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构建高效课堂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情境创设,新课程改革
  • 发布时间:2015-07-01 12:42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6-0006-01

  情境创设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它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潮流和时尚,越来越得到教师们的重视,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使之产生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富于幻想,充满激情,天真烂漫,既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敢说感想敢干的精神,也有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的轻率盲干的弱点,作为教师,我们得有善于激发学生积极的热情,控制消极的激情,创设有效情境,吸引住他们艺术能力,让每堂课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对生活已有一定的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决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重点,有目的的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把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和解决,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就能使这堂课更富有激情和生命力,这样创设的情景,使课堂生活真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缺少不了数学,数学更离不开生活,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和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不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和认识周围世界,这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创设悬念式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创设悬念的情境,让学生置于悬念之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产生自主探索的需求。悬念能产生最直接的探索欲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新知的导入时,如教师能恰到好处的设置悬念,就能迅速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

  三、创设可操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动中学

  我认为,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一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气,学生有话说,有问题想,有动手操作的机会的活动课。数学教学离不开具体的数学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可以解决许多讲述,观察等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学中,我经常会听到学生说:“老师,让我说,”也会听到学生说:“老师,我想做一做。”还会听到他们童真的语言:“老师,我来,我来”……他们的语言那么纯真,那么平淡,其实我听到了他们的声音时,就明白,他们就是想在活动中学数学,想得到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机会,是呀,我们应该学生当作“做数学”,而不是“听数学”。教师如果能够设计合理的操作活动,可以使学生得到获取知识的亲身体验。

  四、创设富有气味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生活中的材料形形色色,五彩缤纷。而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才会爱学,才能以最大限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教师要善于选择材料,精心挖掘与教材和教学相关的素材,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很快就能融于情境之中,乐于学,而收益于学,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中乐趣无穷,越学越想学。

  总之,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我们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有一分的收获,才能得到学生知识和心灵上的回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情境,为构建高效课堂才可能不是空谈。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焕发光彩,让我们的学生当好获取知识的小主人。

  普中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