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产业战略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日本是世界文化产业第二大国,其以确立文化立国为战略,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打造日本特色和地区特色,培育国内外市场,协调政府与NGO的共同管理;启示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应当以政府主导为发展模式,以战略、促进法、特色为路径。

  一、日本开展文化产业推进政策的社会背景

  日本并非从一开始就具有将文化和产业结合起来的策略意识。而政府开始关注与文化和知识相关的产业振兴也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战后的日本开始关注文化产业的契机来自于当时充斥着整个社会的亚文化。如“太阳族”、“暴走族”、“水晶族”等各式各样的“族”以及“御宅”、“涩谷系”、“里原系”等各样的“系”。可以说战后的日本正是孕育这些自发的年轻人文化和反文化的最佳时期。在战后高度消费的年代,商业的对象开始面向这些个人需求。因此,日本在如设计、时尚、休闲等诸多领域中的文化产业起初并非由国家重点支持而使其发展起来的,而是以自身生活文化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

  然而最近几年情况发生了变化。日本政府开始制定出很多文化产业振兴政策。其前提条件是技术革新和新市场的成立。如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和网络宽带的发展,网络市场经济逐步扩大。而日本在战后的少子化趋势以及1947-1949年出生的人的大量退休也是背景之一。因此人们很需要一个面向成年人的文化服务以及很期待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市场规模的扩大。于是日本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以雄厚的文化资源和强有力的政府支持、注重培养文化产业的优秀人才、注重文化产品衍生市场的开发等机制做后盾,打造日本特色和地区特色,培育国内外市场,协调政府与NGO的共同管理。以下简单介绍日本文化创造产业的战略和政策。

  二、旅游立国和“日本品牌”战略

  日本的文化产业振兴策略与“日本品牌”战略密不可分。“日本品牌”战略政策当初是小泉政府在制定旅游观光政策中提出来的。2004年11月发表的“观光立国推进战略会议报告书”的第二条“提高旅游革新文化的磁力”中写道:“…观光旅游与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国家的综合魅力密切相关…要有机开展产业立国、信息立国、文化立国、环境立国,让它们成为展现这个富有魅力的观光立国的国家印象…”具体的振兴策略则是“东京的时装周(JFW)”、“日本餐厅的海外普及以及推进机构(JRO)”的设立、设立有关日本食材、饮食文化的讲座和学科、传统文化(相扑、建筑、茶道)的振兴。此外还成立JAPAN商标事业促进会,聘请专家帮助促进地方商标、工艺品的发展。此外将符合亚洲年轻人的日本印象的动漫、电影、音乐等与旅游也结合起来。之后“日本品牌”这个观念超越了地域迅速渗透到了整个日本的文化产业策略当中。

  三、知识产权立国和(电影、电视剧、音乐、出版业等)信息产业全球化战略

  知识产权立国和信息产业振兴政策也和文化创造产业密切相关。日本的经济产业省在2007年4月召开了“有关服务产业的技术革新和生产性”的研究会中不以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品质和价格差异化为目的,而是确立以最大限度发挥包含文化在内的日本潜在能力的新品牌为目的。在各样的知识产权中,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日本的电影、动漫、游戏等信息产业在全世界广受好评。日本国内也随着利用网络开展的信息文化商业活动日益高涨。这些使用不同方式开展的文化产业随着知识产权立国的战略而顺利开展。

  此外,在“信息产业全球化战略”的报告书中,将同时具有“文化”和“产业”的信息产业从作为“产业”的角度出发,即如何把“文化”与经济价值结合起来的角度出发,再次确立了将人才、技术、资金等信息商业资源的整合、号称商业枢纽的电子市场的构建、价值链的重新构建和新商业的展开作为新的目标和方向。

  四、新日本样式

  “新日本样式”是日本经济产业部商务信息政策局提出来的、建议提高产品设计的附加值的策略。2005年5月10日日本设置了“新日本样式?品牌推进商谈会”,提出了“立足于日本的传统文化,吸纳当今社会的流行因素和机能,形成符合现代生活的日本文化品牌效应”。会上还提出了要开展6个活动,分别是:先进技术产品与传统技艺相结合的产品开发活动、以开发新市场为目的的网络区域构建活动、具体的商品、(电影、电视剧、音乐、出版业等)信息产业开发活动、品牌评价机制活动、感受日本(feelJapan)活动、培育品牌领导者活动、海外宣传活动。

  五、亚洲网关战略和日本文化产业战略

  安倍晋三内阁提出的“亚洲网关战略”指让政府主导产业发展政策的方向性,为了吸引亚洲乃至海外诸国,让日本在人力、资金、信息方面成为连接亚洲和世界的桥梁,同时提高日本的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的政策项目有3个:通过向海外展示日本魅力而扩大市场、强化文化产业的海外拓展竞争力、坚实文化产业基础。第一个项目的具体活动内容包括表彰致力于普及日本文化的外国人、举办国际动漫节、日本时装周、日本饮食文化的海外宣传、成立“日本创意中心(Japancreativecenter)”、加强海外公馆、独立法人、自治体之间的联络和协作、在成田机场的入口处展示具有日本独特魅力的商品、饮食文化等。第二个项目的具体内容则包括“信息产业全球化战略”、开发优良住宅和汽车、保护国际知识产权、通过EPA提供打击盗版策略等。第三个项目的具体内容包括支持孩子们的创作活动(设计、绘画)、充实小中学教育中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的体验活动、促进短期大学和综合大学的留学生工作的开展、开展对留学生的支援活动、增加亚洲日语海外学习的场所、加强日本语能力测试等日语教育、为亚洲各国的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帮助等。

  总之日本的文化产业战略是在充分考虑到与亚洲诸国的关系后而构建起来的。在这之中除了歌舞伎等传统艺能同时也将动漫等流行文化放在了重点,其目的在于向全世界宣扬具有日本独特魅力的生活方式和对文化的理解方式。同时在这个战略中不容忽视的是日本还积极准备适宜于各个领域的优秀创作者开花结果的土壤,努力创造出一个可以培育各个层面的人才、让这些创作者无论在经济地位上还是社会地位上都可以享有好评的社会环境。

  六、对中国的启示

  2009年7月,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9月,文化部颁布《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文化产业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内容。然而,中国的文化产业起步晚,而且长期处于混乱无人管的状态,因此还存在以下问题:1.文化产业团体和企业虽然多,然而不够集中。2.文化产业的资源分配机制混乱。3.文化产业就业人员素养低,人才构造欠缺合理性。4.尚未完成文化产业连锁。5.投资、融资机制与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不一致。

  结合以上对日本文化产业战略的分析可以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得出以下启示:要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管理机制,将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的国际形象、政治、经济形象的建立相结合,政府应加大资金以及政策上的支持。新兴文化产业要代替传统文化产业成为发展重点,同时要提高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加强市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集中文化产业的资源,创造中国品牌效应。要使产业构造向多样化、多领域发展。培养优秀的文化产业工作者和创作者,努力营造一个公平、活泼的社会环境。创立投资,融资的合理机制。(作者单位:安康学院外语系)

  刘婷 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