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魅力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亲和力,教师,语文
  • 发布时间:2015-07-02 07:38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6-0072-02

  “亲其师,信其道”,而语文教师的亲和力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怎样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己的教学预设相吻合呢?我想,除了做到充分利用教材,驾驭语文教学规律外,一位语文教师的语言能力也显得至关重要。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两种特性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便是教师颇具魅力的课堂教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可低估语文教师的语言魅力给学生的影响,也可以说,语文教师语言能力的强弱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上,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首先,语文教师应该博览群书,通过广泛地涉猎提高自身的素养,这样,才有丰富的语言材料。朱熹《观书有感》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量的知识储备就是教学语言的源头活水。不能想象,一个所知甚少的语文教师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表达,那肯定是干瘪无味,面目可憎。如果你鼓励学生读四大古典名著,而自己却连《红楼梦》都没有仔细读过,你怎能做到在学生面前侃侃而谈。如果学生问你一些文学知识,你却一问三不知,口将言而嗫嚅,那真是斯文扫地了。汲取各方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话可说,并进而树立一位博学的语文教师的形象,学生才会敬佩你,从而达到“亲其师”的目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更要做到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让大量的知识化为自己的内蕴。我在日常教学中把自己所掌握的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信手拈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更加敬佩自己的老师。

  其次,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也是永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应占优势,优秀的语文教师无不具有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前苏联教育家斯雅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有一次,我在上课时,发现一学生梦游周公,我停了一下,全班很静,我高声喊了这个学生的名字(当然不是生气的那种喊声),他答声“到”并站了起来,同学们都笑了。我让他坐下,然后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一只老鼠装在笼子里,老鼠在里面跑来跑去,忽然踩着一个踏板,从上面掉下一肉块,老鼠吃了继续跑。当它再次踩着踏板,又有肉块掉下,于是,老鼠就不停地踩踏板,肉块就纷纷往下掉,老鼠吃了个饱。我让学生用一生物学术语说明这一现象,学生回答是条件反射。我对这位学生说:“如果在家中父母喊你,你会怎么回答?”有学生在下面小声说:“嗳,来了。”又是一片笑声。我说:“这就是条件反射。”这次,那个学生也不好意思地笑了,后面的课上得轻松愉快。教师的风趣幽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

  再次,语文教师授课时应该感情充沛,做到以情动人。“情动而辞发”,教师要教好一篇课文,必须“披文以入情”,用心灵去拥抱它。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曾说:“语文本身有它独特的魅力,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我想,在语文教学中,以真挚的感情浸润学生的心灵,从而实现师生感情上的共鸣,则尤为重要。我总是精神饱满地走进课堂,讲课时倾注自己的全部感情。根据课文的感情基调,或雄浑高亢,或慷慨悲歌,或轻快喜悦,或低沉哀婉,只有把自己的感情和课文融合,才能打动学生。学习《黄河颂》一课,当我诵读到“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时,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我读出了诗人那种豪放不羁的率真,那种热血澎湃的激情,还有些许沉郁悲凉的意味。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课,我反复诵读“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下课后,有学生告诉我,当听我读到这儿时,不由得热血沸腾,也使他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生活的真谛。碰到精彩的语段,我都背熟它,然后在课堂上诵读,更能充分地抒发感情,也更容易感染学生。我经常问自己:“这节课你打动自己了吗?如果不能,你怎么打动学生?”

  最后,教师的语言必须有文采。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们经常听到有的语文教师上课时口头语不断,像“这个,那个”、“嗯,嗯”等,严重影响了授课的质量,也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有儒雅的气质,谈吐不俗,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性。学生最爱模仿自己喜欢的教师,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文学修养。优秀的语文教师讲课时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他们在课堂上能结合课文内容淋漓尽致地发挥,或即兴吟诗作赋,或讲述轶闻趣事,或脱口秀出一篇美文。这样的教师往往用整齐的句式,绝妙的修辞,如同天籁一样的语言,使学生如痴如醉,如沐春风。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我这样导入课文:“百草园的鸟语花香从田园的深处散发着清香,云雀清脆的叫声让人陶醉,紫红的桑葚染红了温润的嘴唇,走过童年那片懵懂的岁月,我们是否在朗朗书声里领略了三味?”这样,立即把学生引进了情境之中。我的许多学生在作文中深受我的语言影响,行文句式整齐,语言抒情而优美,颇能旁征博引,显出一定的才情。

  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处瑰丽的宝库,那么语文教学语言就是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更有人比喻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的心灵;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我确信,语文教师的语言魅力可以给学生以熏陶渐然,并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夏小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