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该文阐述了地图的重要性,地图的趣味性和地图在复习中的运用;说明地图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桥梁”作用。它所具备的形象直观特点,对地理复习中调动学些学习积极性,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地图的产生和发展同社会的需要密切相关,地图的内容形成总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而不断发展。由于地图具有信息传输、信息载负,图形模拟和图形认识等圣本功能,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地图的重要性

  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是跨世纪的人才,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没有基本的地理知识不行,如何保证地理教学的质量,是地理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高度重视地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要学好地理,首先必须学会识图。因为地图与地理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相伴而生,形成“骨”和“肉”的关系。地图犹如“骨架”,只有让学生把地理知识附着“骨架”上;才容易记住,引起联想,获取丰富的地理知识;地图和教材一样,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概念的形成,往往要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即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运用图象,就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如讲述地球的公转时,在春分等四个节气时太阳直射地球的纬度是一难点,画-幅图一展示,再稍加说明,学生便理解了。学习地理既要具有识图能力,又要具有空间想象能力,而地图所具有的直观性特点,正好起到将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桥梁”作用,丰富的地理知识我们无法一一“耳闻目睹”,只有依靠运用地图,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教学。

  2地图的趣味性

  70年代,教学时采用的是笨重的塑料黑白挂图,有的地方条件差,则是教师手绘黑白略图,边讲授边在上面填注所讲授的重要地理事物。它使学生明白具体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但立体感差。

  80年代,出现彩色挂图,立体感强,位置明确,却缺乏测验的机会,而教师们停留在“一张图,一支笔”的教学模式上。

  90年代,出现了彩色幻灯片和电视录像,使地理教学改革走向新的领域,电化教学教育性强,可视性强,形象生动。比如讲述岩溶地貌时,幻灯片一展出,学生便惊叹不已。它所带来的感觉栩栩如生,宛如到实地考察一样,学生印象深刻,所学内容不需要强迫就能记住,说明地图所具备的形象直观的特点,是再优美的文字,生动的语言也不及的。

  整套中学地理幻灯片集合了黑白挂图与彩色挂图的优点,既鲜明生动、立体感强、又能及时进行测验与复习,容量大,携带和使用都很方便,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如果上地理课只是照本宣科,不使用挂图或幻灯图片,整堂课便索然无味。给初中生上课,在刺激其听觉的同时,不断刺激其视觉,并及时检测,可促进其注意力集中,加深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000年后,出现了多媒体,使地理教学改革迎来了跨世纪的变化,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得到普及,所有教师都参加了信息技术的培训,从初级到高级,使该项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人人学会了制作课件,教育主管单位通过各类比赛刺激了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信息技术是现代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有直观性强,综合性强,信息量大,信息源种类繁多,研究尺度范围变化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学手段的表达力强,运用灵活,不受时空限制,突出学生参与,使地理学科课程教学和活动课程教学同步。使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单调、呆板,形成一种科学的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必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愉快接受知识的心态,最后达到满意的效果。

  3地图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学生在初二时都要参加全省会考,教师将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帮助学生复习,复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会考成绩。有的教师在会考前夕,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地理知识,虽然机械记忆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效果,但遗忘也很快,这种方法既不利于学生地理技能的养成,又不利于学生地理能力的发展,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在众多的复习方法中,应首推地图复习法。复习期间,时间紧张,可以把很多知识点变成题目,制成幻灯片,利用课件重复使用,减少板书,节约时间来指导学生复习。上复习课,更要讲究趣味,选择幻灯片增加乐趣。如在复习《陆地自然带及其代表性动物》时,9张景观图片一展出,学生原有的记忆马上浮现于脑海中,各种自然带相对应的植物、动物如数家珍般对答如流。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回顾旧知识,可减少复习中由于知识繁多所带来的疲劳。

  学生学习地理概念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光靠语言讲述无法让学生的认知很快提高,利用图文转换,可以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利用直观的图像演示,深化地理概念,并形成空间观念。特别是对一些看上去无图而又枯燥无味,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如果能够采用一定的图像来帮助理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初中地理等高线这节内容时,学生感觉难以理解,利用软件演示等高线的绘制,再教授学生将地形剖面图转绘成等高线地形图,这样做既克服了照本宣科的毛病,又给学生带来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利于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发挥联想、得出结论、掌握知识并把它用到实践中去。教学中采用这种新疑活泼的新形式,改变古板单调的老面孔,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中图像的作用,为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做为一个地理教师,应该把识图、绘图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传统的地理教学,多是在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就把抽象的概念和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其结果是违背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必然造成学生死记硬背。地理在高中虽属文科,但却不能靠死记硬背。它要求灵活运用,而这个活字就是活在地图上。中学地理教材的各种图示,把教材内容高度概括、浓缩,把知识化繁杂为精炼,化分散为集中,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止为发展,因此,很好地运用教材中的各种图示进行教学,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真所谓,课本几页书,只记一幅图。运用地图可以更好的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握关键,教师又可以借助地图深入一步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概括、归纳综合、得出结论。例如:在复习中国矿产资源这节内容时,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列表法,分油田、煤矿、有色金属列三个表格,将产地和矿产相对应进行背诵,而这种方法只能作为辅助记忆的一种形式。首先应采用地图记忆法,多看几遍《中国矿产资源图》便可把这些内容全部记住,对矿产所属省份和具体产地了如指掌,它靠的便是形象记忆。在熟悉分布的基础上再提出北方和南方电力的种类有何不同?它们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把问题引向深入。通过对该问题的思考、解答,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教学的容量,而且加快了学生学习的速度,大大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总而言之,地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紧密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作课文的补充,甚至能代替某些冗长的文字叙述。我们在教学时恰当、巧妙、灵活地运用地图,经常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图上,使学生乐学易懂记得牢,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卓有成效的,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位:衡阳市第十五中学)

  王芳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