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对人才培养理念的影响
-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职,中外合作,人才培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04 15:16
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主权维护意识,以人为本、面向国际的人才培养理念。
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是人才培养活动的灵魂,指导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高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而高职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不可避免地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推动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与改革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高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
高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是社会发展、学生发展和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专业结构、职业岗位结构以及社会对人才结构的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按市场需要整合旧专业,拓展新专业,改革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岗位技能训练,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有利于学生就业发展、有利于填补社会职业岗位空缺,才能在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的空间。
二、中外合作办学对对高职人才培养理念的影响
人才培养理念体现了教育主体对教育的认识,主要包括教育主张、教育理论和教育学说。教育主体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培养过程的设计都体现了教育主体的价值取向。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对高职人才培养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国际间的教育互动与合作日益加强。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必将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理念产生影响,在推动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与改革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教育主权维护意识。中外合作办学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对外开放,有利于我们吸收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外国高校的人才培养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国际型人才的新路子,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是由于合作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差异以及各自合作办学目的的不同,中外合作办学同时也对我们的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观和固有的文化传统构成了挑战,维护教育主权的任务艰巨。“教育主权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教育事务和在国际上保持教育独立自主的最高权力[1]。”教育主权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利益,是每个主权国家都必须坚决维护的基本利益。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对教育主权的确认主要通过立法来体现。已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从办学目的、性质、申报审批、教育教学、资产财务管理、语言文字使用等方面保证了我国对外保持教育独立自主的最高权力。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的高等教育机构纷纷抢滩中国巨大的教育市场,其目的并不是为中国高等教育扶贫,其主要目的是攫取我国的教育资金、人才,甚至通过渗透他们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来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位于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众多的文化输出渠道,因此他们的社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都会通过合作办学影响合作伙伴以及受教育的人。目前世界人才流向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有学者指出,当大批接受了国际化教育的人才脱颖而出时,欧美化的知识分子阶层也宣告形成。他们作为社会的文化精英和技术骨干,其行为有着强烈的文化诱导作用,往往会引起社会的效仿,其结果是外来文化日益扩张,本土文化日益萎缩。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我们开放高等教育市场,允许外国办学主体参与合作办学的目的是通过国际化手段来增强人才竞争力,建设自己的国家。我们必须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力求做到对外开放与为我所用,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有机结合。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我们应“处理好合作与主权的关系,坚定地把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合作办学项目的达成和执行应忠实、平等。以我为主应更多地体现在中方对项目的实际参与和控制权限上,在教学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中方应在时刻提防潜在的文化殖民倾向、保持教育主权完整的前提下,融入国际教育市场。
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受“应试教育”、“专才教育”的影响,片面强调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受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扼制,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的核心问题就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分数唯上的“应试教育”和“专才教育”思想扭曲了教育的本质,与当前国际上提倡的创新教育理念和全面发展理念背道而驰,不符合国际化的发展潮流与趋势。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将会推动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受到世界高等教育思潮的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进行了“通才教育”、“文理渗透”、“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教育”、“轻分数、重能力”的教育教学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选择性。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体现,即尊重受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和个性。《教育规划纲要》“20字方针”中,有“育人为本”4个字,落实到中外合作办学中,最重要的是树立“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面向国际的人才培养理念。从竞争的角度来看,中外合作办学使得普通高职院校承受着更多的竞争压力。高职院校既要迎接国内其他普通高职院校的竞争,又要面临着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冲击。高职院校间的竞争主要体现为对有限的教育资源和管理资源的竞争,而能否在竞争中胜出取决于最终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经济全球化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惯例、掌握高新技术应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也是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所欠缺的。许多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趋势中开始探索的。因此在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高职院校还必须树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需要大批既熟悉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又具有国际意识、合作精神、创新能力,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随着我国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大量的外资、合资、独资企业纷纷涌入中国,抢滩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我国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必将不断日益频繁,这也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具备相关国际知识、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等。显然,我国高校现有的只适应本国社会需求的“本土化”培养理念,已很难涵盖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作为教育国际化产物的中外合作办学主动迎接教育国际化的挑战是必然选择。日本早在19世纪70一80年代就提出了培养国际上值得信赖的日本人。当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我国高职院校若不及时调整滞后的传统人才培养理念,不但会拉大与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水平的差距,甚至还可能落后于原本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国家,从而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引发我们对现有教育理念、教育形式甚至教育制度的反思,更好地学习外国经验,调整专业与学科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教育质量,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应树立起“以人为本”、“面向国际”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中外合作培养的高职人才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国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较好地适应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开展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是为了培养能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不仅仅是作为学生出国深造的跳板,因此学校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通过吸收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结构、人才培养途径、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竞争力。
(作者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冯红琴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