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生物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6-0063-02

  高中生物教学应通过多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使学生能从直观理解到抽象思维。具体从观察目的、观察方法、兴趣培养、观察习惯培养、观察情境创设、观察与思考结合六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高中生物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的内涵与实质,还要经常性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勤于动手动脑,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巴甫洛夫的“观察、观察、再观察”,是高中生物教学的源与髓。高中生物教学应通过多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使学生能从直观的理解到抽象的思维。其实,任何科学的一种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就是实验和观察。培养和提高观察能力,对于发现和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学生适应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意义非凡。发现无一例外地总是来源于观察,来源于精心的、精细的、精致的观察,来源于对细节和枝微末节的观察。为了做到观察的细心与耐心,观察者的心一定是要能沉下来才行,要能尽可能地远离浮躁、摆脱喧嚣。新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标准遵循的课程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观察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特别注重了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而其实质就是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等都要通过实验手段来实现,而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在任何一种实验手段中都必需的。由此可见,观察是认识事物、获得知识、发现问题的源泉。许多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都是经过观察现象,比较异同,从中得到启发,再深入研究而得出科学结论的。因此在中学阶段,应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明确——观察目的

  要求学生注意全面观察、突出重点,并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如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从它的体节、环带、身体和前后端以及体表有无刚毛等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内容制成表格进行汇报,要求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填表,然后汇报观察结果。使学生的观察有目的性、针对性。

  二、注意——观察方法

  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灵活的观察方法,使观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按顺序进行有效的观察

  如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先找到生长点,然后找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按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进行观察,就能了解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2)按形态结构功能顺序进行有效的观察

  如观察鲫鱼——先观察外形(体形、体色、鳍、鳞片、侧线),然后通过解剖来观察内部结构(即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最后到生殖系统。

  (3)在教学中可多采用有效的对比观察

  如学习种子的结构——用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进行比较,得出:玉米种子有胚乳,一片子叶;而菜豆种子没有胚乳,两片子叶。又例如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分别用解剖针,浸过醋的棉球、手电筒等分别对蚯蚓的前端、中端、后端进行刺激,观察并比较蚯蚓各部对各种刺激的反应。

  三、激发——观察兴趣

  (1)在教学中,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给学生创造观察条件,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讲花的结构——可用桃花、油菜花作观察对象,然后用桃花、小麦花模型挂图对照,从而了解花的结构。

  (2)可带学生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当学生采集到美丽的蝴蝶、蜻蜓、甲虫等,一定非常兴奋,这时就可提问——他们属于哪个目的昆虫呢?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就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兴趣。

  (3)在学生观察过程中,通过提问质疑提高学生的兴趣:如观察青蛙时问学生,青蛙能生活在干燥的沙漠里吗?答:不能。为什么它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呢?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四、培养——观察习惯

  教师不仅要正确传授生物知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生物现象,养成留意观察的好习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物现象是随处可见的,只要学生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有趣又奇妙的生物现象。如:鱼为什么要生活在水中?为什么会出现温室效应?秋天树木为什么会落叶?为什么要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五、创设——观察情境创设

  (1)不脱离教材的顺序和要求,创设观察情境,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有序进行教学活动。

  如教学“血液循环”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人体血液循环电动模型、自制剪贴画,放映录像等教学手段来创设观察情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教学:比如教学“茎的输导作用”时,可课前设计好课件,创设情境——“有机物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再在问题情境中理解教材,并结合问题情境进行练习、应用,从而真正理解和牢固掌握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中的导管向上运输到植物体全身的,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茎中的筛管向下运输的……从而明白了“树怕伤皮,不怕空心”的道理。

  六、结合——观察与思考

  学生在观察时,教师除了有效的进行观察指导,还应有意识地提出各种启发性的思考题,这样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的观察力得到发展。

  如观察蚯蚓时,我在教学中提出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的整体始终保持湿润?

  (2)与水螅相比,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有什么特点?

  观察与思考相结合,既可以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将生动的直观与抽象的思维相结合,又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情,需要教师做教学的有心人,只有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才能真正的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终生受益。

  陈云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