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探讨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大学生,社会化
  • 发布时间:2014-09-15 09:32

  摘要 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理论,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道路。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人,必须在思想上认可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这样才能够在行动上践行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带来的是更加丰富的物质与精神世界,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更加驳杂的文化与意识形态。高校大学生要想在建设现代化的中国,先进的中国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就必须要从思想上端正态度,从实践上社会化,大众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学生;社会化;实践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是指导实践的理论,是人的思维与智慧的体现,认得思维思想是需要靠实践来检验其正确性的。因此,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对于人们熟悉理论、运用理论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社会化的重要阵营。高校的大学生是活力最大的群体,是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中具有较高层次的群体,因此,将高校的大学生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化的基地是十分有意义的。大学生在未来必然会逐步的步入到社会中去,而其自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价值观与行为都会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所以,应当将高校的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社会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以及大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与特点相结合,在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普及与成长的同时,进一步的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实践者的教育体系,不断提升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育人作用,同时引导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并逐步认同,最后达到信仰马克思主义,愿意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努力的目的。

  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是民族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也是祖国建设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目前阶段,我国正处在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性时期,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改革与国家韬光养晦的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理论,是保证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论思想支撑。对于大学生来说,现在的时代是开放的时代,混乱而庞大的信息充斥的现代的社会,多重的意识形态正在侵蚀着高校学生们的思想。崇尚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的风气也在各大高校中不断出现,由此引出的一些列的社会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国家与社会的稳定。

  青年大学生需要一个科学的,正确的思想、信仰与指导,大学生需要有正确思想进行武装,这样才能够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思想的清醒与行为的统一。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先进的理论,党和国家的选择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当也有资格成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指导理论。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代表群体,是青年中的先进群体。大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最强的群体,是具有很高创造性的群体,相对而言,大学生群体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容易,这主要体现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理与马克思理论的准则上。现代的时代与上世纪的时代不同,对于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已经不再能够仅仅的采取思想灌输的渠道,大学生群体是拥有相对独立的思维,因此,需要以实践进行引导,将马克思理论以实践的方式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后,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这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大众化与社会化,马克思是普遍的指导理论,因此其需要一定的人的信仰与支持,这并不是指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全理解,而是一种价值观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认同。因此,在大学生中间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尤其要讲究艺术性,要增强其科学性、针对性和提高其实效性。

  对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实践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加强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基础投入,教育需要投入,需要的是稳定而具有建设性的基础性投入,需要学校对教育的认同,需要教师的真正的切实投入。对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方式还应当是让大学生进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之中,只有在时间中才能够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在这个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大学生的实际技能能力,同时还让大学生切实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与先进性,只有经过这个过程之后,大学生才能够真正的认可马克思主义,才能够由内资外的接受马克思主义,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并且在人生到的道路中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生的准则,行为的准则,这是推进马克思中主义理论大众化的最主要途径。这个途径是需要高校由上自下的配合的,需要对学生们的课业、活动等方方面面进行调整,也需要专门的部门对该项目进行指导与配合,这需要学校的重视与投入。

  其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培养还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与觉悟,这方面则需要同学、朋友之间的相互影响,起到带头作用的人能够给身边的人作为榜样,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人的行为与信仰。这其中需要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培养过程中的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人、有觉悟的人去自发的,自觉的去起到带头作用,这样才能够从内部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完善活动机制,使社会实践持续化,推进大众化工作长效化。社会实践要达到长期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长期教育的目的,就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规律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成长规律的契合性,坚持高校与社会长期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特别是以科技服务和扶贫帮困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实践,回来带着问题开展研究,信息不断线,成果有回馈,使短期实践行为和长期合作联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合作能力。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社会实践考核评价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机制。

  参考文献

  [1]苏春艳.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调查与思考[J].改革与开放.2009(05)

  [2]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情调研课题组,辛向阳,陈建波.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调研报告[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01)

  [3]蒋桂珍.对贵州省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4]陈延斌,周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伦理学研究.2008(06)

  [5]杨飞,刘海华,田景文,姚英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马瑞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