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校园人文环境的比较与研究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校园,人文环境,规划理论
  • 发布时间:2014-09-13 16:25

  摘要:环境育人是当今校园文化建设所倡导的主要目的,因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校园人文环境规划理论、建设特征的比较与研究,进而提出对国内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校园;人文环境;规划理论;建设特征

  校园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其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他们在校园受教育的形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课堂上受到的传统式教育;一种是他们在校园学习与生活中受到的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后一种越发受到教育者的关注与重视,也赢到师生们的极力推崇。因此,校园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师生提供很好的教学环境,人文环境建设也至关重要。

  一、国内外校园人文环境规划理论的比较

  1、动静比较

  二战之后,西方国家校园建设由之前重视建立未来发展的理论转变成动态的校园设计理念,不仅仅注重建筑的单体和总体空间结构的灵活性,更注重校园整体的有机生长,具体表现在灵活而动态的空间布局和清晰而有机的发展脉络、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整体形象和标准化的设计。而在国内,目前校园规划的特征可以用“一劳永逸”来概括,相比西方的校园人文环境规划理论,中国的规划是静态的,忽视校园的有机生长。国内这种静态的人文环境规划理念影响校园和谐健康的发展。

  2、文脉主义的比较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西方国家在校园建设方面,非常注重对历史环境的保护与延续,更多的设计都是从地方建筑特色或者传统中寻找灵感来体现校园的文化特色。但是在60年代之后,一些新的观念,例如:以生活经验和人的体验为着眼点,从宗教、历史、文化中寻找特殊的意象和意义,并且借住人类学、行为科学、符合学和心理学,从认知的领域为来描述城市空间组织,以关注社会系统和改善生活环境质量。这种校园设计思想注重使用者的未来扩展的可能性、行为要求和空间的联系方式,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交流、相互接触的机会,而在中国,古代的书院、大学也是非常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延续的,一些雕塑与建筑的设计都体现了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二、国内外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的特征的比较

  1、关于学生个性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个性一直是西方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在西方国家,学校即非常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主活动,也非常重视学生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相比较而言,国内的教育传统并不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大部分学校是不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的,而是早早的将学生的个性封闭在摇篮之中。总体而言,国内校园的社团活动普及面及受重视程度较低,学生自主活动与自我管理方面的培养亟待提升。

  2、关于人文教育理念方面

  从古希腊神话一直到近现代的理论著述,西方国家一直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担忧:知识和技术不但不能造福与人类,反而可能成为人类自身的坟墓。尽管西方在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的名称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对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格培养的认识基本相同。由于他们在历史文化背景、政治、经济方面的差异,使各国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相比较而言,中国在文学、书画艺术等方面也很早就涉猎到人文素养教育理念,例如: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提出“成教化,助人论”的理论观点,强调艺术的社会文化功能,特别是道德教育的意义。以及中国古代的书院、大学都是很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的,但是在近现代的校园建设中,由于盲目求大、求洋,而导致失去自我,导致与民族的优良传统出现断层。简而言之,国内的人文教育理念没有像西方那样被一脉相传的传承下来。

  3、关于校园文化、建筑与社会的关系方面

  在西方国家,他们普遍认为“校园应该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所以他们的校园建设在总体格局上都呈现开放性的特征。例如,他们的学校与城市之间几乎是没有什么界限的,即使有,也只是象征性的,任何人都能进学校参观并使用学校的教师与图书馆,学校与社会使相互依赖的。在国内,校园与城市被严格划分开来,尤其现代在城市的郊区大力兴建的大学城,学校为学生提供学生专用宿舍、食堂、俱乐部、商店等,同时校外人员是不可以使用学校的设施及图书馆的,学校与城市被完全隔离开来。 这种校园文化、建筑与城市社会脱离关系,不利于学校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三、借鉴与思考

  1、注重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

  《易·系辞上》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校园里面,校园的建筑、雕塑、标识、小品等一些元素属于“器”的范畴,而大学的精神、办学的理念等一些元素属于“道”的范畴。古今中外的书院,曾多运用雕塑、对联和匾额等一些装饰的手法,把传统美德、人生哲理等价值观念与建筑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而形成了强烈的文化氛围与艺术感染力。我们现代应继续弘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让正确的理念引领我们下一代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是现代高校人文环境建设的起点与归宿,要尽最大努力发挥校园标识、建设等一些元素在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2、注重与地方文化相结合

  校园不是封闭的象牙塔,地方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根据国内外课程标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重点改革人文素养和地方文化,挖掘并开发地方文化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价值,让学生与当地民族风情、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进行亲密接触,提升学生的社会涵养与人文知识。

  3、注重尺度的合理运用,控制建设的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为尽快赶上时代的步伐,国内校园建设盲目扩建或重建,给校园空间布局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校园在进行规划时应先进行充分的论证,以确定校园的合理规模,把握校园的特色空间文化,创造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环境。

  校园人文环境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校园建设必须把人文环境的建设放在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校园人文环境建设重点是要体现它所在的地方文化和校园办学特色的理念,校园人文环境是学校的建筑风格、校园景观特征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反映了一定群体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1]。一个校园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不仅能给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全面而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郑继兵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提升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水平[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32):10.

  宋明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