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与前几年有所不同的是在追求创新的前提下教学更务实了,更加追求实效了。尤其是我们的音乐课,表面上看来好像很热闹,可是教学的实效性并不理想。在我们的教学中,大多时候都是常态课的教学,因此,如何提高音乐常态课的效率,就成了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简单的说就是“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教学既有“教”的活动,也有“学”的活动,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再通过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一定的训练途径来获取信息,掌握知识,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然而,在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音乐课堂教学还如从前一样——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学生的音乐素养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在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功用和意义远远超出了知识传授本身。而作为音乐这门课程的主要实施者─音乐教师,则更应在各方面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使自己符合新时期教师标准。只有音乐教师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就可以在课堂上节约很多时间,提高上课的效率。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该重视起这个问题: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浅谈以下几点: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现代音乐教育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台式”教学环境旧格局,强调突出“学生角色”和“学生主体”,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打破教师中心,知识权威的旧观念。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如何教的问题,逐步树立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设计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交流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等新的教育观。只有音乐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更加有趣,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在音乐课堂上,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环节,积极主动地做他们的朋友,要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二、培养学生喜爱音乐课尧热爱音乐的情感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努力引导学生热爱音乐的责任非常重大。那么该如何来激发呢?首先,教师要有对音乐的热爱之情,这是音乐教师最基本的一种素质,因为音乐要用心来体会,用心来感受,老师首先要对音乐有着热爱之情才能把它传达给学生,学生才能够受到感染。因为有了对音乐的热爱才会有心教学,学生也才会喜爱上音乐课。其次,从“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音乐的美,是一种艺术的美,把音乐的美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与老师一同产生共鸣。例如:在聆听一段优美的音乐时,我会让学生和我一起轻轻地闭上双眼,用心灵感受,并投入到音乐艺术的怀抱中;在聆听活泼欢快的音乐时,我会让学生加上身体的语言来感受音乐;在音乐课中老师美美的示范也是很重要的,教师的声音往往能激发学生对美的判断,不同歌曲用不同的声音不同地情感来进行诠释,从而让学生学会理解美并追求美。因此美的体验会让学生产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再次,在细节中挖掘学生热爱音乐情感。很多学生在他不经意处流入出喜欢音乐的情感,那么音乐老师要善于把握住,让它“蔓延”下去。

  三、合理有效的发展性教学评价

  小学音乐教学往往是由音乐知识、学唱歌曲,音乐游戏中,唱游表演,乐曲等若干环节优化组合而成,而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都有差异,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些,有的则舞蹈好些,教师要能注意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优点,给学生适时适地的鼓励、评价。那么有时侯,看似平常普通但确实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语言,可以有效地起到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重要作用。学生在课堂中从老师的及时评价中得到满足、自信和鼓舞,继而不断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四、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静互补。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例如,教学中的“预设”是教师课前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空间。“生成”是课堂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方向感,更富成效性。有些老师特别是在公开课的场合害怕学生的回答得到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一个劲地想尽办法让学生回到自己设定的主线上来,结果是牵着学生鼻子走,更不要说主动性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的需求,在需求中捕捉有益的生成点,这将会成为整个课堂的亮点。

  总之,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时代的要求,是音乐课堂教学自身发展的要求,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要想成为真正的、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就必须在“实”上做文章。相信,通过我们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我们的音乐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文/陈英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