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文光“与风车作战”

  鲍文光当然不希望把自己打造成一种悲情的形象,尤其是在今年年初刚刚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6月份定位为潮流时尚的新一代电动车吉利知豆D2上市的节骨眼儿上。

  可在这欢乐喜悦的篇章之前,鲍文光走过的路就像是堂吉诃德一样,一直是一个人与看不见的“风车”在战斗。

  在这段漫长的时光中,鲍文光经历了怎样的压力与彷徨,外人很难揣摩。见证了鲍文光这一历程的一位朋友告诉《汽车人》:“他是一个韧性特别强的人,非常扛得住压力。”这或许与他从军的经历有关。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鲍文光曾经当了4年的海军,在复员之后,又当做模具的学徒。没有什么经历和磨难是被浪费的,这两份经历都需要极强的耐力与意志,事实证明,这成为他走到现在的最根本内因。

  同时,与李书福一样,鲍文光身上有着明显的浙商特征:浙商,一般指浙江籍的商人,实业家的集合。

  从古至今,浙江商人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的重要推动力量。浙商的主要特点被总结为:“舍得”、“和气”、“共赢”、“低调”、“敢闯”。

  与李书福不一样的是,鲍文光更加低调,在电动车这个最浮夸、最喜欢噱头的领域,他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数年,用彻头彻尾的实业思维运作,相比造概念,这或许才是通向成功的最终要义。

  从10年前决定做电动车开始,鲍文光将自己半生的积累,包括财富、经验、人脉都倾注在这一件事情上,今后他还将继续下去。“您打算什么时候停下来?”《汽车人》问鲍文光,他答道:“我想在知豆年产销10万辆之前,我还可以做得来,等它规模更大以后,我就应该退出了,让更有能力的人接手。我想5年之后、10年之后可能就没我什么事儿了,而知豆需要更好的发展。”

  相比一般的民营企业家,鲍文光并没有太强的掌控欲,就像他当初决定做电动车是希望“为这个行业带来一些影响和改变”一样,他没有太大的私心与功利心。

  “他是一个有公共情怀的人,没有太小的自我,做人境界上有自己的高度;同时,他的抗压能力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他几乎承受着10倍于普通人的压力,天天如此,10年都这样坚持下来了。”回顾这10年来的经历,鲍文光的朋友也不禁唏嘘不已。

  在他一以贯之的价值观取向影响之下,知豆一定能够走得更为健康和长远。

  Q&A

  1《汽车人》:您认为知豆的成长性在哪里?

  鲍文光: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百年的行业,所以我们干这个并不着急,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我们2004年到山东做电动车,2010年的时候老年代步车就起来了,到2012年就卖得很好了。当地的政府领导就来找我们,你们很早就做电动车了,人家2010年开始做的2011年就赚钱了,你们先做一个,先活着。但我不这么认为,如果一开始就这么做,我们团队的基因就没了。做拖拉机的永远是做拖拉机的,泥瓦匠永远不是建筑师。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大产业,长远的产业,所以前期的基本功必须要打扎实,十年磨一剑。一直到2014年4月份之前,一直在投入。2014年5月份和众泰合作之后才开始投放市场,一直是在做基础工作基础研发,做储备。而之所以聚焦微型电动车领域,我们的想法是,就做一个产品做穿做透,打十个坑,不如挖一口井,将军赶路不追小兔,我们不像丰田这样的大公司可以玩平台玩产品战略。

  2《汽车人》:您如何看待一些“山寨”低速电动车?

  鲍文光:我们从一开始就考虑到要正向研发设计,意大利的团队是菲亚特副总裁带领的,我们对技术的理解,对电动车的热爱,一见如故。一直帮助我。他说要做电动车一定要正向设计,传统汽车正向设计一般要5年,你要做好准备,也就是从2007年开始做,到2012年才能出来产品。我觉得电动车春天还没来,再等5年还可以。然后说干就干,把原来的推倒重来。他做了几十年的传统汽车,到中国来找合作伙伴,跟我一拍即合,可以说我们就是两个疯子,这也是只有疯子才能干的事情。

  那些山寨低速电动车在2012、2013年很火,但是我们的目标不一样,基因就不一样。我们的春天虽然晚一点,但也会更长,更大。

  3《汽车人》:在这些年的研发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困难?

  鲍文光:遇到的困难很多,特别是技术路线方面。还好我也是技术出身,能够参与探讨。比如我们用高压电还是低压电,就有不同的声音。那时候还没有什么电动轿车,主要是电动大巴,大巴就是高压电,我们的工程师也认为最少要320伏电压。但我从手机角度考虑,因为我们国家基础设施不健全,手机充电很方便,找个插口就行,电动车也一样,肯定不能选择高压电,后来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

  另外,采用什么样的电池当时也是有很多选择,主流还是铅酸电池,但是比较重,不环保,也不满足轻量化的要求。磷酸铁锂成本比较高,相同的条件下,一度电铅酸电池只要600元,磷酸铁锂要4000元。当时下了很大的决心,在技术路线上面,我们经过头脑风暴选择了正确的路线。

  从平台体系来说,传统汽车企业肯定是有优势的,包括零部件供应商体系有比较大的议价能力,我们没有这个优势,这几年做下来确实很苦,比如我们做个方向盘,希望时尚一点做一个异形的,出钱人家都不给干,觉得你没有量,赚不到钱。现在开始和吉利合作,就有很多一二线零部件供应商进来,开发的难度就少了很多。

  4《汽车人》:您是如何跟吉利李书福开始合作的?

  鲍文光:我跟李书福十几年前就认识了,他做摩托车的时候,我就做摩托车的配件,做供应。后来他发展汽车去了,我还是在做配件,慢慢接触就少了。

  去年和众泰合作推出这个产品之后,吉利也知道了,而我肯定也要彻底解决知豆生存发展的问题,和众泰的模式不是很长远。当时和很多汽车厂家都在谈,南方北方的都有,最终选择了吉利。因为都是老乡,谈得拢,理念又一致,他认为电动车需要一支外面的全新的团队来做,我们刚好也有10年的积淀,各方面也比较成熟,他的平台也是我们想要的,都是民营企业,看法理念都一样,决策机制比较快。我们跟国企谈要一级级谈,时间很长,决策很慢。吉利我们谈了几个月就定下来了。

  5《汽车人》:您认为微型电动车的优势在哪?

  鲍文光:选择微型电动车的方向在2006年就定下了,当时也没有太多可参照的,我们当时的想法是要打造一个国民车,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的电动车。要倡导一个新的理念,占用少的公共空间的出行,譬如我们一个车位可以停两个,让它出行的成本更低。养一辆车的成本会降低很多。

  其他的电动车定位不一样,他们也是做新能源,就像汽车行业一样,也很广,有SUV、MPV不同的规格和型号,对目标客户群体的定位不同,我们是定位时尚,对回归自然的出行方式很认可的人士。这个市场未来的体量会很大。

  6《汽车人》:您什么时候考虑把互联网概念应用起来的呢?

  鲍文光:我们2010年就开始往互联网方向考虑了,传统汽车企业产业链太长了,转型可能稍微慢一点,我们作为一个新能源的新兵,刚好把互联网智能化的技术先应用上去,在这个领域上,我们是领先于传统汽车的。

  如果循序渐进的,永远没机会,只能跟在传统汽车后面。这也是我们民营企业的优势,决策快,胆子大。我们做了两个系统,一个豆藤,一个豆伴。(配PPT豆藤豆伴的图表)虽然比苹果的系统差,但互联网是迭代思维嘛,我们慢慢来。

  7《汽车人》:以后国家电动车补贴鼓励政策退坡,知豆该如何生存发展?

  鲍文光:汽车肯定是一个需要量的产业,现在我们肯定还没办法考虑利润的问题,但是我相信随着国家的补贴和鼓励,电动车的量会迅速扩大,同时各方面原材料的成本会不断下降,企业效益就会出来了。鼓励补贴退出以后也没关系了。

  8《汽车人》:能不能说知豆已经到了收获期?

  鲍文光:之前是还没到赛道上跑,现在我们到赛道上了。也可以说我们刚刚走出沙漠,做技术产业特别是新能源产业,大企业都很难,更何况是没干过汽车的民营企业,难上加难,一百家进去,能有一两个活着走出来就不错了。我决定做电动车的时候就想好了,也跟老婆讲好了,失败了就回家种田种红薯。

  9《汽车人》:对知豆来说,下一个10年是什么阶段?

  鲍文光:我们第一个10年是0-1的概念,从无到有,下一个10年就是1-10的概念,是量化的概念。

  10《汽车人》:您什么时候可以停歇下来?

  鲍文光:等知豆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不能继续支撑这个平台的时候,我就会退下来,让更有能力的人来做。这是我养大的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做成巨无霸,而不是到老都自己带着。

  本刊记者/安丽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