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之拙见
-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水平,民办大学,矛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04 15:37
随着民办高校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家对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也越来越关注。目前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也从过去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成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要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就必须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民办大学。但是民办高校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此外还有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内涵发展任务繁重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扰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民办高校要办成高水平民办大学,急需进一步深化改革。
1.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的意义
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这是国家的需求,是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换,矛盾的一个方面是老百姓要求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需求在变化。矛盾的另一方面恰恰是我们国家优质的高等教育严重短缺。换句话讲,现在的矛盾是老百姓想上好大学,但是我们国家的好大学太少了,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
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就要转变。具体而言,要从过去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成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这对高校一系列的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通过建设一批高水平民办大学,有利于缓解这一矛盾,有利于满足老百姓多样化、个性化的高等教育需求。尤其是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办教的积极性,在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阶段,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高等教育领域,这无疑对我国拓展高等教育资源,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带来重要影响。
构建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形成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我想这是今后民办高校工作发展的走向。如何通过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建立,来发挥这些学校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对于破解当前民办高校发展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怎样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
高水平民办大学的核心是学校自身的办学水平,关键是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声誉是否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2.1提高社会认同感
首先民办院校要有自己的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定位对民办高校发展十分重要,一所高校如果办学定位清楚,就能充分调动社会和学校自身的资源,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沿着正确方向前行,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定位模糊,它就要走好多弯路,可能就办不好。定位是决定学校的办学规模、层次、类别、专业等如何选择的根本,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人才需求的重要基础。民办高校的发展,是在不断与公办高校及同行中的反复纵横比较后,根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确定服务对象,形式定位,区域定位,层次定位,类型定位,能级定位和特色定位等。凡是当今能挺立潮头,一直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民办高校从根本上讲是得益于准确的办学定位和享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各民办高校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毕业证+综合发展、毕业证+特长、毕业证+实践经验、毕业证+技能证书。以自己的特色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17]
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党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在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同时让受教育者个人满意的教育。[18]环境育人就是指学校校园的氛围,美丽幽静的校园环境,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外部条件,它会感染、熏陶、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拼搏进取。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大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进而增加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2.2高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我国是个教育大国,从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至今已有30多个年头了。在这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从1999年扩招之后到现在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可以说,从规模、办学形式、知识结构等各方面都逐步完善细化起来。民办教育的发展更是在夹缝之中求发展。所以各民办高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的进行调整来符合民办高校教学的需要。
根据市场需求和知识结构改革合理调整专业的课程设置。民办教育自身不同于公办大学。它对教学的控制具有绝对权,而且灵活自由。同时由于民办教育的办学层次绝大多数都是高职高专,培养目标明确。那么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民办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要灵活机动的跟随市场。甚至可以预测社会需求,及时对专业课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可以这样说,同一个专业可能大一和大二所学的课程不同,存在变化,这都可以的。从重视知识到重视能力,从重视能力到重视兴趣,情感,态度等非认知因素,再转向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而强调有个性的,有差异的全面发展。只要专业课程的调整能跟随市场,满足社会需求都是完全可以的,甚至是成功的。
加大实践课程的力度。由于大部分民办高校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那么就必须加大实践课程的学习及操作能力的培养力度,及时将教室里的知识扩充到工厂,企业,调研机构,管理部门等社会中去。让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去认识自己的专业,同时加深对行业专业的理解认识,并且实践学习的时间要能足够系统的应用知识,不可一带而过。当然实习之后要加强加深对实习小结及实习报告的指导验收,防止思考不深入,实习不用心。一定要将温室里的学生及他们所学的知识拿到自然社会中去锻造培养,这样的学生和知识才能在自然社会中茁壮成长
2.3运用激励理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规律,教师应该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换言之,“学”取决于“教”。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职责、身份、任务的差异,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成为创建良好学风的生力军。所以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坚持教学科研相长。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并且科研工作要反哺教学工作。我个人的理解是,把大学的科研资源转换为教学资源,让学生从中受益,这是很艰难的。但最起码我们要重视教学的研究。民办高校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来开展一些教学研究,包括学科、教学法的研究,这同样也是科研,同样也可以取得高水平的成果,同样可以让学生直接从中受益。
加强职业素养。加强学校学风建设,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建设。一名优秀的教师,应以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作风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和勤奋学习的学习风气。教师创造一种超越课堂的自由思考的风气--一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冒险、犯错、怀疑、探索以及反对等都是可以被接纳的自由环境。[22]高校要像抓教学科研一样抓师德建设,像评估教学科研一样评估师德水平。
要进一步提高对师德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师德建设放在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高素质人才的高度来认识,把师德建设真正摆上议事日程,常抓不懈。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实施措施,把师德建设的指标像职称晋升指标一样量化起来,以求实效。
要切实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教师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使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塑造广大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构建激励机制。民办高校应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探索建立新型的工作机制。要与教师业绩挂钩。对于成绩优异的老师进行奖励与表彰,对老师给予指导津贴,评选“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等,还要与教师工作量挂钩。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积极进行机制创新,突出工作的实效性。学校管理工作必须不断改进,实现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学校的校务要公开,增强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学校要建立适当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同时对老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奖励优秀者,淘汰不称职者,真正建立起优胜劣汰的机制。坚持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是调动老师积极性的有力“杠杆”,是加强教师骨干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措施,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项事业能否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需要和可能。同样,民办高等教育的生存点和增长点在哪里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从经济学观点看,在公办高等教育占极大比重的情况下,后发展起来的民办高等教育必然要在公办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领域寻找赖以生存和增长的立足点。民办大学只有朝着建设高水平的民办大学的目标前进,才是生存之本。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思政部)
刘义华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