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铜仁市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

  该文通过对铜仁市职业教育进行研究分析,找出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指出要走校企合作的新型校企一体化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积极探索和发展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是贵州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实现后发赶超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铜仁市的经济发展正处于高速增长、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实现政府的“六个跨越”、促进“四化”同步需要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则需要人才和智力的支持,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区域性,决定了它在铜仁市经济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让铜仁市职业教育更好的适应铜仁经济发展,从而推动铜仁市经济和高职教育互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铜仁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铜仁市川硐教育园区毗邻大兴工业园区,三所高等院校分别为应用型本科的铜仁学院、国家骨干职业院校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同时还有初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形成了办学层次分明、专业结构完善的教育园区,为铜仁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该教育园区是铜仁市的创新园,给铜仁市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供工业生产的效率,增加生产效益;教育园区是铜仁市的动力源,培养的毕业生给工业园区的各类人才增添新的血液、新的活力,大大改观了工业园区对人才的需求现状;教育园区是铜仁市的人才孵化器,特别是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和市内企业紧密结合,通过产学研的良好结合,使毕业生能够和岗位无缝对接,为企业培养出大量的管理人才和一线员工。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铜仁市企业的人才资源不足,员工素质达不到企业发展的需要。不管科技高、附加值高的企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都表现出对人才的渴求,现有管理人员、一线人员满足不了企业的发展需求,人才问题成了铜仁市工业的老大难问题。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是铜仁市工业的教育支撑平台,建设有铜仁市唯一博士后流动站,贵州三个国家级工程中心的其中一个落户铜仁职院,也有贵州省省级人才基地,这些都为职院和企业、工业园区的共融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支持。同时,铜仁职院的办学独具特色,成立了铜仁市职业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式办学,重点发展各自办学专业特色,达到专而精,同时高职引领中职,促进各区县中职学校共融发展,支撑地方区县经济发展,进而辐射各地社会发展。

  二、铜仁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毕业学生外出大于留铜。当前,铜仁市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中高职学校发展迅速。但是毕业生就业地点选择多在沿海城市,真正留在本地的毕业生只有汽车维修等少数专业,计算机、服装、数控等专业学生大多涌进沿海发达城市,职业院校没有很好的服务当地企业,没有和产业园区的企业形成良好互动。

  校企合作形式大于实质。职业教育和地方企业联系紧密度不够,当前校企合作情况一般,没能充分调动双方合作的积极性,缺少一个能够协调双方利益的双赢机制。使数以万计的农民子弟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走出大山,成为发达地区产业技术工人。因此,职业教育如何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强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持和人力支持,值得学校和政府深思。

  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一是地方企业对职校毕业生吸引力不足。发达地区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大规模现代化的工厂企业、相对优厚的工资待遇等对山区孩子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铜仁市企业规模较小、产业结构单一、工人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偏低、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所以大多数职校毕业生不愿意在本地就业。二是职业教育与地方人才市场需求对接不够。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人才规格质量等还不能完全适应地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三是地方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有待激发。西边县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激发调动企业参与职校合作的激励措施不力,企业主动与职校合作的意识较欠缺。

  尽管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状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上看,仍存在着基础薄弱、政府投入不足、硬件条件不足的难题。铜仁市的职业教育处于初级阶段,缺乏长效的、校企共同主导的合作体制机制,特别是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上还缺乏突破和创新,学校和工业园区合作的环境还没有真正形成,突出地表现为:

  认识程度不够高。政府、职业学校和企业各方在校企合作的认识上还局限于教育内部,表现为:参与校企合作的政府是以教育部门为主,由教育部门单方面推动校企合作,带动和引导其它部门参与;企业不属于教育内部成员,校企合作不是企业应有的责任,它会在利益的“标尺”下决定其是否参与校企合作。

  管理体制不完善。现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管理体制还存在着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和职能分割等问题:一是教育部门、人事部门和行业部门之间的不协调,教育部门、人事部门和行业部门各自分管职权范围内的职业院校,各部门各自设立一套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二是职业教育主管的教育部门与财政部门等其它相关行政部门之间的不协调,在职业教育经费、学校基建、校企合作规划及实施中过度的管理细分削弱了管理主体的作用。

  合作机制未建立。从目前的校企合作总体情况来看,合作是以职业学校主导、以情感联络为主的浅层次合作。如何建立校企共同主导的运行机制才是校企合作的目的所在,从“参与”到“共同主导”还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监管部门低效率。通过对铜仁市的职业学校进行调研发现,铜仁市没有任何政府文件、准则规范校企合作,也没有成立独立的管理部门对校企合作的双方进行指导和约束。现有的职业教育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行业的管理职能,并对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约束力不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教育主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劳动主管部门的联系不多,学校、企业、市场之间信息不畅都影响了行业在职业教育中应有功能的发挥。

  四、建立有效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互动模式

  如何促进职业教育在铜仁市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求必须建立一个与技能型人力资本专用化相适应的较为科学的、完善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发展政校企深度合作。结合当前贵州省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实施,职业教育更应该顺应时代要求,遵循现代职业教育规律。一方面,在校企合作办学培养人才的基础上,要积极引入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的参与合作。另一方面,职业学校不仅要培养出通晓市场开拓、企业管理、产品营销、品牌建设等经营管理人才,还要培养出适应地方建设、发展规划、产业培育、招商引资等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政务管理人才。

  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在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资金投入的同时,更要要出台专门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学科专业设置、办学条件保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引导双师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培训、到政府企事业单位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训指导能力,结合区域经济和市场需求,制定优惠政策,聘请政府企事业单位中能力强、素质高、经验丰富且善传授的成功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来校任教,实现教师和“师傅”的双向优势互补。

  (作者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徐振华 杨春光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