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下的政府公信力
-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百科,名片,舆情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04 15:50
互联网已经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改变了广大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网络舆情是官民交流互动的一种新兴渠道,这需要政府转变在传统主流媒体宣传的安逸环境中面对民声的固有思维。该文试图找出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方法,使政府走出“网络舆情即灾难”的窘境。以网络舆情处置为突破口,促使政府加强政治体制改革的创新,加强执政力建设。
1、政府公信力和网络舆情的含义
百科名片上给出政府公信力的定义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程度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因此,政府公信力程度实际上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公众对自己所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网络舆情主要通过网络载体BBS论坛、博客、新闻跟帖、转帖等加以强化。
2、网络舆情与政府公信力的关联性分析
网络舆情与政府公信力的互动关系
第一,舆情反映的社会现象,必定和社会管理有联系;第二,网络舆情出现的时候,政府回应不当会造成舆情升级;第三,要提升政府公信力,网络也恰恰是个很好的取信于民的平台。
3、网络舆情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积极影响。首先,网络舆情真正地实现了社会公众作为政府行为的监督主体。互联网这个平台具有传播广、快的特点,不仅涉及数千万网民的参与,还会对所发生的社会事件造成巨大的影响,可以说网络舆情是一种社会公众对政府行为全新的、有力的监督方式;其次,网络舆情有助于政府及时了解民意和发现社会潜在问题。当前网络舆情、网络问政的热情不断高涨,它们已经成为政府倾听和了解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这有助于政府及时了解民意和发现社会潜在问题,使政府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拿出合理方案反馈于民众;第三,网络舆情能有效地促进政府和民众的良性互动。如今不少官员也开通网络微博、微信,和网民进行实时对话,各地方政府也纷纷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这有效地促进政府和民众的良性互动。
负面影响。当虚假信息及网络谣言使得真正有效的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很难被分辨,同时还会加剧民众不安的情绪,有时对于这些虚假信息及谣言政府没能及时处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会让政府陷于尴尬境地,公信力也将受损;再者,非理性的网络舆情会演变成“网络暴力”。网民通过网络进行情绪宣泄,使得整个良性政治参与失效,也对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从而让网络舆情的正向功能大打折扣。
4、网络舆情下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当前,网络舆情下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第一,对于网络舆情的发生,政府介入的反应会迟缓;第二,网络舆情发生后,政府会凭借自身的信息优势刻意掩盖或捏造事实;第三,对于新出现的网络舆情,政府没有汲取以往类似网络舆情的处理经验,也没有在日常做好应急演练工作,再一次让政府公信力受损。
出现上述表现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网络时代下易滋生政府腐败现象。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一些官员在利益的驱动下,以权谋私、腐化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第二,政府对网络舆情研判不足,且行政思维守旧;第三,政府官员的自利动机导致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使得公民知情权缺乏有效的保障,等等。
5、河南杞县“钴60引发群众恐慌外逃”事件引发的思考
以河南杞县“钴60引发群众恐慌外逃”事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杞县利民辐照厂在生产运行中发生卡源故障,并因此导致辐照室内的物品升温自然,经消防及环保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引燃物得到有效控制,周边环境未受到辐射污染,但官方没能及时公开有关信息,“卡源故障造成爆炸”等谣言在群众间逐渐传开。事件结局是张某等5人被当地警方以“传播虚假信息罪”拘留或给予治安处罚。
在这个事件中由于政府没能及时公开有关信息,导致了谣言大范围传播,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整个事件中的网民情绪的话,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那就是“悲愤交加”。其中有的批评政府失职(41%),有的直言官方失信于民(34%),还有的呼唤社会公平正义(17%),有的同情当地民众遭遇(5%),另有极少量的网民表示人心惶惶焦虑不安(2%)。
客观的分析,在应急处理方面,当地政府的补救措施尽管采取得比较及时有效,但在媒体看来不过是迫于形势的被动反应而已,因为“他们事先未曾料到公众很快以遵循谣言的方式选择了‘外逃’”。在信息公开方面,经抽样调查显示,近八成媒体认为当地政府“信息透明度不高”,且有“封所消息”之嫌;另有43%的媒体直言,政府应对杞县民众大规模“外出逃难”负主要责任。
6、网络舆情下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加强政府对网络舆情发生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政府加强对网络舆情发生规律的认识,是提高其应对网络舆情和处置舆情危机事件能力的因素之一。政府对网络舆情的认知不是普通程度的简单对其进行笼统的概括和理解,而是对网络舆情存在的社会意义进行深度追寻,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真正的提高政府对网络舆情发生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树立现代公共管理理念。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是政府执政的核心要素,它表现为政府长期执政以来,公众在精神上及心理上对政府行为的期望,也就是政府对公众产生的影响力,从而形成的信心与信任。政府公信力的构建与其形象有效传播的深度内涵是确立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和信任,通过塑造、改善、修正、强化、提升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建设研究提升政府形象来加强政府对公众的影响力、公信力、吸引力树立现代公共管理理念,重新塑造政府的公信力与形象事实上是对政府信任度和形象实施再造的过程,是弥补曾经政府公信力缺失与形象被损的过失行为,基于弥补失去的权威,重塑它应有的权威,来树立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完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首先,应当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网络舆情预警就是指在一些危害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之前,通过对舆情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以达到对事件进行预防和控制的目的;其次,要建立网络舆情的危机处置机制。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汲取发达国家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经验和教训,建立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机制;最后,还要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的导向作用,就应该将网民关注的网络热点问题及时公布于众,对于网民质疑的重大突发舆情事件要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引导正确的舆论走向。
完善电子政务建设。首先,要完善政府对外网站建设,开放民众讨论平台。快完善政府对外的网站建设,努力打造政府与民众沟通对话的新平台;其次,要建立健全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制度。建立健全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由官方专员第一时间对热点事件的网络舆论进行回应,不仅能使政府和公众间的网络对话机制常态化、规范化,还有助于政府有效解决网络舆论危机,从而维护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最后,要拓宽电子政府的参政形式。让政府和社会无缝对接,利用网络技术的快捷性、低成本性和超时空性,尽量吸收更多的民众针对公共事务发表意见、建议,且提出诉求。
随着我国社会矛盾的进一步凸显,各种网络舆情将依然呈现出高发的态势。政府应保持辩证的角度看待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并积极认真地对待网络舆情,构建与群众网络交流的良好平台。
(作者单位:南京市城市建设费用征收处)
朱丹丹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