向往与追求。关于妈祖优良品行的口传故事和神话描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首先是关于妈祖牺牲自我,挽救海上遇难的人们的故事,体现了她舍身忘我的高

  尚情怀;其次是关于妈祖尽心尽力、治病救人的故事,主要赞颂她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再次是关于妈祖拼尽全力与危害人间的妖怪作斗争的故事,显示了她爱国护民的品质;最后是通过记载妈祖日常的生活故事,从细节中显示了妈祖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尊老爱幼的道德品质。这些故事,都在诉说她的勇敢、善良、孝敬、博爱、扶危济困等美好品质,对

  后人心灵的陶冶、社会风气的转变,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包含巨大价值的妈祖文化,充实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起源宋代福建沿海地区的妈祖文化源远流长。后因其扶危救济、博大无私的精神使之不断向海外传播,逐渐成为沿海地区民众生活的信仰女神。烟台地处胶东沿海,也深受妈祖文化的影响。其中这座具有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享有“鲁东第一建筑工程”美誉之称的福建会馆(又称天后行宫)就是妈祖文化驻足烟台的象征。

  妈祖作为海洋女神形象的代表,寄托了沿海地区民众对航海平安的殷切期盼之情。俗话说:“有海的地方,就有妈祖”,妈祖文化信仰作为沿海居民共同的精神寄托,发挥着联结人与人心灵纽带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妈祖文化已超越了一般的民俗文化,成为海内外华人和沿海居民共同的精神寄托,体现着中华民族强烈的心理认同感;另一方面,妈祖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深入研究妈祖文化,保护妈祖文化遗产,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刘铭伟.烟台精华[M].北京:中国出版社,2003.8:120-121

  [2]龙辉.赤湾妈祖文化概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1:3

  [3]朱宁虹.中华民俗风情博览o宗教信仰[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107

  [4](清)赵翼著、栾保群、吕宗力校点.陔余丛考[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625

  [5]林庆昌.妈祖真迹[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1:205

  [6]林国平、彭文宇.福建民间信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158

  [7]罗春荣.妈祖文化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9:160、282

  [8]卓如.冰心全传o上[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11-16

  [9]林文豪.妈祖--连接台湾海峡两岸的信仰纽带[J].民俗画刊,1990(4):34

  [10]谢必震.台湾历史与文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187

  [11]宋兆麟.中国妈祖神与日本姊妹神[J].民俗研究,1993(2):52-58

  张洋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