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状进行分析,从大学生就业环境、就业观念意识、创新创业等方面阐述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针对这些因素,该文从优化就业环境、提高大学生就业素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空前的发展势头,同时另一方面也带来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这一问题。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和职位,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家庭的前途还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概括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冷门专业就业难。据各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年本科专业中的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专科中的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学生就业难,薪资也较低;第二,非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用人方面更倾向于录用教育部直属的重点高校或“985”高校的毕业生,那些“二本”、“三本”院校的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第三,低学历学生就业难。从总体来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层次要求高了,研究生比本科生更易就业,本科生比专科生更易就业。第四,没有“关系”、没有门道的学生就业更难。当前社会的环境导致了一些有“关系”、有“门道”的学生更易就业。第五,女生就业更难。从长期对性别的认知对女生的就业造成了一些影响,很多用人单位担心女生工作几年的结婚、生子、养子这些情况会影响到工作而不愿意录用女生,导致女生就业更难的局面。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除了外部的就业环境,还跟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自身的认识,自身的素质等因素分不开。

  外部的就业环境。第一、整个社会经济增长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从2011年的GDP增长率的9.30%,2012年的7.65%,2013年的7.7%,到2014年预测的7.5%,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发展也将放缓,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将大大减少。第二、整个社会的就业大军压力。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1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动力的巨大压力。

  我国高等教育自身问题。第一,高校的大量扩招。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年创历史新高,从2011年到2014年这几年期间,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11年的660万,2012年的680万,2013年的699万,到2014年总数即将达到727万人。第二,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首先,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灵活性,适应性,培养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职教生等人才层次与市场需求脱轨。其次,高校设置的专业结构、课程机构不合理。学科专业错位,专业设置盲目化,从众化,趋同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过于僵化,脱离实际。第三、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技术教育。不管什么层次、什么类型的高校都一味追求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忽视学生就业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培养,而大多数毕业生是要走向市场,走向生产第一线的,学校的教育与市场需求是严重脱节的。第四,缺乏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就业导向、就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第一,大学生自身的择业观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抱怨找不到工作,难就业都是扩招惹的祸。但据数据显示,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跟我国的总人数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达到过剩的地步,所以我国大学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而据教育部对部分高校毕业生择业意向的调查显示,期望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学生高达66.67%,只有不到6.37%和2.59%选择会到中小城市,至于农村及边远地区就更没有人愿意去。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第二,大学生自身定位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然而许多家长和大学生还认为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一定会有和要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家长和毕业生对企业的规模性质、地理位置、起点待遇都过于在意。第三,大学生对自身就业能力过于高估问题。长期以来,受中国的科考制度和高考制度的影响,大量的家长和大学生认为自己通过高分进入大学,大学毕业就具备较高的工作能力,但事实上理论知识和就业能力、学历和就业能力之间是没有必然的联系。

  大学生就业对策的思考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高等教育本身的问题,还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因此,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途径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和共同支持。

  优化大学生就业的外部环境。第一,政府应采取各种举措,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第二,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及其他相关体制改革。政府要尽力摆脱计划经济下的“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模式,实现他们的相对分离,一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调整招生,培养。另外政府还要进行相关的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才的进一步流动,加强与完善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各种保障制度,促进大学生愿意到各种性质的企业工作,解除大学生到私营企业工作的后顾之忧。

  高等教育改革刻不容缓。第一、适当控制招生数量,注重培养质量的提高。当前各高校不要为了短期的利益而盲目扩招,尽力提高学校的硬件软件,从而提高毕业生的质量。第二、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结构以满足市场需求。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机制”,根据这些数据分专业科学制定扩招规模,加大对社会需求大的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比较稳定需求的理工科专业的发展规模,及时调整市场需求不高专业的招生比例,甚至取消一些专业的招生。第三、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灵活地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对市场需求不大的课程减少甚至取消,加大市场需求较大的课程的课时。第四,进一步加大与职业培训机构和实习工厂的交流与合作,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学校应加大与职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礼仪、人际关系学、管理学等内容。对于理工科的学生应让他们毕业前进入工厂实习以便为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第五、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打破以前认为就业指导就是在学生毕业前提供招聘信息这样一种传统的简单的思维模式,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使它不仅是学生就业的信息渠道更是贯穿大学教育始终的一项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生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高校中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内容、目标等。第六,建立健全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法律意识,加强大学生创业指导,加大大学生创业资金、政策支持,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设备等。

  当前大学生就业观的转变、就业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第一、当前大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重新进行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就业即定终身的观念,改变那种呆一线城市就是起点高的观念,改变那种呆在政府机构、国有单位才是体面有保障的观念。第二、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当前大学生除了在校期间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以外,还应加强自身诸如动手实践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龙俊如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