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课堂氛围的营造”的理性思考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苏霍姆林斯基,儿童
  • 发布时间:2015-07-01 13:21

  【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如何营造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气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6-0022-02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

  二、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教师应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

  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2]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6)

  [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4]韩荣.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0,(01)

  [5]胡娜.对如何改善高校英语大班教学课堂气氛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1,(11)

  孔尹濛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