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数学,口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01 14:45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6-0038-02
数学课堂教学要有“新、奇、趣”,只有吸引得住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谈得上落实新课程精神。学生参与的热情、动力皆源于兴趣,源于课堂教学的“新、奇、趣”。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实践解决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情感,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和活力。
一、以领悟概念为切入点,增强学生的基本能力
数学概念教学是教会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手段,它包括概念、定律、法则、公式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要看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多少,首先得看他对相关概念理解,掌握了多少,如果对基本的概念都理解不透彻,从何谈起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对数学技能的应用。例如,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掌握不够,就不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如此,数学公式的教学还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必要前提,无论是计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都是以数学概念教学为前提的。通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等知识的学习,同学们都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在数学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形成热爱学习数学的情感。
为强化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注重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要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共同的特征,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4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们都有4条边,4个角,并且4个角都是直角。”然后在周长计算方法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理解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是求4条边的总长度,不同的是长方形是对边相等,而正方形是4条边都相等,所以在周长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还要有效地利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去探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事半功倍地掌握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掌握概念、公式等,要加强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知识教学的整体性,加强操作和直观的演示,加深对概念、公式、法则等的理解和运用。
二、让学生把握数学计算的技巧,提高认知能力
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到学生观察、记忆、注意、思维与能力的发展,还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比如在教学“整百数乘一位数”时,教师首先板书简图(松果),通过松果图这个表象,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4个300是1200,但是在计算方法的讨论中,就省去了连加这种思路,直接思考3个百乘4得12个百,这也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在逐步提高。并通过“我这样算”的提示,体现出算法的多样化,也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教学的及时反馈,又能使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
常言道:学数学能使人精明。的确不错,通过口算、笔算、特别是简便方法,利用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更合理、灵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细心、专心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三、抓住数学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激发学生独释疑的兴趣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既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师教学数学中的难点。解决问题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强化算式,式题运算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的一个新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学生只要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热情,才能积极地思考,主动认真地探究。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由于涉及的量多,等量关系隐含较深,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其中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千方百计地抓住本课时(三年级上册)出现的解决问题具有的这样几个特点:①是学习内容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②所出现的问题都是学生学过的知识,然后用知识的内在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强化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③每个问题都要注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有较大的思维空间,通过解决问题,切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④是教师在数学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满趣味性,直观形象的插图吸引学生,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兴趣,把现实性、量力性、思考性和趣味性融合在解决问题教学活动中,构成乐教乐学的课堂特征。
要提高学生数学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难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坚持沟通学生,是否把握了“教学”的度,即各种解决问题的解答技巧。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的解题方法(一年级下册),教师就要教会学生理解“少多少”,还要让学生懂得用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关键,才能解决实际问题。特别要关注后进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使其后进生形成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打破常规,改变“填鸭式”地进行课堂活动教学的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现代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同时,在课改中要不断加强《课标》学习,转变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和课堂教学艺术,这样才能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激发学生潜能的发挥,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龙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