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政府建设的对策
-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诚信,建设,对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04 16:08
政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示范和表率作用,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对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应尽快“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研究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对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提高政府执行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阳光政府,以公开促公信
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一是加强对政务公开的组织领导。各地设立专职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定期召开政务公开工作会议,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有序进行。二是不断扩大政务信息公开范围。通过网站、电视、广播、报刊等多种方式,将教育、卫生、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以及公共政策决策、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全面、主动地对外公布。三是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通过设置“政风行风”热线、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建立“省(市、县、镇)长信箱”、签订目标责任书等形式来不断健全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各地区的政务公开工作进行考核。
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基层民主是保障公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一是推进基层事务公开。村级重大事项以及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人、财、物等事务,通过公告、公示等形式及时、全面地向群众公布,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二是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凡涉及村级的重大事项必须依法实行民主决策。决策程序各环节参加人数及赞成率必须达到一定的量化标准。行不成决议的不得进入下一环节。三是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干部群众的行为。通过制度建设来积极推进村民自治,并不断提高村民的自治水平。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保障公民监督权:一是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对于涉及全局性问题、重要干部推荐任免和奖惩等方面的工作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讨论、民主决策。同时,要加强对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保证决策的科学化。二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上级纪委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约见基层单位纪委书记,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单位纪检工作的督促和指导。三是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政府应加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积极培养高素质的传播者,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权力监督和制约中的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扩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监督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功效。
二、建设法治政府,以公正立公信
(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推进政府改革和自身建设。明确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按照“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改革方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市场交易、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推进政府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二是严格行政执法。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不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水平。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或者搞人情执法、随意执法。三是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公务员的法治教育和培训,大力提高公务员的法律思维能力。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懂法并严格依法办事,带动、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
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干部考评机制。要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健全“职责明确、工作规范、运转协调、执行有力”的政府执行机制,使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紧张有序、高效运转。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对政府机关和公务员的执行力、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进行全面、科学、动态的监测和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与官员的薪酬和升降相结合,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机制,有效地提升政府执行力。只有提升了政府的执行力,才能让公众感受到政府是有所为的政府,才能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三)健全政府责任追究机制
一要完善责任追究赔偿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行政责任追究赔偿制度,除了《国家赔偿法》以外,没有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应尽快健全并严格执行行政责任追究赔偿制度,并将政府失信的惩戒责任落实到具体官员头上,有效防制政府官员的随意失信。二是建立公务员的信用审议制度。政府部门及各级领导要将公务员的信用情况作为绩效考核、述职评议的重要指标,对公务员失信行为进行量化考核,因失信行为而被扣分者累计到达一定分数时,不得提拔任用或不得定为优秀等次。
三、建设服务政府,以服务促公信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首先,要正确界定政府的职能,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简政放权,大幅度减少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效率。其次,要切实摆正政府权力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只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最大程度地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赢得社会的共识。最后,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率,从而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修订和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相关政策,制订并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二是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增加竞争,加大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力度,政府要制定出台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三是建立健全公众公共服务评价体系,每年对外公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情况,并将其完成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的目标考核内容,加快形成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格局。同时,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效果的跟踪反馈制度,明确对公共服务活动监督的主体、内容、对象、程序和方式,规范问责操作程序,健全社情民意沟通渠道,扩大公众在公共服务问责制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制度
一是不断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建立与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增长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长机制,切实提高各级财政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二是改革政府支出制度,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住房、公共文化、农业水利等重点领域的财政投入,确保各级财政支出三分之二以上用于公共服务领域,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健全公共服务财政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增强财政经费投入和使用的透明度。三是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为了有效调节和保障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就必须强化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对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能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因经济开发活动受限而受影响。同时,加大国内相对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支持力度,形成长效机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济源市委党校)
杜丹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