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仰、读书及其他
6月16日,杰布·布什在迈阿密正式宣布角逐共和党总统提名,这是布什家族第三位美国总统参选人。这个简单的国际快讯,让我重温了一本叫做《布什总统的信仰历程》的书。
提纲挈领地说:那些热衷于在机场书店购买权谋术、孙子兵法及厚黑学之类的垃圾书的中国官员和老板们,如果认真地阅读这本书,一个全新的世界将呈现在他们的面前。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很多年前在公开场合说过的一句话,至今成为我与人交往、处事的准则:不要和没有信仰的人有私交。这句话令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如果不了解布什的信仰,就不了解宗教信仰在美国社会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也就不了解中美关系的症结所在。直到今天,依然是这样:宗教信仰自由仍是美国的立国之本,也是美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基本人权。
《布什总统的信仰历程》的作者,是前美国《时代周刊》资深记者艾克敏,他是中国、俄罗斯和中东地区的专家。在美国《时代周刊》工作的23年里,他的采访报道囊括了五大洲50多个国家,采访过许多著名人物。他曾连续3次撰写《时代周刊》年度封面人物。在1998年出任华盛顿伦理与公共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
“当你的心灵和生命转向基督时,当你接受基督为你的救主时,你的心灵便会改变,你的生命也会改变,这就是我的经历。”乔治·布什如此表述。他的信仰的确真实并贯穿他生活中每个细节,使他在背负巨大压力和指责时仍保守他的理念。
布什总统确实是美国历史上最具有争议性的总统之一。在美国内外,对布什的批评可谓风起云涌。但是,布什始终坚守上帝为他安排好的道路,不与世俗力量妥协。他亲口对媒体们说,他不会把宗教信仰自由问题当成是与某国贸易谈判的筹码,原则问题是不能做交易的。
无独有偶,中国学者川歌在《美国的本质》一书中也指出,中美之间现在的对立,究其本质,是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是社会主义无神论与基督教有神论的对立。“问题的关键,归根结底,是中国能不能接受美国的建立在基督教基础上的文明的问题,也就是接受那套大众民主、全民性人权、广泛的自由等带有明显的近代基督教胎记的文明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靠人民币升值若干、对外贸易自我设限若干,或多买一些美国的波音飞机等做法能解决了的。”这是一个常识,可惜的是,那么多中国的美国问题专家根本无视这一常识。他们仅仅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美国的外交政策,其结果自然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好了,咱们换个话题。不少人曾经私下里碎碎念,为什么那些聪明伶俐的姑娘在公众场合总是不如胸大盘靓的姑娘受欢迎,我说:当然啦,服务器一个就够了,毛绒玩具多多益善。
政治、经济类的书籍当然补脑,但是拿起来谁都头大。因此我还推荐一本《活着活着就老了》的文集,无论春夏秋冬,都开卷有益,而且,这是一本特别适合在无聊的会议中自己捧读的书籍,能抵消尘世的很多无奈。
妍媸且无论,自有文章惊海内——是我对这本随笔的评价。
《活着活着就老了》书中到处可见让人过目难忘的冯唐式文字:“千百年后,肉体腐烂,凡心消亡,而某些俗人的事功文学,仍然在后代俗人的凡心里流转,让这些凡心痛如刀绞,影响他们的肉体,让这些肉体激素澎湃。”(《人活不过手上那块玉》)、“曾国藩牛啊,把自己的肉身当成蜡烛,剁开两节,四个端点,点燃四个火苗燃烧,在通往牛逼的仄仄石板路上发足狂奔。”(《愤青曾国藩的自我完善之路》)、“香港地仄人稠,你在中环皇后大道中放个屁,几十个人嗅到,七八个人听见,一两个人怀疑是不是有人推了一下他们的腰眼,没有一个人回头看你。”(《二楼和地下室的风景》)。“人人都是焦裕禄,焦急、郁闷、忙碌。一个拉杆箱,半箱内裤衬衣,半箱充电器。Wi-Fi、手机、黑莓,看不见的线牵着忙忙碌碌的人。一周干八十个小时。不是四十个小时加上四十个小时的概念,而是人通常跳一米高、现在让人跳两米高的概念。”(《焦裕禄》)
文字如同吃饭,饥肠辘辘的时候,窝头咸菜都是珍馐,脑满肠肥的时候,龙肝凤肉都要挑三拣四。看多了,自然有了喜恶,觉得平铺直叙太过简单,拐弯抹角又有些忽悠。同样一个想法、一个态度、一种情怀,有些人就写得了无生趣,有些人就写得叫你爱不释手。将中国文字重新排列组合是高手的游戏,冯唐就是这样一位“混不吝”的高手。
文学、姑娘、饭局、城市体验、人生规划——什么都聊,聊的时候嘴边没有遮拦,笑话、狂话、黄话、俏皮话——全都一股脑地喷泄在纸上。大多数文人的随笔是一杯明前春茶,冯唐的随笔更像是北京老字号的一碗乌鱼蛋汤,其间还有胡椒面儿的味道。
一个人的经历对于文字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贯中西,横跨文理,精通古今,独特的历练和积累塑造了一个聪明的大咖和他怪异的文字。
生活的智慧就是不要装,该怎样就怎样,当然还要多读书,人通透——生年不满百,何怀千岁忧?
本刊特约撰稿/刘葳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